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中国朋党的产生、发展、演变历史,剖析重要朝代的重要党争,把握不同朝代党争的特征、特质,力图凸现中国古代朋党政治发展的脉络和全貌。它按照历史顺序,以朋党发展演变为经,以人物、事件、活动、思想为纬,在叙说中注重人与制度的互动依存关系及其交互影响。因而既有学术性,又有较高的可读性。是目前专门研究和完整记述中国朋党的集大成作品,也是一部具有丰厚文化内涵、简明易懂的概论性学术专题史读物。
朱子彦,1948年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湖州。198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研究。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学术月刊》等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已出版相关著作《朋党政治研究》、《中国皇帝制度》、《汉魏禅代与三国政治》、《帝国九重天:中国后宫制度变迁》、《皇权的异化:垂帘听政制度》等。
在我国当代,党多指政党,而单独一个党字在很多时候特指的就是中国共产党,是伟光正的代表。而在中国古代,党字的涵义则基本都是贬义的,这从两个方面可以看出来,一个是它的繁体字看,党字的造字法是会意法,上面是一个“尚”字,下面是一个“黑”字,尚黑嘛,自然就不会有什...
评分谈起朋党,可以说给我们的印象是比较负面的了。而且对于中国历朝历代的封建统治者来说,对于朋党现象是非常痛恨的,可以说是严厉打击的。那么到底什么是朋党?朋党在封建制度下的中国到底是如何出现的,又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又是如何屡禁不止的,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
评分这部《中国朋党史》比较全面地论述了中国朋党的产生、发展、演变历史,是我读过的有关研究朋党著作中,资料最为丰富,阐述最为透彻全面的,说这本书是到目前为止,专门研究和完整记述中国朋党的集大成之作,是一点不夸张的。 这部中国朋党史基本上是按照历史发展顺...
评分这本朱子彦所著的《中国朋党史》揭示了从古至今的历朝历代的朋党现象、产生、发展和演变历史,总之一点,人性不升,朋党不灭。 人类是群居性的物种,既然群居便会与他人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联系的多了关系密切的便成为“朋”,朋聚便成了“朋党”。不同的是“朋党”所起的作...
评分朋党之争与官场“朋友圈” “你有圈子,我有圈子,大家竞相找圈子、入圈子、织圈子,把人际关系搞得越来越庸俗。一些干部甚至因此误入歧途,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总书记所讲的圈子与古代的“朋党”颇有“血缘”关系。朋党,滥觞于夏商周,历经唐汉,下逮明清,始终盛而不衰,...
朱子彦的书,我很久之前都有接触。论断好大言,以博眼球,这本书被炒的很热,主题也十分感兴趣,以为作者学力方面有很大长进,读了大部分,相当失望。感觉是拼凑之作,无史学规范和方法论意识。部分地方用武断的推测,还有很多地方像小学生写作文一样,什么仁宗“因为一遇阻力、困难就退缩了。仁宗这个皇帝,比较宽容、忠厚,守成有余,可以做一个太平君主”之类的,这种主观的评价,一点也不引用史料依据,只是作者的碎语。引用《论语》中的两句话,就可以推断“至少可以证明,先秦时代是不承认君子有党的”。引用顾炎武一句话,就可以说,“故从中唐到五代十国及宋初,地方上农田水利处于长期失修的状态。”对庆历新政的介绍,把范仲淹的十条建议,翻译为白话文,敷衍一遍,就占了十多页书。
评分不错的综述
评分精彩绝伦
评分毕竟是少见的专论朋党的历史著作
评分朱子彦的书,我很久之前都有接触。论断好大言,以博眼球,这本书被炒的很热,主题也十分感兴趣,以为作者学力方面有很大长进,读了大部分,相当失望。感觉是拼凑之作,无史学规范和方法论意识。部分地方用武断的推测,还有很多地方像小学生写作文一样,什么仁宗“因为一遇阻力、困难就退缩了。仁宗这个皇帝,比较宽容、忠厚,守成有余,可以做一个太平君主”之类的,这种主观的评价,一点也不引用史料依据,只是作者的碎语。引用《论语》中的两句话,就可以推断“至少可以证明,先秦时代是不承认君子有党的”。引用顾炎武一句话,就可以说,“故从中唐到五代十国及宋初,地方上农田水利处于长期失修的状态。”对庆历新政的介绍,把范仲淹的十条建议,翻译为白话文,敷衍一遍,就占了十多页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