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非洲丛林》是史怀哲在20世纪前期于赤道非洲地区行医的见闻杂记,具有自传性质,书中对于中非的自然景观、社会风俗、人文面貌以及当地原住民的生活、病痛及医治情况进行了生动的描述。河马是人们在非洲行船时最危险的敌人;非洲丛林树木茂盛,但木材贸易却因伐木的困难而受到阻碍;在“勤劳的”欧洲人眼中,非洲原住民是“懒惰”,因为他们很少以赚钱为目的进行劳动,而这只是由于非洲人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观……这本书既是史怀哲的生活记录,也是中非的民族志,它会使你如亲临其境一般,感受到当地生活的奥妙。
阿尔伯特·史怀哲(Albert Schweitzer,1875-1965),20世纪重要的德国思想家,1952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在神学、哲学、医学、音乐等领域均有建树,提出了“敬畏生命”的伦理学思想。1913年他来到非洲加蓬,建立了丛林诊所,从事医疗援助工作,直至去世。
记得曾经在高中时学过史怀哲的一篇课文,叫作《我的呼吁》,当时觉得作者像其他圣人一样,有一种让人敬佩又有些距离的感觉,周末便跑去书店买了一本《对生命的敬畏》,那本书比较厚,其实后来也没看完。这么多年过去了,再看史怀哲的这本札记,体会到很多当年不能理解的东西。...
评分又是一本在一战背景下的故事。 作者是白人。面对的是黑人。读完这本书。可以深切体会到作者在去往非洲地区行医的时候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以及所得到的感悟。浓浓的人道主义情结体现在整本书的字里行间。在书尾,作者也提出了呼吁,希望有更多的有能力的人能够帮助非洲地区的人...
评分 评分我们正在经历一个被键盘侠笼罩的时代。遇到一个问题,纷纷说嘴说得山响,做起来就成了懦夫。这些键盘侠未必智商低下,只是身体力行对于他们而言是一种实质性的付出,自私如人类是绝不肯这么做的。 而远在1913年,Albert放弃写作和管风琴艺术创作,深入非洲大陆,用自己高尚...
评分值得一读的好书
评分兄弟之情,同袍之义
评分很感人
评分兄弟之情,同袍之义
评分很感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