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1934~) 当代作家。河北南皮人,生于北平。上中学时参加中共领导的城市地下工作。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从事青年 团的区委会工作。1953年创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1956年发表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由此被错划为右派。 1958年后在京郊劳动改造。1962年调北京师范学院任教。1963年起赴新疆生活、工作了10多年。1978年调北京市作协工作。 后任《人民文学》主编、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共中央委员、文化部长、国际笔会中心中国分会副会长等职。这时期著有长篇 小说《活动变人形》、《暗杀―3322》、《季节三部曲》(《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踌躇的季节》),中篇小 说《布礼》、《蝴蝶》、《杂色》、《相见时难》、《名医梁有志传奇》、《在伊犁》系列小说,小说集《冬雨》、《坚 硬的稀粥》、《加拿大的月亮》,诗集《旋转的秋千》,作品集《王蒙小说报告文学选》、《王蒙中篇小说集》、《王蒙选 集》、《王蒙集》,散文集《轻松与感伤》、《一笑集》,文艺论集《当你拿起笔……》、《文学的诱惑》、《风格散 记》、《王蒙谈创作》、《王蒙、王干对话录》,专著《红楼启示录》,自选集《琴弦与手指》以及10卷本《王蒙文集》等。 其中有多篇小说和报告文学获奖。作品被译成英、俄、日等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王蒙的作品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 的坎坷历程,他也由初期的热情、纯真趋于后来的清醒、冷峻,而且乐观向上、激情充沛,井在创作中进行不倦的探索和创 新,成为新时期文坛上创作最为丰硕、也最有活力的作家之一。
对活动变人形的思考,掺杂着我对新中国建立后“十七年”和“文革”十年文学历程的感触和困惑。在中国文学炼狱般的这二十七年中,“大批判”、“大革命”、公报私仇、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甚至赤裸裸的武斗——那一贯宣称要指导人生的文学,迅速沦落为泼妇骂街般的丑剧的主角...
评分《活动变人形》,一个颇为拗口难解的题目,实际上来源于主人公倪吾诚给儿子倪藻买的一本日本动画书《活动变人形》,书中的人头、形和影可以奇怪的变化,一如在将要入睡时或醒来时脑海中浮现的形影隐现。 而整本书所书写描绘的也正是一群变化的人众,孩子变成老人,忧戚的一瞬间...
评分对活动变人形的思考,掺杂着我对新中国建立后“十七年”和“文革”十年文学历程的感触和困惑。在中国文学炼狱般的这二十七年中,“大批判”、“大革命”、公报私仇、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甚至赤裸裸的武斗——那一贯宣称要指导人生的文学,迅速沦落为泼妇骂街般的丑剧的主角...
评分假如将写作背景定到上世纪初到改革开放,大部分作家应该会着眼于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的表现,将一个民族所遭受的痛苦记忆,一个时代的烙印映射并重压到一群人物,或平凡或愚昧或革命。 但是在《活动变人形》中,倪吾诚作为文章的主角却没有着力于诸如上述的表现。 倪吾诚幼时就在...
大家就是大家,人物塑造简直没得说。
评分文笔叙述实在贴合我对王蒙的刻板印象,为里面的家庭儿童个人命运社会思考加一星。
评分故事发生的时代和预想中有些差别,或者说原以为跨度会很大,像白鹿原丰乳肥臀兄弟等等,作者主要叙述了40年代一家人的生活,对于解放后的经历只是做了概括并未展开,在我看来有些遗憾,仿佛只看了作品的上半部,而它已足够精彩。作者写出了新旧观念冲突下人所面临的困境和寻找出口的过程,心理剖析细致入微,另一方面对父子关系也做了深刻思考。接下来应该看看王老师的先锋作品了。
评分活动变人形是倪吾诚买给孩子的智力玩具礼物。日伪期间留洋归来在北平的大学讲师倪吾诚因为家中两个孩子:女儿倪萍和儿子倪藻,守寡死去丈夫周少华的爱阅读爱烹饪虾酱饼子暴躁文青大姨子周姜氏静珍,妻子姜静宜和亲家姜赵氏而生活拮据,风波不断。行文通过这个家庭各主要人物的视角,用意识流方式叙事。倪吾诚偷情、失业、酗酒,却又以受现代文明净化自居,鱼肝油、洗澡、买寒暑表、让儿子放弃读书爱好去游戏、指责龌龊而与岳母大姨子大斗九年、罢吃等等如同谐剧。而倪吾诚结交的,也是杜慎行大知识分子或热爱中国文化的欧洲汉学家史福岗。但倪吾诚并没有弃绝传统,他秉持的难得糊涂的处世之道、打坐的养生法,都说明他不能离弃这一传统。而另一个留洋医学博士、眼科医院院长赵尚同则非常正气,在倪神仙居答谢众人时因静宜爆料倪欲离婚尔连扇倪三巴掌。
评分心高气傲又卑微懦弱,一个高大的身躯却藏着矮小的灵魂。想起了一段《艋舺》里的台词,很适合男主人公“风往哪个方向吹,草就要往哪个方向倒。年轻的时候,我也曾以为自己是风。最后遍体鳞伤,我才知道我们原来都只是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