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新版題記:“在新的世紀裏,但願再也沒有這樣的事件刺激著我寫齣這樣的小說。”
*硃偉老師點評:莫言筆下沉重而有質感、有密度的土地,是真實到刻骨的中國鄉村。
《天堂蒜薹之歌》是莫言1988年創作的一部受“現實生活中發生的一件極具爆炸性的事件”刺激,放下手頭的創作,在35天內寫成的“義憤填膺的長篇小說”。小說主綫是天堂縣的三個農民因參與聚眾請願,被政府追捕歸案、關押入獄、審判定罪的過程。小說一邊敘述三人被抓、被關過程中遭到的打 罵、侮辱,一邊穿插他們的迴憶——貧瘠的生活,官吏的壓迫,追不到的幸福,不值錢的人命……逐漸勾勒齣政府號召大種蒜薹,結果蒜薹滯銷後不聞不問,農民被逼走投無路,隻得聚眾衝入政府,釀成轟動一時的“蒜薹事件”的始末。
本小說采用多人稱、多主綫穿插並進的敘事結構,同時以民間藝人的演唱貫穿終始,結尾又以新聞報道的方式交代後事。如莫言所說:“如果要理解‘結構就是政治’,請看我的《酒國》和《天堂蒜薹之歌》。”
莫言,山東高密人,1955年生,2012年諾貝爾文學奬獲得者。著有《紅高粱傢族》、《酒國》、《豐乳肥臀》、《檀香刑》、《生死疲勞》、《蛙》等長篇小說十一部,《透明的紅蘿蔔》、《白狗鞦韆架》、《師傅越來越幽默》等中短篇小說一百餘部,並著有劇作、散文多部;其中多部作品已被譯為英、法、德、意、日、西、俄、韓、荷蘭、瑞典、挪威、波蘭、阿拉伯、越南等多種語言,在國內外文壇上具有廣泛影響。
莫言及其作品曾獲:“華語文學傳媒大奬•年度傑齣成就奬”、“茅盾文學奬”,香港浸會大學“世界華文長篇小說奬•紅樓夢奬”,颱灣“聯閤文學奬”,法國“Laure Bataillon(儒爾•巴泰庸)外國文學奬”、“法蘭西文化藝術騎士勛章”,意大利“Nonino(諾尼諾)國際文學奬”,日本“福岡亞洲文化大奬”,美國“紐曼華語文學奬”,等。
在牛逼哄哄的六级面前,鱼姐保持了已往不怕死且无作为的态度。彻夜圆瞪着狗眼研究美剧和电子书,在清晨开往咸宁的火车上看完《天堂蒜薹之歌》,狠狠地附庸了一回风雅,也狠狠地恶心了一回。 我的榆木脑袋基本不思考存在与虚无的问题,所以我所追逐的作家也多在发掘人的世界而...
評分“小说家总是想远离政治, 小说却自己逼近了政治。 小说家总是想关心人的命运, 却忘了关心自己的命运, 这就是他们的悲剧所在。” 书中描绘的那片苦难的土地上的苦难的农民, 背负着苦难的命运, 作者再一次把现实生活中血淋淋的伤疤揭开, 把社会阴暗的一面崭露在我们面前, ...
評分之前莫言得诺奖后试着读他的作品,奈何年纪太小,硬着头皮读的一头雾水。记得高考前一天读了他的酒国,看到吃小孩的片段骇的不轻,连着紧张没有睡好,一两点才入眠。从此这两年对莫言的作品有了恐惧,一点没碰。(但语文考的我还是满意的hhh。 想看小说,无意间瞥到这本,便借...
評分莫言哎,莫言。 我只想说写小说的不看莫言那是天大的损失。 先从内容说起,前言中莫言自己斗胆说到,长篇小说要长,越长越好。要有波澜壮阔的浩瀚景象,但并不是指篇幅一味地长,而是不讨好读者去掐头去尾;要像万里长城一样,是江河社稷需要它那么长。因为长,所以壮观...
評分《天堂蒜薹之歌》 莫言 1988年 长篇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2年10月第一版 2012年10月第三次印刷 ISBN 9787532146314 莫言的大部分小说读起来绝对不是让人觉得舒服的,那是一种生猛、迅疾的讲述方式,也非常挑战读者的“胃口”,没错,胃口,要是没有一个好的阅读胃口,贸然去读莫...
不覺得他像馬爾剋斯,覺得那是狄更斯
评分這很莫言
评分咬著後槽牙讀完瞭這本書。 同為農村齣身,有過類似的經曆,讀起來更是感同身受。 無論是做奴的高羊,還是在抗爭的高馬,都依然逃不過被奴役被壓榨的命運,死亡對於高馬來說是個必然的結果。 瞎子張抗被人滅口,並非就是文學塑造,我相信會是事實,因為那些人的嘴臉我見過……
评分改革開放初期階段市場經濟還處於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官僚主義加計劃經濟下産生的官民矛盾,對於今天來講每天都爆發著衝突與維穩的事件,卻沒有人寫這樣的小說瞭,是娛樂把現實掩蓋瞭嗎。
评分莫言吧,讀多瞭感覺小說像是唱大戲,好看是好看,就是缺點啥。然後一如既往的莫名其妙多綫插敘,我真是不太喜歡。最後為瞭這個題材加一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