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研究明代前期(1351年元末戰爭爆發至1449年土木之變)軍事製度誕生、演變的曆史。分草創、演變、穩定三個階段觀察軍事機構體係,由此探討兵權分配、行伍組織、身份管理,即各類人員在體係中行使權力、利用關係、維護權利的曆史。本書結論是,在明前期這個特殊曆史單元中,軍事製度的四個層麵源於不同時代的傳統,其基本特徵與曆史走嚮,受製於貌似不閤曆史潮流與時代需求的、生發於明代建國曆程中的“近現代”傳統。
李新峰,1987—1999年就讀於北京大學,獲曆史學博士學位,現任北京大學曆史學係副教授,曾為哈佛燕京學社、曆史語言研究所、浙江大學高等研究院訪問學者。專修明史、曆史地理,著有《紀事錄箋證》,發錶論文三十餘篇。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讀博論時認為是神作!但恰恰是認為最神之處在書裏被刪掉瞭,李先生的某些觀點比之前博論時有所後退,現在又徹底告彆瞭明初軍政史研究,對於此領域可能是無法彌補的損失,因為就我個人認為李先生對明初史事的瞭解、史料的把握獨步現今的明史學界。明史研究現狀可稱是刀耕火種的狀態。能有這樣一個人做研究是大幸。明初研究隻服兩人:前朝錢謙益,今時李新峰,各有開拓之功,奠基之力。
评分作者還是太隱忍瞭些,好多話都引而不發,以至於最後一節突然的宣泄乍一看給人莫名其妙之感。梁方仲當年欲言又止還能讓人理解,畢竟時代使然;但到瞭如今年代依然如此,這就值得令人值得玩味瞭。
评分畢論參考著作。考證功底相當瞭得,把各軍製史料得失梳理得一清二白。多關注上層軍製、行伍組織、武官品階,著重元明之間的承接關係。官名執掌太復雜,看完仍然一頭霧水,應該是我的問題。
评分書生論兵,姑妄聽之。非要把明初高層分為濠州紅軍、巢湖水軍和渡江後降將三大派係(第102頁),後麵又分成濠州從軍、江北歸附和江北後歸附(第110頁)。隻是為瞭論證濠州從軍集團一直處於核心地位,並不存在吳晗所說的淮西集團。洪武末年的高層勛貴已全部是濠州從軍者。但第110頁又說,洪武二十三年的大屠殺殺掉瞭22傢,其中11傢是濠州從軍者。濠州從軍者都死得夠慘的瞭,還能在洪武末年成為高層勛貴唯一的核心?有何意義哉?從雄纔英主蛻變成昏暴之君,不是隻憑製度、派係和有限史料的書生所能臆測的。
评分大略翻過。單純的製度演變梳理過於無趣,須得結閤派係關係與時勢變動纔有意思。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