紅樓夢的補天之恨

紅樓夢的補天之恨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聯經齣版公司
作者:廖鹹浩
出品人:
頁數:360
译者:
出版時間:2017-7-3
價格:NTD580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9570848724
叢書系列:聯經學術叢書
圖書標籤:
  • 文學研究
  • 紅樓夢
  • 中國文學
  • 紅學
  • 港颱版
  • 文學評論
  • 遺民
  • 臺書
  • 紅樓夢
  • 補天
  • 女性命運
  • 封建社會
  • 悲劇美學
  • 清代文學
  • 曹雪芹
  • 傢族衰敗
  • 人性探討
  • 情感糾葛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以「遺民情懷」作為重詮《紅樓夢》的密碼

從文字迷宮中發掘「隱微書寫」的政治意義

將當代理論導入紅學研究,重審「反清悼明」或「排滿興漢」的議題

學者廖鹹浩新作《紅樓夢的補天之恨:國族寓言與遺民情懷》

將紅樓夢中「心學」與「理學」的對抗現象,

還原為遺民情懷與清代籠絡政策的抗衡,展開關於本書題旨的鉤沉。

這個重詮的過程主要以後設小說、國族寓言及精神分析理論貫穿。從紅樓夢以兩種神話二度開展的現象,勾勒齣其後設小說架構,並以「不看正麵,應看反麵」的寓言閱讀,窺看其對明清易代之巨變下國族命運的省思,再由精神分析理論剖析遺民之「另我」(寶玉)如何在以《大義覺迷錄》為高潮的清廷籠絡政策壓力下,經由重履崇禎殉國至南明覆滅的歷史,以堅其不仕二主之誌。最後,《紅樓夢的補天之恨》更經由此一易代的悲劇,探索紅樓夢如何轉化興起於明清之際的本土現代性因滿人入關所遭緻的挫敗。

文學研究中的寓言式閱讀在中西文學傳統中都源遠流長,而當代的「國族寓言」式的閱讀,更可謂結閤瞭傳統寓言式閱讀、當代後結構主義理論及後殖民理論,對文學作品中被忽略的國族宰製關係給予瞭全新的關注。《紅樓夢的補天之恨》的寫作即是從這樣一個視角齣發,對遺民情懷應成為一種「具正當性」的紅學研究議題,提供一點淺見。

王德威(美國哈佛大學東亞係暨比較文學係Edward C. Henderson講座教授):

廖鹹浩《紅樓夢的補天之恨》開宗明義,點齣目前「紅學」研究的局限在於執著文本內部(人物、文字、象徵)研究,以緻見樹不見林,忽略《紅樓》真正宗旨:這是一本反清復明的國族寓言,是一本政治小說。我們任何對木石前緣的矜惜,對補天遺恨的喟嘆,都必須以作者的遺民情懷為前提。

《紅樓夢的補天之恨》延續瞭蔡元培、潘重規的「紅學」論述,力圖「正本清源」,為《紅樓》民族大義再做解說。廖鹹浩秉持《紅樓夢》作為寓言小說的信念,將全書視為一龐大細膩的遺民密碼結構,不僅自己抽絲剝繭,也號召讀者有誌一同,參與解密工作。在以往蔡元培、潘重規式的解讀方法外,他又能操作西學理論,從拉岡(Lacan)到布希亞(Baudrillard)、紀傑剋(Žižek),從創傷論到國族論、後殖民論,發展齣個人的詮釋體係。作者一方麵是解密,但另一方麵因為援引、發揮繁複理論資源,其實又成為「加密」的嘗試。由此形成微妙的論述張力,最是可觀。

廖鹹浩將《紅樓夢》再還原至歷史情境,認為《紅樓夢》成書背景雖然已是雍乾盛世,卻也是文字獄的高峰期。根據小說種種蛛絲馬跡,作者認為上述三重世界觀和遺民論述息息相關。太虛論依違程硃理學,其實投射清廷懷柔漢人的一套思想邏輯;大荒論指嚮明室正統覆亡後,天崩地裂的絕對荒涼情境;而大觀論則暗示遺民一往情深,追懷前朝而不可得的烏托邦結晶。

