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電影 電影理論 影評 中國
发表于2024-11-22
光影之魅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代序 電影是關於細節的藝術
我第一次寫影評時,正在攻讀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的碩士學位,分析的影片是《花樣年華》(2000,導演王傢衛)。其實,我當時並不喜歡這部影片,甚至沒有完全看懂,但影片營造的那種淡淡的感傷氛圍讓我若有所失,看完之後覺得整個世界都變得柔軟起來,尤其是張曼玉飾演的蘇麗珍買宵夜時那冷漠憂傷的神情令我如此著迷,她在喧囂的街頭卻走齣瞭一種優雅和從容,一種孤高和冷艷,這立刻讓我想起瞭戴望舒的詩歌《雨巷》,一種淒清、寂寥、哀怨、惆悵的情緒在我心中潛滋暗長。在那樣一個時刻,我似乎突然讀懂瞭影片中那幽幽的一聲嘆息,讀懂瞭影片中兩個主人公無可排遣的淒婉迷惘,以及現代人之間的疏離與孤獨。於是,關於這部影片我寫下瞭一些文字,主要內容就是對上述種種感覺的鋪陳,以及兩個主人公在庸常現實中的焦慮與渴望,突圍與退卻。
今天想來,當年的那個影評隻能算“觀後感”,抓住瞭觀看影片之後的某一種感覺,進而大加發揮,堆砌一些唯美的文字,發泄一些不著邊際的傷感情緒,至於影片如何通過電影的方式來傳達那樣一種感覺基本上不得要領,對於影片在敘事方式、情節結構、光綫、色彩、鏡頭運動、錶演等方麵的特色幾乎未加分析。說到底,我是在用文學的方式分析一部影片,將影片濃縮成一個故事,再對這個故事中的主題、人物性格和命運等要素進行論述。這種方法,有時當然也能切題,但損失的是“電影”的全部特性,忽略的是影片中畫麵、聲音、剪輯等電影元素的獨特魅力。
2003年,我開始攻讀博士學位,雖然報考的專業仍然是中國現當代文學,但由於師從的導師主要從事影視文學的研究,我也由此開始進入一個新的研究領域:電影改編。當然,按照我當時的學術積纍和知識結構,這種研究仍然是文學式的,主要關注改編影片相對於原作在情節結構、主題錶達、人物塑造、敘述方式等方麵所作的創造性加工,並由此摺射齣的特定的社會、曆史、政治、經濟、文化語境。因此,我的博士畢業論文並未體現齣真正的電影專業素養,對於影片的分析因為有原作的參照,齣發點和落腳點仍然是文學式的。
2006年,我留在復旦大學藝術教育中心工作,將要為學生講授《影視劇藝術》。我當時誠惶誠恐,甚至有些不知所措。在那個暑假,我像一個電影的初學者一樣,找齣《電影藝術詞典》(中國電影齣版社,1986年版),開始逐條逐條地閱讀。這個工作大概持續瞭一個月之久,我似乎進入瞭一個新的境界,開始以專業的眼光“拉片子”,也就是一個鏡頭一個鏡頭,甚至一個畫麵一個畫麵地分析一部電影,這中間的收獲與快樂讓我無從言錶。記得我當時有些癲狂和癡迷,花幾天的時間去分析王傢衛的《旺角卡門》(1988),去思考影片中光綫、色彩、造型、場景、運動、剪輯的細膩處理,並得到瞭許多新的發現和領悟。我像是進入瞭一個藝術寶庫,在裏麵流連忘返,為那些以前自己所忽略的內容而欣喜、陶醉。
即使準備得很充分,2006年9月開始上課時,我還是有些忐忑,因為有些概念自己還沒有完全弄懂,有些講解可能會讓學生覺得過於瑣碎或牽強。更重要的是,當我津津樂道於一部影片的電影元素分析時,我悲哀地發現許多影片並不適閤進行這樣細緻的解剖和讀解。此外,部分影片即使可以提醒學生注意它們在電影語言方麵的匠心獨運,但對於影片的整體把握依然非常重要,對於影片的主題分析、人物性格分析、情節結構分析依然是理解一部影片的前提。而且,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說,相對於教師的宏觀講解與微觀解剖,他們更感興趣的是某些細節,常常發齣諸如此類的疑問,“影片為什麼要讓主人公時刻帶著那盆植物?”(《這個殺手不太冷》)“影片中為什麼經常下雨?”(《七宗罪》)“主人公已經厭惡瞭江湖,為什麼會去救自己的兄弟?”(《旺角卡門》)“影片中為什麼經常齣現紅玫瑰?”(《美國美人》)“梁老師為什麼要自殺?(《太陽照常升起》)……這些疑問,有些與電影元素有關,有些與劇情有關,有些與人物性格和主題有關,甚至解答瞭某個細節就獲得瞭理解一部影片的核心密碼。從此,我開始重新思考如何鑒賞一部影片。
確實,用文學的方法去解讀一部影片會忽略電影作為視聽藝術的特點,也會忽略電影最重要的一個特性:錶現運動中的時間和空間。用“拉片子”的方式去細讀一部影片,可能適閤部分藝術電影,對於大多數商業電影來說就有些耗費精力。而且,畫麵、鏡頭、聲音細讀之後,還得將拆散的影片元素組閤起來,概括齣影片的主題內涵。或者反過來,觀眾先要懂得一部影片的主題內涵,纔能更加明晰地瞭解影片在光綫、色彩、場景設置、鏡頭運動、景彆、機位等方麵的用意。更加極端的情況是,觀眾也許能一個鏡頭一個鏡頭地分析影片的電影元素,但最後卻對影片想說什麼不甚瞭瞭,或者不能從主題內涵的角度理解影片中某些細節的暗示、主人公的選擇和行動。
在經曆瞭十年的探索與思考之後,我認為電影不僅僅是講述瞭一個故事(文學的方法),也不僅僅是用光影的方式講述瞭一個故事(影像元素的方法),而是用文學和電影的方法在呈現一個個細節。也就是說,電影是關於細節的藝術。“電影是關於細節的藝術”,這個提法多少有些彆扭,因為文學也是關於細節的藝術,話劇也是關於細節的藝術,甚至舞蹈、建築、雕塑,都是關於細節的藝術,那“電影的特性”在哪裏?
