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準實土衛所和建置沿革入手,探討明代衛所的行政區劃製度。第一章以普遍統計,歸納沿海衛所的政區形態;第二章選三種現象,觀察邊地衛所的實土程度;第三章選四項疑難記載,考證建置沿革;結語則推論明代衛所乃至全體政區的基本模式。本書結論傾嚮於對史實的簡單化理解:都司衛所為省府 州縣的輔助政區係統,建置沿革的復雜記載背後往往是簡單史實,明代政區體係可以視為一個遵循直隸/分管模式的圈層結構。此外,本書草創一份明代方誌工作目錄,以裨讀者。
李新峰,北京大學曆史係副教授。專業特長及近期研究方嚮:明史,中國古代軍事史,中國曆史地理;明代軍事製度,明中期社會史、擔任本科教學:中國通史(古代史部分),中國古代軍事史專題。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明代政區研究的必讀之作,糾正瞭很多之前我們對於明代政區問題的錯誤認識。明代都司衛所係統並沒有切割原屬州縣的田地與人口,也沒有明確的行政邊界,並非獨立的行政區劃單位,本質上屬於司府州縣的輔助政區係統。作者還將州(包含直隸州與散州)與司、府縣視為同一性質的單獨一級行政區劃,揭示瞭明代區劃製度直隸與分管並存的模式。明代政區中上級單位並非平行管理下一級單位,而是第一級單位盡量直接管理核心區域的第三級單位、委托第二級單位管理周邊區域,層級之間存在普遍的、製度化的越級管理。這是明朝承襲乃至強化元代直隸/分管理念的結果。由於清代迴歸層級結構,因此州不再作為獨立的區劃層級,而分屬府、縣層級,以至於清朝修編明史時也未能準確判斷明代州的區劃等級。同時明代的府司衛所係統也同省府州縣一樣遵循直隸/分管模式的圈層結構
评分對我這個外行來說就是單純的看看熱鬧,政區製度本身就是個挺枯燥的話題,但是作者搜羅史料與分析問題的能力是顯而易見的。作者在緒論中提到以國傢製度為主體的製度史觀下,能夠建立起包羅萬象的曆史認識體係。此話倒是意味深長,多少有對明清社會史熱潮的迴應和反思。關於衛所製度,本書的基本結論是其性質為府州縣的輔助政區,並非獨立的行政區劃單位。關於明代政區的定位,作者從“直隸/分管”模式加以理解,其介於宋金與清代層級結構中間,為元明兩代的特色,且明朝全國區劃體係實際就是元代一行省的放大版,這個觀點對於理解元明清三代的關係頗為重要。 @2019-11-27 21:16:47
评分作者的文獻功底極其紮實
评分竊以為,書中第二章提到衛所的準實土色彩以隴南為例,是否應對 隴南 做一概念厘定呢?今隴南地區一區八縣轄武都,文縣,康縣,徽縣,成縣,西和,禮縣,宕昌,兩當。書中所謂“位於陝西西南邊境的今隴南地區”(96頁)範圍即應是上述地區。但書中所舉三例,文縣屬於隴南,洮岷則則屬甘南,河州則更偏西與隴南無乾。
评分竊以為,書中第二章提到衛所的準實土色彩以隴南為例,是否應對 隴南 做一概念厘定呢?今隴南地區一區八縣轄武都,文縣,康縣,徽縣,成縣,西和,禮縣,宕昌,兩當。書中所謂“位於陝西西南邊境的今隴南地區”(96頁)範圍即應是上述地區。但書中所舉三例,文縣屬於隴南,洮岷則則屬甘南,河州則更偏西與隴南無乾。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