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额尔古纳河右岸》是第一部描述我国东北少数民族鄂温克人生存现状及百年沧桑的长篇小说。似一壁饱得天地之灵气,令人惊叹却难得其解的神奇岩画;又似一卷时而安恬、时而激越,向世人诉说人生挚爱与心灵悲苦的民族史诗。
著名女作家迟子建,以一位年届九旬,这一弱小民族最后一个酋长女人的自述,向我们娓娓道来——
在中俄边界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居住着一支数百年前自贝加尔湖畔迁徙而至,与驯鹿相依为命的鄂温克人。他们信奉萨满,逐驯鹿喜食物而搬迁、游猎,在享受大自然恩赐的同时也艰辛备尝,人口式微。他们在严寒、猛兽、瘟疫……的侵害下求繁衍,在日寇的铁蹄、“文革”的阴云……乃至种种现代文明的挤压下求生存。他们有大爱,有大痛,有在命运面前的殊死抗争,也有眼睁睁看着整个民族日渐衰落的万般无奈。然而,一代又一代的爱恨情仇,一代又一代的独特民风,一代又一代的生死传奇,显示了弱小民族顽强的生命力及其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小说语言精妙,以简约之美写活了一群鲜为人知、有血有肉的鄂温克人。小说以小见大,以一曲对弱小民族的挽歌,写出了人类历史进程中的某种悲哀,其文学主题具有史诗品格与世界意义。
迟子建,1964年元宵节生于漠河。1984年毕业于大兴安岭师范学校。198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与鲁迅文学院联办的研究生班。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
著有长篇小说《树下》《晨钟响彻黄昏》《伪满洲国》《越过云层的晴朗》《额尔古纳河右岸》《白雪乌鸦》,中短篇小说集《北极村童话》《白雪的墓园》《向着白夜旅行》《逝川》《白银那》《朋友们来看雪口巴》《清水洗尘》《雾月牛栏》《踏着月光的行板》《世界上所有的夜晚》,散文随笔集《伤怀之美》《听时光飞舞》《我的世界下雪了》《迟子建散文》等。《额尔古纳河右岸》,2005年12月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初版。
如果说《额尔古纳河右岸》是部剧情片的话,那顾德清老先生的《猎民生活日记》就是一部纪录片,顾老先生的儿子顾桃的《敖鲁古雅》更是一部货真价实用影像来表达的纪录片。
评分我大爱的一本书呀。 因此读了出来,制作了这本书的有声书。 喜欢此书的朋友,尽管抱了去哈。 http://www.verycd.com/topics/2772588/
评分我是在自己觉得自己有轻微抑郁症的情况下购买的,希望自己能找回一些曾经爱读书的乐趣。开篇的文字描述很吸引我,一个离开语文课本很久的学生再次看到那些用拟人手法描述的语言,一种青年时期上课时翻开书本的熟悉感,同时深深理解了曾经语文课本里的美丽描述,在感悟。曾经对...
评分 评分放了四年才开始看,只是因为题材关系。一个少数民族的历史风情,这实在是过于冷僻了。之前只是喜欢迟子建写平常人事里的温情,她的北部家乡作为背景点缀就好,不需要移到前面来。 我还记得最开始知道迟子建这个名字,是《读者》上《清水洗尘》的节选。一个中篇小说硬生生被拆...
又一本《百年孤独》式的的作品,粗枝大叶,神神鬼鬼,然文字尚好。
评分迟子建是我读过的不管短篇长篇风格最一致的作家:包括她表达性的方式、刻画人物的手法、使事物因果关系紧密勾连的特点,叙述语言中永远的柔情,都出了奇的步调统一。我在这些夜晚读着这本书,眼眶湿了几次,出声笑了几次,睡不着时回想了几次,当我真正合上它时,心里一片安静,有关它的内容,无法言说。
评分某一天会去看一眼额尔古纳河
评分花了两个晚上重看《额尔古纳河右岸》,觉得迟子建的确可以算得上是当代中国一流的小说家。她对乡土发自内心的尊重与敬畏,就目前阅读的中国主流作家而言,无人能出其右。情怀苍凉而温润。
评分生与死,山林与民族,神灵与命运,驯鹿,驯鹿,驯鹿...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着迷。给十颗星,今年最佳,推荐之~ 另外这就是余华在《活着》的自序里说的时间的力量吧。。。真是奇妙。时间和读书都再一次让我感觉到了些什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