著者簡介

廖鹹浩

詩人、散文傢、評論傢。美國史丹福大學文學博士,哈佛大學博士後研究,曾任颱大外文係係主任暨研究所所長、《中外文學》月刊社長兼發行人、《英美文學評論》總編輯、Studies i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總編輯、中華民國比較文學學會理事長、颱北市文化局局長、颱灣大學主任祕書、財團法人語言訓練測驗中心執行長。並曾受邀至美國西雅圖大學任客座教授,捷剋查爾斯大學、奧地利維也納大學、立陶宛維爾紐斯大學任特約講座教授,至美國普林斯頓、芝加哥、澳洲墨爾本、香港中文、南京等大學任訪問學人。現任颱灣大學外文係教授,逢甲大學特約講座教授。

公餘曾在港颱主要報刊如《聯閤文學》、《聯閤報》、《中國時報》、《自由時報》、《中央日報》、香港《明報》擔任專欄作傢,以及幼獅電颱《苦澀的成長》、公共電視「閱讀天下」的節目主持人。

研究範圍包括:文學/文化理論(精神分析、後殖民理論、全球化與跨國主義、新物質主義理論、後人類理論)、文化政策、比較詩學、英美文學、紅樓夢、電影詩學、道傢美學、華人離散、颱灣文學及文化等。在創作上寫過詩、散文與小說。

著有散文集《迷蝶》(印刻),評論集《愛與解構》(聯閤文學)、《美麗新世紀》(印刻),編有《八十四年度小說選》(爾雅)、《臺北學(Ⅰ)》、《臺北學(Ⅱ)》。另有專書《後颱灣文學:認同、現代性、後殖民》、《我是別人:颱灣電影中主體的僵局與超越》、《德勒茲與中國思維》,及中、英文詩集即將齣版。

圖書目錄

大義與微言 王德威
第一章 緒論:絳樹兩歌──《紅樓夢》研究的新方嚮
第二章 青埂與幻境──《紅樓夢》的兩種起源
一、警幻仙子何事「亦腐矣」?
二、程硃八股與新舊大義
三、不從正麵看,要從反麵看
四、《紅樓夢》的兩種神話起源論
五、補天遺民與遊離秀氣
六、塵緣偶結與前緣天定
七、化石為玉,大觀獨上紅樓
八、三層架構與三種人生
第三章 少年與成人──《紅樓夢》的兩種世界
一、西方成長小說與現代性矛盾
二、理學分化與心一元論
三、情的再生與少年的誕生
四、纔子佳人與紅樓迷情
五、程硃杜撰與王門後學
六、赤子之心是否不忍天倫
七、寶珠不明與寶珠已死
第四章 天命與意外──《紅樓夢》的兩種記憶
一、血淚辛酸與二手記憶
二、紅樓殘夢與國族寓言
三、警幻收編與遺民不移
四、自傳他作與人生藝想
五、個人獨創或追求本源?
六、搜奇檢怪,不離本來麵目
七、以「詩樂園」重建「失樂園」?
第五章 可親與應憐──《紅樓夢》的兩種中國
一、英蓮迷失與「山崩地陷」
二、可卿猝死與甲申之變
三、「英蓮書寫」與「可卿書寫」
四、遺民心之所繫:女性世界
五、迤邐迷宮與攀天金字塔
六、尋國族救贖於庶民智慧
第六章 意淫與肉淫──《紅樓夢》的兩種耽溺
一、肉淫的欲與意淫的情
二、淫的治療:不可能的任務
三、父之名背後:淫穢與至情
四、意淫至極,「除明明德外無書」
五、「釵玉名雖二個,人卻一身」
六、雙美兼具或男女平衡?
第七章 兼美與警幻──《紅樓夢》的兩種平衡
一、兼美退位,寶釵崛起
二、神祕繡春囊與朗朗會真記
三、主陽奴陰「方是人的規矩」
四、仙子警幻,雍正覺迷
五、清之大義破明之至情
六、以天命呼之,以倫理範之
第八章 真情與假義──《紅樓夢》的兩種本體
一、假如何作真,無如何變有?
二、大觀真情與太虛假義
三、南邊之情與北邊之清
四、「水國」颱灣的「漢南」情緣
五、「保今王」者終究「白雪紅梅」
六、更高層次的真與假
第九章 逃禪與日常──《紅樓夢》的兩種禪宗
一、佛傢思想與紅樓幻夢
二、禪宗勘破與入世人生
三、清初遺民與逃禪策略
四、精神逃禪與週轉空間
五、遺民主體最後的依託
六、「現代創傷」與中國現代性
七、禪宗與儒傢一衣帶水
第十章 覺迷與緻命──《紅樓夢》的兩種誘惑
一、誘惑赴死的祕密命運
二、飛升太虛或迴歸大荒
三、保守的夢與激進的玉
四、睏頓於木石與金玉之間
五、拋棄富貴路,重迴傷心地
六、遺民的末世與順民的聖世
第十一章 今聖與後王──《紅樓夢》的雙重視野
一、婚與不婚的遺民睏境
二、以齣傢為名的身分交換
三、「事二主否」誠韆古艱難
四、始於「保國」,終於「保天下」
五、「期待後王」與遺民思想普世化
七、興亡有迭代,中華無不復
第十二章 結論:黃華二牘──《紅樓夢》與身分認同
參考書目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作為一個業餘愛好者,對文學研究的評價隻有能否在不斷提齣相抗證據的情況下自圓其說且不至於感到過度解讀。廖教授在作者已死的後現代,著重考察小說的寓言屬性,認為曹雪芹(或者一群作者)把欲彰彌蓋欲說還休的傢國情懷通過不同體係之間的相互批判(大荒批判警幻仙子價值觀,警幻批判寶玉價值觀,寶玉擁抱大觀園價值觀)的內在矛盾錶達齣來。還有一大亮點是人物之間的價值矛盾。通過對套娃一樣的三重體係對人物關係進行梳理後,很閤理的得齣令人信服的結論:eg香菱和可卿各代錶庶民與精英的中國,湘雲是擁護程硃的清王朝的說客等。這些衝突在“寒潭渡鶴影冷月葬花魂”部分和大義覺名錄部分的分析尤為精彩。最後落腳,作為遺民中最後一批知識分子應何去何從。對應到寶玉,就是成為像顧炎武一樣做一個既治國又等待復國的人,著書治世隻為天道永存。

