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勋说红楼梦(典藏版)(套装共8册)》是台湾美学大家蒋勋先生倾注长达半个世纪反复阅读《红楼梦》数十多遍后的心血之作,可谓品读最到位、讲解最感人的《红楼梦》赏析书。也是蒋勋先生密藏多年以后,首次和读者分享共读《红楼梦》,并以独特的青春视角、脱离考据之后的纯文学角度解读《红楼梦》,这里没有“红学”的考据,只有迷人的小说本身!通过阅读《蒋勋说红楼梦(典藏版)(套装共8册)》,我们会发现作者在《红楼梦》和读者的人生间架设了一条通道,跟着蒋勋读《红楼梦》,其实也是在阅读自己的一生,《红楼梦》的每个角落也有我们自己的身影在其中。
蒋勋,一九四七年生,福建长乐人。文化大学史学系、艺术研究所毕业,后负笈法国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曾任《雄狮》美术月刊主编、东海大学美术系主任。其文笔清丽流畅,说理明白无碍,兼具感性与理性之美,有小说、散文、艺术史、美学论述作品数十种,并多次举办画展,深获各界好评。近年专事两岸美学教育的推广,他认为:“美之于自己,就像是一种信仰一样,而我用布道的心情传播对美的感动。”
台湾著名散文家张晓风这样描述蒋勋:“蒋勋善于把低眉垂睫的美唤醒,让我们看见精灿灼人的明眸。善于把沉哑喑灭的美唤醒,让我们听到恍如莺啼翠柳的华丽歌声。蒋勋多年在文学和美学上的耕耘,就时间的纵轴而言,他可算为人类文化的孝友之子,他是一个恭谨谦逊的善述者。就空间上的横轴而言,蒋勋是这个地域的诗酒风流的产物,是从容、雍雅、慧杰、自适的人。”
第一次读红楼梦是中考结束,不知道成绩就是考完了。 走在路上想到要干点什么那就把红楼梦看看吧 找到我老姨,要到书开始看。 后来渐渐变成了红楼梦是随便打开一页可以顺着往下看这个程度了 但是依然对里面的诗词直接略去就是看情节当故事看的 我不是鲁迅说的那种敢于直面惨淡...
评分 评分撕扇记二:美言还是不信的蒋勋 江弱水 上回写了《美言不信的蒋勋》,有人说,你那是在演讲录里找碴,口水书嘛,不算数的。你应该看看他严肃的学术著作。 蒋勋有严肃的学术著作么?我于是较上劲了,到紫金港的图书馆里捧了一堆蒋勋来。真能写啊,都快著...
评分撕扇记二:美言还是不信的蒋勋 江弱水 上回写了《美言不信的蒋勋》,有人说,你那是在演讲录里找碴,口水书嘛,不算数的。你应该看看他严肃的学术著作。 蒋勋有严肃的学术著作么?我于是较上劲了,到紫金港的图书馆里捧了一堆蒋勋来。真能写啊,都快著...
评分讲得内容不错,非常有助于理解原著。不是戴着有色眼镜去看书中的人物,按人物的生活环境、经历、身份等诸多因素,分析人物。 对很多不起眼的人物,甚至很多人所厌恶的的人物,也有深刻的解析。如赵姨娘,以前看过观点说她是“红楼梦里惟一一个没有正面意义的人物”,但听了蒋的...
啰嗦絮叨有纰漏,但可贵在一个情字上。现在想来居然感谢红楼未完,悼晴雯已呕血,悼黛玉她们不知该是怎样的殇
评分算是蒋勋对公众的文化普及课,想要深度研究红楼梦并不适合。我主要用来在零碎的通勤时间,一个人琐碎间歇打发时间。读出了温暖、慈悲和关怀。但也有一些我并不是很认可的看法。比如蒋勋说探春,是一种西方价值里的公正,所以才会对亲生母亲赵姨娘不留情面,我倒觉得是出于恨自己出身的不甘。。。无论如何,总算是又刷了一遍红楼梦。
评分14年3月底到15年4月底,独自开车一年零一个月的240个小时.讲的通俗易懂清浅,一般掉书袋,典故也是耳熟能详的,有些错,但是总体有趣,那些五月梅子雨三星白兰地,还有青春王国的肆意和悠然.蒋勋声音有种温吞吞的温柔好听,"一定是前世在庙里捐过钟",看过那么多遍红楼梦,第一次听部分穿插西方式的解析,有点好玩.有点小自得的本能反应出"一夜北风紧",芙蓉女儿诔,十二钗判词和薛蟠的大马猴.童子功真是太重要...好像有点懂爹为啥最爱晴雯,深觉老太太真是妙人.算是补救下曾经的枕边书最近N年未读,拿来记录时间...
评分以现代眼光解读经典,可以学到很多实用的东西。
评分几乎花了一个月时间看,听,是一种享受,虽然有一些地方不是很认同,但还是会引发反思,挺好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