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部落

道德部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信出版社
作者:[美] 约书亚·格林(Joshua Greene)
出品人:
页数:381
译者:論璐璐
出版时间:2016-8
价格:58.00元
装帧:Hardcover
isbn号码:9787508665177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心理学
  • 社会学
  • 道德心理学
  • 道德
  • 伦理学
  • 道德决策
  • 社会科学
  • 哲学
  • 道德
  • 部落
  • 哲学
  • 社会
  • 伦理
  • 群体
  • 价值观
  • 文化
  • 思想
  • 共识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人性中的善良天使》作者史蒂芬·平克推荐阅读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开创性著作,被誉为亚里士多德之后,人类伦理学研究的新突破!

本书从心理学角度切入关于道德的讨论,基于人类大脑的“双加工”理论,阐释了道德反应的“快”与“慢”。

为什么我们与最亲密的家人、朋友、恋人之间也存在着矛盾?

为什么人类会花大量时间去议论他人?

为什么在足球比赛中,当裁判员做出的判罚对己方不利时,我们会更多地将矛头指向裁判?

为什么宿舍内的公共厨房永远脏乱?

为什么直接获取事实真相会如此困难?

为什么我们要存在于社会之中,而不能索性脱离社会独自生活?

在现代生活中,世界上的各个群体被迫与他人共享空间,导致了史无前例的价值观冲突,也为解决合作的难题带来了绝无仅有的机遇。

这是一本关于现代社会群体冲突原因的里程碑式著作,其作者哈佛大学心理系教授乔舒亚·格林,也是一位科学家。他以哈佛大学认知实验室多年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并结合社会现实,展开了一段人类道德判断的来源与方式的探索旅程,以探明不同群体之间冲突和对抗的心理根源。格林从心理学切入关于道德的讨论,基于人类大脑的“双加工”理论,将人类的大脑比作可以在两种模式间切换的照相机,一种是“傻瓜型”的自动模式,另一种是手动调整模式。而道德思维正是人类不断对心理做出适应性调整的产物,它能够使性本自私的个体享受到合作的果实。我们该如何使自己的道德思维适应当今社会,抑制自私的冲动,使我们进入“神奇角落”,避免“公地悲剧”?从人性的层面,我们又应该如何自处?我们该如何应对黑心的商人、破坏环境的违法者,以及伪装成朋友的敌人?

本书将解决这些疑问。读完这本书,你会更好地理解人性与生命的意义。

作者简介

乔舒亚·格林现为哈佛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负责管理哈佛大学道德认知实验室。其研究曾获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以及麦克阿瑟基金支持。格林曾作客《查理·罗斯秀》和《美国科学前沿》的直播间,还曾在《纽约时报》和《发现》杂志发表过专栏;纽约公共电台的《广播实验室》和美国国家公共电台的《早间报道》节目也曾为他做过专题报道。

目录信息

目 录
前 言 常识道德悲剧 / V
第一部分 道德问题 / 001
第1章 公地悲剧 / 003
第2章 道德机制 / 013
第3章 新草地上的争斗 / 049
第二部分 道德反应的快与慢 / 081
第4章 小火车的学问 / 083
第5章 效率、灵活与大脑的双加工机制 / 111
第三部分 通用货币 / 125
第6章 绝妙的想法 / 127
第7章 寻找通用货币 / 155
第8章 通用货币出现 / 171
第四部分 道德信念 / 191
第9章 值得警惕的事件 / 193
第10章 公正与公平 / 235
第五部分 道德出路 / 265
第11章 深度实用主义 / 267
第12章 傻瓜道德模式之外:6条规则 / 323
致 谢 / 331
注释/336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一 在人身上能够观察到两种相反的行为,即自私行为与道德行为。无论从直觉上,还是从理性认知上,我们都倾向于肯定道德而否定自私。但是问题实际上要复杂得多。 我们的直觉和日常“理性”,是我们的大脑智能的一部分。Pinker等人已经指出,我们的大脑智能,实际上是用于服务于f...

评分

一 在人身上能够观察到两种相反的行为,即自私行为与道德行为。无论从直觉上,还是从理性认知上,我们都倾向于肯定道德而否定自私。但是问题实际上要复杂得多。 我们的直觉和日常“理性”,是我们的大脑智能的一部分。Pinker等人已经指出,我们的大脑智能,实际上是用于服务于f...

评分

一 在人身上能够观察到两种相反的行为,即自私行为与道德行为。无论从直觉上,还是从理性认知上,我们都倾向于肯定道德而否定自私。但是问题实际上要复杂得多。 我们的直觉和日常“理性”,是我们的大脑智能的一部分。Pinker等人已经指出,我们的大脑智能,实际上是用于服务于f...

评分

一 在人身上能够观察到两种相反的行为,即自私行为与道德行为。无论从直觉上,还是从理性认知上,我们都倾向于肯定道德而否定自私。但是问题实际上要复杂得多。 我们的直觉和日常“理性”,是我们的大脑智能的一部分。Pinker等人已经指出,我们的大脑智能,实际上是用于服务于f...

评分

一 在人身上能够观察到两种相反的行为,即自私行为与道德行为。无论从直觉上,还是从理性认知上,我们都倾向于肯定道德而否定自私。但是问题实际上要复杂得多。 我们的直觉和日常“理性”,是我们的大脑智能的一部分。Pinker等人已经指出,我们的大脑智能,实际上是用于服务于f...

用户评价

评分

边沁和密尔的“功利主义”立场和宏观经济学的思辨性有点相似,同样是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而目的则从“效益最大化”向“幸福最大化”进行转换,社会学、伦理学议题使用经济学方法论,“公地悲剧”是博弈论,“双加工机制”是概率论和成本换算,“通用货币”就是幸福,更是一种经济学素养的体现了。

评分

很有趣的书。作者讨论的问题不是“道德”在人性心理中如何可能(道德是人生存的必要),而是在不同部落持有的“道德观念”产生激烈分歧的前提下,达成一致的“元道德”如何可能。作者诉诸于人类道德思考中涉及的自动模式和手动模式来说明,只有诉诸于后者才能够解决元道德的冲突。对功利主义重新认识。

评分

左派、理想主义确实是占据着道德上的制高点,因此理解作者对其立场的论述,但与其说作者提供了解决道德问题的方法,我认为更准确的说是为我们每个人提供面对问题的思维方式。

评分

书是好书,但是中信懒到注释全部不翻译。可惜了作者在注释中发挥的详尽理论评述和文献综述。

评分

作者(十年前是学术明星)自述在中学搞辩论发现功利大法好、总能击中各道义论/单一价值观的不自洽点而获高阶胜利,直到某次被医院拆器官论证挫败;后去宾大沃顿读本科,在微经学了博弈论、在生理心理学课体验赫尔姆霍茨测量神经电信号速度实验,专业不适转哈佛哲学系听过诺齐克、古尔德、德肖维茨合开的思维课程,研究电车难题,在斯坦福博三开始学成像分析并实证研究双加工理论,博导是大卫·刘易斯和吉尔伯特·哈曼。本书在相关实证研究和近视模块等介绍之外,以直接揭示比较道德直觉/权衡机制来辩护作为元理论的功利主义;反对疏忽无行动责任、反对责任的可辩护地位等主张略可疑;在辩论场引人细究、大问题粗暴坚持立场等主张好。效用的通用货币(幸福(感)没展开讲很多,但好似最近合作塞利格曼搞positive neuroscience去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