其實,我想說的是,任何藝術都是關於細節的藝術,先要懂得每一個細節的含義,纔能分析這些細節中所凸顯的某一門藝術的特性。例如,《花樣年華》中蘇麗珍去買宵夜的細節,觀眾能體會影片所欲傳達的那種憂傷寂寥,但對於有專業素養的觀眾來說,應該進一步去分析影片是怎樣達到這個目的的:高速攝影(慢鏡頭)將人物的憂傷放大,也在日常的行走中營造齣一種優雅與從容;低沉感傷的音樂既是環境氛圍的同步錶達,又潛藏瞭主人公心中那如潮的心事;主人公暗色調的旗袍呼應著她灰暗的心情;鏡頭跟拍呈現一種流暢的時空感,也呈現主人公行走中的悠長與淒婉;平角度的機位避免瞭攝影機主觀情緒的流露,讓觀眾與主人公有一種平等的對視,也有一種平靜的注視……我認為,這纔是真正的電影分析,它將影片拆解成一個個的細節,感受並理解這些細節的用意,並細緻分析在這些細節中導演是如何通過光影和聲音的方式來實現這種用意。
藉助理論來闡釋和發揮一部影片的主要內涵是當前電影研究和電影評論的一條路徑,本人的一些影評中也會藉用一些理論來深化闡述,但我的理想狀態是希望通過影片一個細節一個細節的解讀就能明白導演的主要意圖(當然,相關曆史、文化、政治背景仍然是必不可少的),在此過程中不需援引任何理論,甚至某種理論需要通過影片來得到形象的證明,而不是影片要通過某種理論的援引纔能得到意義的彰顯。
因此,本書試圖立足於影片的整體把握,專注於影片的細節解讀,實現影片主題分析與光影、聲音、剪輯分析的完美結閤。
這本《光影之魅:電影鑒賞的方法與實踐》有一個理想的藍圖:讀者既能整體理解影片的主題內涵,又能一個細節一個細節地走進影片的光影世界,瞭解各個細節對於主題建構、人物性格塑造、氛圍營造等方麵的作用,更瞭解影片如何通過光影等電影的元素來實現這些意圖,進而使讀者不僅學會分析電影,撰寫影評,更學會如何從一個宏觀的視野來觀照電影導演、電影類型和電影現象。當然,這隻是本人追求的理想境界,最終效果如何,還有待讀者批評指正。
龔金平,文學博士,副教授,復旦大學藝術教育中心理論與影視教研室主任,復旦大學公共影視教學團隊首席教師,復旦大學電影藝術研究中心秘書長,同濟大學電影研究所特聘研究員,中國長三角高校影視戲劇學會秘書長,上海影視戲劇理論研究會理事,上海電影評論學會理事。主要研究方嚮為類型電影、中外電影比較研究、公共影視教育,主持省部級課題3項,校級教學研究課題3項。獲上海市優秀教學成果奬三等奬(2009)、上海市優秀教學成果奬一等奬(2013)、復旦大學“香港人”奬教金(2011)。作為課程負責人開設的“影視劇藝術”獲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重點建設課程(2011)、復旦大學精品課程(2012)、上海市精品課程(2014)。發錶電影研究論文40餘篇、教學研究論文10餘篇,齣版個人學術專著1部,參編電影教材3部,參編學術專著2部。
大一時讀的,簡單易懂。懷念那個時候。
評分在讀與讀過有什麼區彆?直接讀過。
評分一部電影一篇鑒賞斷斷續續看完,感覺像是豆瓣影評閤輯,不過解析的更全麵,包括鏡頭運用等。給我最大的影響大約是,看電影偶爾會想起如果換做我改如何用鏡頭講述,算是開啓瞭一個新的視角。
評分入門,適閤我這種電影小白~
評分入門,適閤我這種電影小白~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光影之魅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