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写诗都写些什么?是怎样写出来?又如何去读?本书以系列讲座的形式,征引古今中外的诗作与诗论,就博弈、滋味、声文、肌理、玄思、情色、乡愁、死亡等话题,来展开有意义也有意思的讨论。每一讲都以独具魅力的作品,用别开生面的分析,给读者感性与知性的双重满足。既能用于学诗入门,也可作为诗学进阶。
江弱水,1963年生,安徽青阳人,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浙江大学教授。著有《中西同步与位移》、《古典诗的现代性》等。兼写诗与随笔,有诗集《线装的心情》,随笔集《陆客台湾》、《赖床》。
刘年在余秀华《摇摇晃晃的人间》的后记中这样写道 “我们正处于一个诗歌的黄金时代,但是没有人认真去感知这一点”。 刘年认为,之所以称现在的时代为黄金时代,是因为现代汉语经过了长时间的进化和打磨,我们每天的日常用语和我们诗歌的用词拟句,已经高度相似。也就是说我...
评分对文学进行技术分析是一件困难的事。尤其面对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的诗歌,想要探其门径已经得靠机缘巧合了,更何况还要拨云见日窥其堂奥呢?浙大比较文学教授江弱水的这本《诗的八堂课》,似乎就想完成这个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全书包含8个章节:博弈阐述诗的发生学;滋味、声文...
评分文/李生宝 江弱水,富有诗意的名字。在百度搜其故事,一个冷峻面容出现,三角眼,眯成一条线,淡定而含着忧郁感。 原以为是个年逾古稀的老者,度娘告诉我他刚过五十,现为浙江大学美术与批评理论研究所副所长。后从浙大官网得知,江弱水是他的笔名,他的真名叫陈强。 他的几部...
评分文/李生宝 江弱水,富有诗意的名字。在百度搜其故事,一个冷峻面容出现,三角眼,眯成一条线,淡定而含着忧郁感。 原以为是个年逾古稀的老者,度娘告诉我他刚过五十,现为浙江大学美术与批评理论研究所副所长。后从浙大官网得知,江弱水是他的笔名,他的真名叫陈强。 他的几部...
评分诗歌可以从很多角度去考量,声音,文字,韵律,题材,气魄等等。作者在本书中都有涉及。 第一章如黄河之水气势汹汹,一上来就是火力全开,提纲挈领,抓起了最根源的创作理论问题。他名之为博弈,即写作时的灵感和技巧,前者为博,后者为弈,一种是赌徒型的奋进放任,一种是弈棋...
基本上是个文艺消遣品。间或有些意思,因为作者确实会说也能说,能把老生常谈充得有血有肉。但这些跟诗究竟有什么相关呢?散文也完全可以这样写。换句话说,究竟是什么使诗成其为诗,诗的必要性在哪里,这八堂课居然从未提及过。
评分写诗的人不做诗歌批评,正如研究诗歌的人从来不写诗一样,都是不可能的,因此诗歌越来越成为一种封闭自足、自娱自乐的事物。这本声称“不加注释的写作”的书,到处充满了拾人牙慧的痕迹,最终留给普通读者的,竟是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答案一般的字词分析。
评分词汇光谱丰富,语言的讲究精准能予人妥帖感,由此获得认同感,这几乎我评判一本好书的基本标准;古今中外的诗歌引用虽倾向性颇浓,但也算恰当,尤其喜欢在“死亡”中应用的鲁迅;最喜“博弈”——性灵飞翔的背后亦有淬炼凝思,声文——双声、叠(同)韵、声形同工,肌理——不同质感、重量、色泽、明暗度织成篇章呈现的微妙肌理差异;其次滋味——意蕴、意象、辞藻、节奏、质地形成的奇妙组合,情色——文字是爱欲的归宿,乡愁——诗人的天职是返乡,死亡——对生命的复仇,玄思——理入诗句成肉身。
评分举两个书中的小段落 1、文章有段写道:太平时文章多叫嚣、夸大,六朝人文章静。近段时间,一直在想给互联网上的部分文章做个注解,读到这段时豁然开朗,拍手称快。「叫嚣」这词用得好。活脱脱说的就是现在人们写文章,取标题。 2、以前读一些辞藻华美的文章,总是不喜欢,觉得不对劲,不知道怎么形容。其实一个「甜」字就足够了,那不就是甜得发腻的感觉吗,真是形象生动。来自第二课的启发。
评分这是一本讲常识的书。其中关于诗的鉴赏论的部分可谓呈现了文学这个行当处理文本精细层面的看家功夫,贴切而到位。在这样一个诗歌话语纷争和判断标准犹疑模糊的时代,出现这样一本谈诗歌常识的书是恰逢其时的,因为很多写诗的人并不懂诗歌的常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