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玄宗肃宗之际的中枢政局

唐代玄宗肃宗之际的中枢政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任士英
出品人:
页数:310
译者:
出版时间:2003-12-1
价格:25.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801900708
丛书系列:东方历史学术文库
图书标签:
  • 历史
  • 政治史
  • 隋唐史
  • 唐史
  • 隋唐五代史
  • 隋唐
  • 唐代
  • 制度史
  • 唐代
  • 玄宗
  • 肃宗
  • 中枢
  • 政局
  • 权力
  • 决策
  • 朝堂
  • 历史
  • 政治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唐玄宗、肃宗时期是唐代由盛极乱的时期,历来为人们所关注。学术界也从多方面探究这种变化的原因。任士英的《唐代玄宗肃宗之际的中枢政局》一书,没有停留在学术界历来所注重的集团和权利之争上,而是从政治体制变化的角度 研究唐玄宗、唐肃宗之际中枢政局演变的过程,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为深入了解唐代政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书的内容包括:唐玄宗时期中枢政局变动的起点、唐玄宗天宝初年的中枢政局、中枢政治配置关系的变化与非实体化东宫体制的形成、唐玄宗天宝末年的中枢政局、唐肃宗时期的中枢政局等。

作者简介

任士英,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2001年以来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业务基础部教书。近年侧重于中国中古时期的国家政治体制、中枢政局、政治权力演进与变动的研究。出版《唐肃宗评传》等专著三部,在《中国史研究》、《光明日报》、《新亚论丛》、《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学术界》、《唐史论丛》、《人文杂志》等报刊发表论文数十篇。还参加国家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历史与社会》的编写。策划和编辑大型学术丛书《名师讲义》。

目录信息

第一篇 引 论
一 本课题研究的学术背景与学术依据
二 本课题研究的视角与出发点
三 问题的提出
第二篇 唐玄宗时期中枢政局变动的起点——以开元时期太子的废立为考察中心
一 唐玄宗立李瑛为太子时政局的一般状况
二 宫城布局的变化与太子不居东宫之局面形成:李瑛被废前皇太子地位变化的一般情形
三 李瑛被废前后唐玄宗朝中枢政局:对中枢权力机构的调整以及对宰相集团政治态度的试探
(一)唐玄宗何时动念废储
(二)“此陛下家事”索解
(三)李瑛被废之“恶迹”考索
(四)中书令地位的变化与大子废立
(五)从张九龄到李林甫:论中书令人选的更替兼论“文学吏治之争”
(六)唐玄宗“何以舍寿王瑁而立肃宗”索解
第三篇 唐玄宗天宝初年的中枢政局——以宰相与太子的矛盾斗争为考察中心
一 天宝五六载唐朝中枢政局内几次案狱述略
(一)韦坚、皇甫惟明之狱
(二)杜有邻、柳舶之狱
(三)王忠嗣之狱
(四)小结
二 天宝年间李林甫为首的宰相集团倾动太子原因试探
(一)“自以始谋不佐皇太子”并非正解
(二)中书令政治人格的变化:从李林甫与杨国忠的职衔分析入手
第四篇 中枢政治配置关系的变化与非实体化东宫体制的形成
一 宰相(中书令)与皇太子之间政治配置关系的变化
(一)宰相兼领宫臣职衔状况
(二)赞辅“两宫”的权力配置
二 东宫体制实体化的消失与非实体化体制在天宝年间的形成
(一)《唐六典》、《通典》等文献与《永徽东宫职员令》残卷所载东宫职掌的不同
(二)天宝年间东宫职员设置与职掌的变化
(三)小结
第五篇 唐玄宗天宝末年的中枢政局——以安史之乱中宰相与太子的矛盾斗争为考察中心
一 皇太子监国风波
二 哥舒翰受命统兵之身份辨析
三 天宝中枢政局决定下的潼关战局
四 马嵬之变
(一)兵变的幕后策划人是谁
(二)皇太子兵变为什么能够成功
(三)唐玄宗为何在兵变后仍能平安入蜀
五 小结
第六篇 唐肃宗时期的中枢政局——以唐肃宗的政治地位及其与唐玄宗关系为考察中心
一 小引:《肃宗即位赦》引出的话题
二 灵武即位之初唐肃宗的政治地位
(一)唐玄宗“传位”之事辨析
(二)唐肃宗即位之初的朝廷体制:天宝东宫体制的衍生物
三 唐肃宗时期中央政治的二元格局:皇帝与太上皇关系
(一)二元格局的形成
(二)二元格局的内涵
(三)二元格局下的肃宗朝政治
(四)二元格局的解体
(五)小结
征引文献要目
后 记
校后附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从玄宗时代起,太子的地位急剧下降,以致出现非实体化东宫的体制,这一时期,宰相更倾向于事务性的工作并且权势极大,故而宰相与太子的利益冲突不可避免。 肃宗李亨继“三庶之祸”后成为太子,但一直处于风雨飘摇中,玄宗从巩固自身权势的角度出发,仲裁太子与宰相的争斗。...

