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草木》一书最早由江苏文艺出版社精编出版,初版于2004年,迄今已经印刷二十余次,常销不衰。 这本散文集,是汪曾祺先生一生创作的各类散文精品的分类集成,是一般读者和散文爱好者阅读的经典范本。
《人间草木》从汪曾祺先生创作的大量散文中精选而成,最早的写于四十年代,大部分写于后半生,风格从华丽归于朴实,技巧臻于至境。这本散文分“人间草木”、“四方食事”、“脚底烟云”、“联大岁月”、“师友相册”、“平淡人生”“文章杂事”等七辑。“人间草木”,主要描写花草景致,各地风物,文辞华丽,美不胜收;“四方食事”从故乡食物到各地美食,在素有美食家之称的汪老笔下,洋溢着深厚的文化气息,成为文化的一部分。这些美食一经汪老点晴之笔无不令人垂涎叫绝;“脚底烟云”是一组游记散文。不同于一般的纪游文字,汪老的散文富有深厚了文化历史与人文气息,可以称为文化散文,读者从中看到的绝不只风景本身;“联大岁月”描写作者当年在西南大读书求学的难忘岁月,可谓历史的见证;“师友相册”记录沈从文等几位师友的音容笑貌,故人已去,但在作者的文字里却栩栩如生;“平淡人生”是一组写父母家人的文字,情真意切,可以看出汪曾祺人生的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文章杂事”收录作者一组谈小说与散文创作的得意之作,既是汪曾祺先生的夫子自道,又是经验之谈,无论对一般读者写作者还是研究者,都很有参考价值。
汪曾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戏剧家,师从文学大师沈从文先生。他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汪曾祺在散文及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汪曾祺的语言朴素、平淡、韵味无穷,像一阵清风在中国文坛刮过,让人眼前一亮。
大雨。窗外被粉笔涂灰了,烟雨暗千家。 窝在家里读汪曾祺。开首第一篇《花园》,看了竟有些难过,因为我嗅到一股记忆的味道。美丽的记忆。有颜色,有声音,有味道。中长镜头,近景,特写,频繁切换,轻重缓急,时间交错。好象那个长大了的孩子通过时光隧道走回那个园子,看...
评分艺术从来不是俯拾皆是、轻易获得的。如装置艺术家邱志杰说:“世界上很多美妙的事物是不跟人互动的。它们只是自顾自美丽,懒得理你。”何况发现美已属不易,艺术家的职责还有阐释它们。这种困境就像陶渊明归隐后在诗中说的那样,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可见言语之匮乏,在面...
评分这本书我从2012年读到了2013年,一篇一篇的散文,每天看几篇,有时是边吃饭边看,有时睡前看。真的是一本耐读耐品的书,像茶一样。 汪老先生是个会说故事的人,我边看书边想象着书里描写的场景,什么样的花,什么样的姿态,什么样的人,说什么话的神态……有时也会想象一...
评分汪曾祺的这本《人间草木》读得比较快,书中内容清淡简单,看过的花草,逗过的虫鱼,去过的地方,外加一篇章专门讲作者在西南联大读书时,遇到的老师,都是民国时期有名的大才子。相比起来,只有这最后一章还好看一点,或许是有爆料之嫌,我看得津津有味,总嫌文章太短,没看够...
评分最近断断续续读完汪曾祺老先生的《人间草木》。文章是真好,感情细腻,平和,文字朴拙,平实,轻松的读着,像坐在家门口的板凳上,听爷爷抽着旱烟回忆旧时的故事。 我写东西,总喜欢用词清丽、典雅,带点古韵,这恐怕是读古文、读董桥之类的作家的缘故。词句原本就是有声音有...
[藏书阁打卡]32/65 一本只看书名就想读的书,作者汪曾褀可谓大名鼎鼎,这本散文集也是好评如潮,然而,这本书读下来却朴实得让我有点吃惊,就象在听老人慢慢地回忆往事:文字朴实,基本没有渲染,情绪也很克制:我爱昆明的雨、我想念家乡的雪。。。或许正是因为文字的朴素,才更能激起我的共鸣,从汪老花园的一草一木,想起我自己小时候曾经与花花草草的相处时光,那些快乐的没有意义的纯粹消散的日子。但奇怪的是偏偏没有想起眼皮子底下家里的花草、小区的绿树,仿佛汪老笔下的花木与眼前的花木没有一点关系!思来想去,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汪老笔下的花木传达的是过去那种非常纯粹的日子、平和的心境,还有不需要争不需要抢,大家彼此牵绊的安静岁月。有时候我们不妨纯粹一点,与这个世界与世无争地相处一下,或许,我们会更快乐吧。
评分喜欢的质朴的文风。
评分1909-不是很喜欢这种文风。感觉太散。
评分喜欢的质朴的文风。
评分装帧很好,文字依旧喜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