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文学的笔法再现了北京协和医学院近百年的历史全貌,娓娓动人。
“老协和”的医学教育有其极为丰富的内涵,它重视启发式教育,重实践,重视人文、医德教育,曾培养出为数众多的大师级的良医、良师和科学家。老协和的理念,对中国当前的医学教育改革和医疗,仍有其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是医疗业内人,协和是她的母校。她不是按照历史的顺序罗列史实,而是在情感的基础上讲述往事,在思考的过程中逐步进入协和内部,使之既可读,又有思辨的深度。
讴歌,本名常青,医学博士,毕业于协和医科大学八年制医学系,毕业后赴美国,在俄亥俄州立大学从事抗结核药物课题研究一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从事血友病的基因治疗研究两年。现居北京,任职某制药公司。2006 年出版《医事:关于医的隐情与智慧》(北京出版社)。
For learning medicine,the things out of medicine make a difference. 《协和医事》一书,作者毕业于协和八年制,毕业后却不再从医,在协和90年校庆之际,作者回顾了协和走过的90年历史,在老协和,有自由的氛围、灵活的组织、设备精良的实验室、探求的精神、浓厚的进取气氛...
评分愧疚在于,同为医学生,我从没有如此之高的境界,即使是现在,虽有些许热情澎湃,但仍觉得懈怠。憧憬在于,同为医学生,我也可以尽自己一分绵薄之力,为祖国医学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什么是好的医学教育? 文中给出了老协和的做法:一流的管理,严格的教学,充沛的资金,优质的...
评分小时与同学打闹,铅笔芯插入手背。做护士的娘拿着火上烤过的柳叶刀,生剜下染黑的一块皮肉,还笑我:“哭啥,又没流多少血!”遂感慨医者之冷静,亲生骨肉当割便割,毫不犹疑。多年后笑谈此事,娘才说:“自己的娃要割块肉,交给别人不放心。”再看手背上的疤,竟是母爱的印记...
评分恰好在清华医学院与协和医学院分手之际翻开这本《协和医事》,时间上,是有些微妙的。 2006年,清华大学与与协和合作,诞生了两个名称并列的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这是几度其他方式的合并意向受到抗议后的“妥协”之举,想来,当时的协和医院,虽一直稳坐...
“醫療”這個話題對我來說就是一個無底洞的大坑,就差把自己陷進去了⋯⋯但是看著書裡寫的老鞋盒也格外嚮往。平平淡淡起波瀾。
评分打造世界顶级的医学院,培养精英医学生——这样的理想一步一步践行了多少年才得以实现。再想一想作者的教育背景……果然,要持之以恒打造一门技艺——日积月累、精益求精是多么重要。
评分过
评分教学(协和)思维 讨论学习而非死记硬背知识 自省、专注、慈悲。
评分非常喜欢,不过里面讲的梁启超割错肾的故事似乎还是没更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