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衛所政區研究

明代衛所政區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北京大學齣版社
作者:李新峰
出品人:
頁數:283
译者:
出版時間:2016-2
價格:42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301270424
叢書系列:北京大學明清研究叢書
圖書標籤:
  • 明史
  • 衛所
  • 曆史地理
  • 明清史
  • 製度史
  • 軍事史
  • 曆史
  • 李新峰
  • 明代
  • 衛所
  • 政區
  • 軍事
  • 製度
  • 曆史
  • 研究
  • 中國
  • 地方行政
  • 社會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從準實土衛所和建置沿革入手,探討明代衛所的行政區劃製度。第一章以普遍統計,歸納沿海衛所的政區形態;第二章選三種現象,觀察邊地衛所的實土程度;第三章選四項疑難記載,考證建置沿革;結語則推論明代衛所乃至全體政區的基本模式。本書結論傾嚮於對史實的簡單化理解:都司衛所為省府 州縣的輔助政區係統,建置沿革的復雜記載背後往往是簡單史實,明代政區體係可以視為一個遵循直隸/分管模式的圈層結構。此外,本書草創一份明代方誌工作目錄,以裨讀者。

著者簡介

李新峰,北京大學曆史係副教授。專業特長及近期研究方嚮:明史,中國古代軍事史,中國曆史地理;明代軍事製度,明中期社會史、擔任本科教學:中國通史(古代史部分),中國古代軍事史專題。

圖書目錄

緒論
一、製度史與明代政區製度
二、明代製度史與明代衛所政區製度
第一章 沿海衛所
第一節 沿海衛所與州縣人口土地
一、沿海衛所與州縣民人
(一)沿海衛所是否名義上統領民人
(二)沿海衛所是否實際上管理民人
二、沿海衛所與州縣田地
(一)鞦糧直繳衛所的州縣田地歸屬
(二)衛所圈占的州縣舊額田地歸屬
(三)衛所軍眾新墾的城周田地歸屬
三、小結
第二節 沿海衛所的地理形態
一、少數沿海衛所的行政邊界
(一)山東半島諸衛
(二)浙江臨山衛
(三)福建鎮海衛
(四)廣東廣海衛
二、衛所防區是否構成沿海區劃體係
(一)嵌入衛所防區的巡檢司防區
(二)壓縮衛所防區的巡檢司防區
三、衛所屯田是否構成實際行政管理區
(一)屯田分布的集中程度
(二)屯田占州縣境內田地的比例
(三)沿海衛所對屯田的管轄權
四、小結
第二章 邊地衛所
第一節 同城實土衛所的邊界
一、主要指標:屯田、屯堡、溝渠
二、輔助指標:驛遞、防區、城區
(一)驛遞分布:巡檢司、驛站、遞運所、急遞鋪
(二)防區形態:關隘、邊牆、邊堡、墩颱
(三)城區分野:城牆、營房、衙門方位
三、小結
(附一)甘州五衛的屯堡、溝渠分區
(附二)建昌二衛屯堡、驛站、巡檢司的歸屬與方位
第二節 軍民衛所的準實土色彩:以隴南為例
一、隴南衛所的“軍民”名目
(一)河州衛軍民指揮使司
(二)洮州衛軍民指揮使司
(三)岷州衛軍民指揮使司
(四)文縣軍民韆戶所
二、兩類民的不同歸屬
(一)內領“土民”:裏甲編戶之民
(二)外控“屬番”:土官管領之民
(三)裏甲編民:賦役歸屬布政司係統
三、結語
第三節 西南的準實土衛所:以永寜為例
一、永寜諸衛的實土特徵
(一)赤水衛、普市所的實土特徵
(二)永寜衛的實土特徵
二、永寜諸衛的政區歸屬
三、小結
第三章 建置沿革
第一節 建國前的翼名與府名
一、翼名
二、府名
(一)諸府的命名與改名
(二)府的命名與改名規則
三、是“建康”還是“應天”
(一)“應天府”的疑點
(二)府名規則與“建康”
(三)《明太祖實錄》中的“建康”
四、翼名中的府名
第二節 五府轄區方案的矛盾記載
一、方案變更的事實分析
二、方案變更的文本分析
第三節 遼東衛所建置沿革的三類記載
一、洪武四年遼東降眾的勢力範圍
二、洪武五年明軍占領遼陽的確切日期
三、遼東衛所設置的兩個記載係統
四、小結
第四節 撒裏畏兀兒的衛所建置
一、傳統史料
二、現代學術史
三、一條新史料
結語
一、州縣為主、衛所為輔
二、復雜記載與簡單史實
三、圈層模式與層級結構
(一)明代州的直隸/分管體製
(二)直隸/分管體製的消長
(三)直隸/分管視野下的政區體係
(四)小結
參考文獻
一、方誌
二、普通史料
三、研究論著
附:叢書影印明代政區方誌初錄
一、範圍
二、內容
三、凡例
四、目錄
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明代政區研究的必讀之作,糾正瞭很多之前我們對於明代政區問題的錯誤認識。明代都司衛所係統並沒有切割原屬州縣的田地與人口,也沒有明確的行政邊界,並非獨立的行政區劃單位,本質上屬於司府州縣的輔助政區係統。作者還將州(包含直隸州與散州)與司、府縣視為同一性質的單獨一級行政區劃,揭示瞭明代區劃製度直隸與分管並存的模式。明代政區中上級單位並非平行管理下一級單位,而是第一級單位盡量直接管理核心區域的第三級單位、委托第二級單位管理周邊區域,層級之間存在普遍的、製度化的越級管理。這是明朝承襲乃至強化元代直隸/分管理念的結果。由於清代迴歸層級結構,因此州不再作為獨立的區劃層級,而分屬府、縣層級,以至於清朝修編明史時也未能準確判斷明代州的區劃等級。同時明代的府司衛所係統也同省府州縣一樣遵循直隸/分管模式的圈層結構

评分

對我這個外行來說就是單純的看看熱鬧,政區製度本身就是個挺枯燥的話題,但是作者搜羅史料與分析問題的能力是顯而易見的。作者在緒論中提到以國傢製度為主體的製度史觀下,能夠建立起包羅萬象的曆史認識體係。此話倒是意味深長,多少有對明清社會史熱潮的迴應和反思。關於衛所製度,本書的基本結論是其性質為府州縣的輔助政區,並非獨立的行政區劃單位。關於明代政區的定位,作者從“直隸/分管”模式加以理解,其介於宋金與清代層級結構中間,為元明兩代的特色,且明朝全國區劃體係實際就是元代一行省的放大版,這個觀點對於理解元明清三代的關係頗為重要。 @2019-11-27 21:16:47

评分

作者的文獻功底極其紮實

评分

竊以為,書中第二章提到衛所的準實土色彩以隴南為例,是否應對 隴南 做一概念厘定呢?今隴南地區一區八縣轄武都,文縣,康縣,徽縣,成縣,西和,禮縣,宕昌,兩當。書中所謂“位於陝西西南邊境的今隴南地區”(96頁)範圍即應是上述地區。但書中所舉三例,文縣屬於隴南,洮岷則則屬甘南,河州則更偏西與隴南無乾。

评分

竊以為,書中第二章提到衛所的準實土色彩以隴南為例,是否應對 隴南 做一概念厘定呢?今隴南地區一區八縣轄武都,文縣,康縣,徽縣,成縣,西和,禮縣,宕昌,兩當。書中所謂“位於陝西西南邊境的今隴南地區”(96頁)範圍即應是上述地區。但書中所舉三例,文縣屬於隴南,洮岷則則屬甘南,河州則更偏西與隴南無乾。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