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佛教史稿

隋唐佛教史稿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华书局
作者:汤用彤
出品人:
页数:312
译者:
出版时间:2016-6-1
价格:CNY 38.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1116823
丛书系列:汤用彤论著集
图书标签:
  • 汤用彤
  • 佛教
  • 宗教
  • 佛教史
  • 经典著作
  • 隋唐史
  • 宗教研究
  • 哲学研究
  • 隋唐
  • 佛教
  • 历史
  • 中国佛教
  • 佛教史
  • 宗教
  • 文化
  • 史学
  • 古代史
  • 唐朝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汤用彤先生的《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魏晋玄学论稿》、《印度哲学史略》等著作,创见迭出,是国际学术界公认的论著。中华书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出版的“汤用彤论著集”,虽不是汤先生作品的全部结集,但已经把他有价值的精品都囊括其中了,而且校勘精良,版式典雅,兼具学术价值和版本价值,是那个时期出版的很有代表性的名家著作集系列,向来为读者津津乐道。鉴于这套经典已经绝版多年,我们再度把它拿出来,加以重印,以满足部分读者的需求。

《隋唐佛教史稿》是汤用彤先生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授课讲义,70年代经汤一介先生整理后,由中华书局在80年代初作为《汤用彤论著集》之一种出版。全书详细叙述了隋唐佛教势力之消长、佛经传译之情形、佛教义理之撰述、宗派之发展以及佛法之传布等,是一部反映隋唐时代佛教在中国发展演变之概况的重要著作。

作者简介

汤用彤(1893-1964),字锡予,祖籍湖北省黄梅县,生于甘肃省渭源县。著名的哲学家、佛学家。辛亥革命前后,求学于北京顺天学堂及清华学堂。1917年毕业后留学美国,入汉姆林大学、哈佛大学深造,获哲学硕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国立东南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大学、西南联大教授。1949年后,历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等。

汤用彤通晓梵语、巴利语等多种外国语文,熟悉中国哲学、印度哲学、西方哲学,毕生致力于中国佛教史、魏晋玄学和印度哲学的研究,晚年还研究道教史,是现代中国学术史上少数几位能会通中西、接通华梵、熔铸古今的学术大师之一。他在中、西、印文化与哲学思想的研究上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提出了许多至今仍熠熠生辉的真知灼见,构成了中国学术思想发展中的一座里程碑。

目录信息

绪言
第一章 隋唐佛教势力之消长
第一节 隋朝
第二节 唐高祖、唐太宗
第三节 玄奘法师
第四节 永徽至元和间(650-806)
第五节 韩愈与唐代士大夫之反佛
第六节 会昌法难
第七节 隋唐之僧伽
第二章 隋唐传译之情形
第一节 传译之人物
第二节 西行求法之运动
第三节 翻译之情形
第三章 隋唐佛教撰述
第一节 注疏
第二节 论著
第三节 纂集
第四节 史地编著
第五节 目录
第四章 隋唐之宗派
第一节 三论宗
第二节 天台宗
第三节 法相宗
第四节 华严宗
第五节 戒律
第六节 禅宗
第七节 净土宗
第八节 真言宗
第九节 三阶教
第十节 综论各宗
第五章 隋唐佛教之传布
附录一 隋唐佛教大事年表
附录二 五代宋元明佛教事略
第一节 本期佛教之势力
第二节 本期朝廷对于佛教之法令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阿拽 第一章《隋唐佛教势力之消长》,更像隋唐佛教政治势力之消长。佛教与政治的关系诚然是佛教发展的重要的因素,但既然是佛教史,佛教经义的延续传承才是根本重心。此贯穿思想一错,步步皆错。 第二章《隋唐传译之情形》,隋唐佛教传译多由朝廷主之,但所译佛典具体内容(...

评分

此书分五部分,述隋唐佛教势力消长第一,述传译之情形第二,述本期佛教撰述第三,述本期宗派之概略第四,述本期佛法传布第五。其附录部分甚佳,尤其是其读书札记以及讲义部分,可以窥见作者读书、做学问的方法。  

评分

此书分五部分,述隋唐佛教势力消长第一,述传译之情形第二,述本期佛教撰述第三,述本期宗派之概略第四,述本期佛法传布第五。其附录部分甚佳,尤其是其读书札记以及讲义部分,可以窥见作者读书、做学问的方法。  

评分

此书分五部分,述隋唐佛教势力消长第一,述传译之情形第二,述本期佛教撰述第三,述本期宗派之概略第四,述本期佛法传布第五。其附录部分甚佳,尤其是其读书札记以及讲义部分,可以窥见作者读书、做学问的方法。  

评分

杨剑霄(清华大学哲学系,北京 100084) 摘要:隋唐是中国佛教史上最为鼎盛的时期。然而,南北朝佛教如何过渡到隋唐的问题始终悬而未决。学术史中汤用彤对此的论述无疑是重中之重。汤氏借助中国佛教南北差异问题完成了对此问题的阐释。而在南北差异问题上其历经了三次不同表述...  

用户评价

评分

汤先生将近百年前讲义,所用史料应较为局限,骈俪文风也难以卒读。不过,整本书读毕,已能建立起完整的中世佛教演变之大框架。惭愧,先读日本佛教史,十几年后才读到隋唐佛教史。当时不求甚解的天台、华严、临济、曹洞、真言各宗的中国来源与分野,今日才有所了解。

评分

只是不够好。

评分

汤先生将近百年前讲义,所用史料应较为局限,骈俪文风也难以卒读。不过,整本书读毕,已能建立起完整的中世佛教演变之大框架。惭愧,先读日本佛教史,十几年后才读到隋唐佛教史。当时不求甚解的天台、华严、临济、曹洞、真言各宗的中国来源与分野,今日才有所了解。

评分

只是不够好。

评分

汤先生将近百年前讲义,所用史料应较为局限,骈俪文风也难以卒读。不过,整本书读毕,已能建立起完整的中世佛教演变之大框架。惭愧,先读日本佛教史,十几年后才读到隋唐佛教史。当时不求甚解的天台、华严、临济、曹洞、真言各宗的中国来源与分野,今日才有所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