评分

从玄宗时代起,太子的地位急剧下降,以致出现非实体化东宫的体制,这一时期,宰相更倾向于事务性的工作并且权势极大,故而宰相与太子的利益冲突不可避免。 肃宗李亨继“三庶之祸”后成为太子,但一直处于风雨飘摇中,玄宗从巩固自身权势的角度出发,仲裁太子与宰相的争斗。...

评分

从玄宗时代起,太子的地位急剧下降,以致出现非实体化东宫的体制,这一时期,宰相更倾向于事务性的工作并且权势极大,故而宰相与太子的利益冲突不可避免。 肃宗李亨继“三庶之祸”后成为太子,但一直处于风雨飘摇中,玄宗从巩固自身权势的角度出发,仲裁太子与宰相的争斗。...

评分

从玄宗时代起,太子的地位急剧下降,以致出现非实体化东宫的体制,这一时期,宰相更倾向于事务性的工作并且权势极大,故而宰相与太子的利益冲突不可避免。 肃宗李亨继“三庶之祸”后成为太子,但一直处于风雨飘摇中,玄宗从巩固自身权势的角度出发,仲裁太子与宰相的争斗。...

评分

从玄宗时代起,太子的地位急剧下降,以致出现非实体化东宫的体制,这一时期,宰相更倾向于事务性的工作并且权势极大,故而宰相与太子的利益冲突不可避免。 肃宗李亨继“三庶之祸”后成为太子,但一直处于风雨飘摇中,玄宗从巩固自身权势的角度出发,仲裁太子与宰相的争斗。...

用户评价

评分

经典的政治史研究

评分

从制度入手对玄宗肃宗之际政局做了展开。作者将中书省宰相权力与太子东宫权力视作一对矛盾,在开元末天宝年间,玄宗将东宫位置调整,削弱东宫属官权力,降低东宫独立性,加强政治监控;政事堂迁入中书省,中书令地位上升,庶务权力膨胀,吏治派官僚取代文学派官僚;通过太子的调整和宰相的更换,玄宗以人事调整促进体制调整,抑制皇太子政治发展空间,强化皇权政治的运作;东宫官行政职能逐渐消失,东宫官闲散化和阶官化,最终形成非实体化东宫体制,东宫势力受国家控制。安史之乱后,肃宗与玄宗形成两元格局,一定程度上是旧有东宫体制的保留,玄宗亦作出积极应对,但肃宗不断巩固权力,最终在还京后,作为非实体化东宫延续的二元中央政治格局瓦解。作者将制度史和政治史相结合,虽然个别史料解读可商榷,但是线索很清晰,可以提供玄肃政局一种角度。

评分

以太子与中书令的权力配置冲突来立论……总觉得不很充分。毕竟庶人瑛就不怎么干政,为啥李林甫非要和他冲突?难道能逼到玄宗禅位给他?又,此书后无大结论,罗冬阳《明太祖礼法之治研究》亦如此,莫非是九十年代曾有此习惯……读吴宗国《隋唐五代简史》,知道他的一些观点是和老师相商榷的。

评分

能写的这么难看也是醉了,但不可否认这本书的价值。

评分

唐代衰败的转折点。作者文笔太啰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