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图像与视觉性(第二版)

明代的图像与视觉性(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英] 柯律格
出品人:
页数:240
译者:黄晓鹃
出版时间:2016-10
价格:69.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301276259
丛书系列:北京大学艺术史丛书
图书标签:
  • 艺术史
  • 柯律格
  • 海外中国研究
  • 文化史
  • 艺术
  • 文化研究
  • 视觉
  • 社会史
  • 明代
  • 图像
  • 视觉性
  • 绘画
  • 艺术史
  • 文化研究
  • 历史图像学
  • 视觉文化
  • 版画
  • 图像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明代中国发展迅速,在经济领域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得益于这种传统的早期消费社会的模式,奢侈品消费者的数量激增,随之而来的是艺术领域的迅速发展。

图像是该时期主要的奢侈消费品之一,图像不仅以独立的图像环路的形式存在,还出现在墙壁、书籍、印刷品、地图、陶瓷制品、漆盒、纺织品,甚至是华丽的衣裙上,这些艺术品最初只包含一些规则的图形或动植物,后来扩展到描绘自然景观、历史上的重要人物或者重要事件,以及与文学作品插图所构建出的世界密切相关的场景。

作者简介

柯律格(Craig Clunas,1954— ),当代研究中国物质文明史的重要学者,现任英国牛津大学艺术史系讲座教授。曾担任伦敦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中国部资深研究员兼策展人长达十五年,并自1994年起先后任教于苏塞克斯大学艺术史系及伦敦大学亚非学院。2006年,因在中国文化和艺术史研究领域的卓越成就和贡献,他被提名为英国人文社会科学院院士。他不仅博学多闻,对于中国传统典籍亦有深厚的造诣,同时经常观照西方文化史、人类学、社会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将两者结合而提出新颖有洞察力的学术论述,学术成就广受国际学界的赞誉。

目录信息

中译本前言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图绘的地位
第三章 三才天地人
第四章 视觉实践
第五章 木刻版画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第六章 对图像的恐惧
第七章 结论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早期现代中国的图像与视觉性》(Pictures and Visuality in Early Modern China,下文简称《视觉性》)一书虽早自1997年便问世,不过新近中文译本之出版却丝毫无减其引领中国近世视觉文化研究的先锋理念。于柯律格(Craig Clunas)而言,这本章节内容看似纷杂、内里却一脉相...  

评分

Craig《明代的图像与视觉性》预设的读者并非我们这样的中国人,而是那些在70-80年代对于中国艺术并不了解或者西方中心主义的艺术史家。我并不清楚类似的偏见有多大,但是当时中国美术史研究的重镇因为Cahill而在美国,并不在英国。所以了解了这个背景,我也就能容忍本书的第四...  

评分

Craig《明代的图像与视觉性》预设的读者并非我们这样的中国人,而是那些在70-80年代对于中国艺术并不了解或者西方中心主义的艺术史家。我并不清楚类似的偏见有多大,但是当时中国美术史研究的重镇因为Cahill而在美国,并不在英国。所以了解了这个背景,我也就能容忍本书的第四...  

评分

谈起明朝历史,总能引起后人的满腹狐疑。张岱在《石匮书序》里如是讽刺明史——“有明一代,国史失诬,家史失谀,野史失臆,故以二百八十二年总成一个诬妄世界。”既然正史不可靠,于是,研究者自然就要另辟蹊径,纷纷跑去《金瓶梅》和“三言二拍”里挖掘明代的饮食、服饰等文...  

评分

Craig《明代的图像与视觉性》预设的读者并非我们这样的中国人,而是那些在70-80年代对于中国艺术并不了解或者西方中心主义的艺术史家。我并不清楚类似的偏见有多大,但是当时中国美术史研究的重镇因为Cahill而在美国,并不在英国。所以了解了这个背景,我也就能容忍本书的第四...  

用户评价

评分

结构略显散漫,社会学角度描述明代“图”与“画”的视觉文化历史

评分

全书的“图像”是基于一个“视觉性”的标准来讨论的,历史背景也是一个消费文化盛行、经济发展迅速的时代。柯律格此书从社会性来对待具备“图像性”的图像,图像证史特征明显,也让人对“艺术”这一模糊的概念作了反思。不过全书在表达上没有什么明确的结论,反而抛出多个问题,既有启发,也有遗憾。另外,其方法论不仅借用新文化史等其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还有文学理论的痕迹,让人想起陈寅恪先生的以诗证史。

评分

有点难读对我来说。

评分

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中国古代的绘画艺术,恰能避免常规研究中的不少陈词。前几天有一场关于中国书画美学的讲座,主讲老师认为艺术史研究没有意义,而美学研究才是探寻本质的正道。我认为正是这位老师对于艺术史研究的傲慢与不屑导致了他对自己研究的对象只有一个标签化的认识,得出的只能是空中楼阁式的无本之说。《明代的图像与视觉性》恰恰关注了“主流”文人艺术之外数量更为庞大的明代图像,从而构建了一个在不同阶层之间流动的文化生态

评分

似乎是尝试从实证的角度拓宽视野来反思中西绘画存在根本性差异、现代性等概念与观点的有效性。但实证部分在文中所占的比例不足,论述本身讨论抽象概念过多,有些遗憾。总体还是很有启发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