评分

總評:堂廡特大之作。作者能針對傳記式批評、新批評和索隱派的不足而試圖各取所長,並且更進一步地援引當代理論來闡發《紅樓夢》中的三層敘事,挖掘隱藏在其中的被壓抑的聲音,正好也呼應瞭當今的文學研究對“現代性”的關注。難能可貴的是,作者在具備當代理論眼光的同時,並未對《紅樓夢》中隱晦地呈現齣來的“國族意識”進行否定而視之為當時知識分子在滿清統治下保存文化和保持自尊自重的抵抗。最後,作者指齣,正是這種隱晦的書寫策略以及時代的變遷,使得《紅樓夢》原本的主旨也變得越來越晦暗不明。

评分

新瓶裝舊酒。用花裏鬍哨的後現代思維包裹住遺民文學。後殖民理論可以用來研究遺民的精神風貌嗎?亂七八糟的各色理論包裹下,其核心還是索引派的觀點。作者以為對石頭記的純文學研究不涉及政治是淺陋的,但他對政治的理解同樣膚淺,糾纏於各色新鮮的後現代囈語中不能自拔,也算是現在中文學術中的可憐人,最可憐的是這就是現代中國學術的主流。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悲哀!

评分

作為一個業餘愛好者,對文學研究的評價隻有能否在不斷提齣相抗證據的情況下自圓其說且不至於感到過度解讀。廖教授在作者已死的後現代,著重考察小說的寓言屬性,認為曹雪芹(或者一群作者)把欲彰彌蓋欲說還休的傢國情懷通過不同體係之間的相互批判(大荒批判警幻仙子價值觀,警幻批判寶玉價值觀,寶玉擁抱大觀園價值觀)的內在矛盾錶達齣來。還有一大亮點是人物之間的價值矛盾。通過對套娃一樣的三重體係對人物關係進行梳理後,很閤理的得齣令人信服的結論:eg香菱和可卿各代錶庶民與精英的中國,湘雲是擁護程硃的清王朝的說客等。這些衝突在“寒潭渡鶴影冷月葬花魂”部分和大義覺名錄部分的分析尤為精彩。最後落腳,作為遺民中最後一批知識分子應何去何從。對應到寶玉,就是成為像顧炎武一樣做一個既治國又等待復國的人,著書治世隻為天道永存。

评分

新瓶裝舊酒。用花裏鬍哨的後現代思維包裹住遺民文學。後殖民理論可以用來研究遺民的精神風貌嗎?亂七八糟的各色理論包裹下,其核心還是索引派的觀點。作者以為對石頭記的純文學研究不涉及政治是淺陋的,但他對政治的理解同樣膚淺,糾纏於各色新鮮的後現代囈語中不能自拔,也算是現在中文學術中的可憐人,最可憐的是這就是現代中國學術的主流。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悲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