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
这“全球化”的大时代
在你的奇迹中
我们见证了zui古老的喜悦和悲伤
这部具备开阔的国际视野又紧扣中国现实的长篇小说将读者带进一个围绕着蒙特利尔的皇家山发生的奇特故事:一个刚刚经历了妻子死亡和女儿叛逆的中国男人和两个与中国有着复杂联系的神秘女人在严寒的皇家山上相遇。他们用一个冬天的情感纠葛展示了现代人在“全球化”时代的生存困境,也呈现了历史对人生和人性的深刻影响。这是一部关于爱情、婚姻、死亡和生命意义的高质量的文学作品。
薛忆沩,生于郴州,长于长沙,现居蒙特利尔。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士学位,从蒙特利尔大学获英美文学硕士学位,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获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博士学位。1996—2002年任教于深圳大学文学院。2006—2007年为《南方周末》及《随笔》杂志撰写读书专栏。2009—2010年受聘为香港城市大学访问学者。2013年受聘为中山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驻院学人。1991年获台湾《联合报》文学奖。2014年及2015年连续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小说家”提名。
主要出版作品有:长篇小说《《遗弃》(2012年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白求恩的孩子们》(台湾版)、《一个影子的告别》(台湾版)、《空巢》(2014年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及《南方都市报》2014年度“十大中文小说”);小说集《不肯离去的海豚》、《流动的房间》(2013年新版)、《首战告捷——“战争”系列小说》(《南方都市报》2013年度“十大中文小说”)、《出租车司机——“深圳人”系列小说》(2013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奖)、《十二月三十一日》;随笔集《文学的祖国》、《一个年代的副本》、《与马可·波罗同行》、《献给孤独的挽歌——从不同的方向看“诺贝尔文学奖”》、《薛忆沩对话薛忆沩——“异类”的文学之路》、《伟大的抑郁》。
其实薛忆沩的写作还是移民写作,一种“借土”与“生根”的矛盾心理和孤独心境。他的语言已经臻于至善,纯熟地拉拉杂杂,构建了一个广阔的哲学世界,却仍保持着完美地环形结构。当代玩儿结构的我看过宁肯的《三个三重奏》,但是宁肯野心过大,语言的冗余严重,不如薛忆沩这般节...
评分 评分不知道这是必然还是偶然,因为我导师的关系,得知本书的笔者会来我们学校开讲座,在这之前,我对这个名字以及他的创作一无所知,我并不打算去听讲座,因为还有很多作业没有写,我头一天晚上睡得很晚,那个时候我真的很困,但是这是感觉我知识点很薄弱的导师推荐的讲座,所以我...
评分其实薛忆沩的写作还是移民写作,一种“借土”与“生根”的矛盾心理和孤独心境。他的语言已经臻于至善,纯熟地拉拉杂杂,构建了一个广阔的哲学世界,却仍保持着完美地环形结构。当代玩儿结构的我看过宁肯的《三个三重奏》,但是宁肯野心过大,语言的冗余严重,不如薛忆沩这般节...
评分这大概是目前为止薛忆沩几部长篇小说中最“好读”的一部,第一人称口吻,语言流畅,逻辑清晰,结构严谨,而且,故事带有悬疑特质。小说主题宏大,爱情、婚姻、生存、社会、历史,形而上学,无所不包。 小说一开始,携妻女移民加拿大蒙特利尔十五年的“我”成了“孤独的异乡人...
越往后越着迷,可能最近遇到一些问题,对我很有启发。我相信爱只有一次,就像死亡本身一下。 年轻的时候,我们会为失去的东西感到遗憾,但后来发现,得到不想要的东西,才更痛苦。
评分怎么说呢 感觉“移民”是一个让人唏嘘的话题。身边确实有一些移民的亲戚朋友,有些人很适应国外的生活,特别是年龄偏小或者同龄人,而年长者多数还是会怀念故乡的人事物。 书中的“我”在妻子的“强制要求”下为了孩子的教育问题而选择了移民,可是移民的生活并不美好,除了孩子适应能力强,夫妻二人其实感觉落差很大。在国内本来“我”是“有影响的报纸的编辑”,妻子是“著名研究所的业务骨干”,而来到蒙特利尔却开起了便利店,开始了日复一日的“最平庸和最单调的”生活。妻子病逝后,女儿也搬出去住不再与“我”联系,这段移民给自己带来的痛苦明显是多于快乐的。 还好,到最后,传奇的冬天结束了,失去的已然失去,失而复得的终会回来,应该得到的也总会属于你。 未来很短,短到今日路过,今生就不会再相见。 未来也很长
评分开篇还蛮精彩, 后来急转直下往bl小说走了...
评分不出色,涉及主题很杂,但那方面都没点透 故事浮于表面 语言生硬枯涩
评分文笔流畅,故事紧凑,没有太大漏洞,是中规中矩的小说。但情节立意笔触远不如之前的短篇,有点遗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