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的命运

中国文化的命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信出版社
作者:梁漱溟
出品人:
页数:208
译者:
出版时间:2016-5
价格:38.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08660462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文化
  • 梁漱溟
  • 哲学
  • 社会学
  • 中国
  • 梁漱溟
  • 历史
  • *北京·中信出版社*
  • 中国文化
  • 命运
  • 历史
  • 哲学
  • 传统
  • 认同
  • 传承
  • 发展
  • 民族
  • 精神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1988年梁漱溟卧病时接受台湾《远见》的尹萍女士采访:

尹女士:梁老愿不愿对台湾青年说几句话?

梁老:要注意中国传统文化。

尹女士:梁老对中国的未来有何期望?

梁老:要顺应时代潮流。

1、梁漱溟先生尘封七十年遗稿首次呈现,理解中国的珍贵读本!

2、梁漱溟先生长子梁培宽先生亲自整理编辑,并作序推荐,三分之二为未曾公开出版的遗稿,精装新版隆重推出。

3、全书分为“中国文化之精神”、“社会演进上中西殊途”、“发挥中国的长处以吸引外国的长处”3辑共47篇文章,精短凝炼,层层解剖国民性、文化病症、道德与宗教、民族精神、人权自由、社会构造与制度、人生态度等关键问题,一针见血。

4、一代大儒梁漱溟先生精彩解析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及其对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塑造的影响,并用中西比较的视角观察两种文化的根本不同,几十年前的见解远超今人庸论。

5、中国文化的命运,也是我们每个人的命运。梁漱溟先生几十年前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思考发人深省:未来,中国文化究竟要走向何方?

------------

【内容简介】

《中国文化的命运》是梁漱溟长子梁培宽先生整理编辑的梁漱溟有关中国文化及其精神的文稿,其中三分之二是未曾公开出版的遗稿,时隔七十年之后第一次呈现给读者。本书主要围绕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及其对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塑造的影响展开,并用中西比较的视角,观察两种文化的根本不同,梁先生几十年前的见解远超今人庸论。本书可为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提供一个有价值的珍贵读本。

作者简介

梁漱溟(1893—1988),原名焕鼎,字寿铭,又字漱冥,后以漱溟行世。中国现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主要著作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乡村建设理论》《中国文化要义》《人心与人生》等。

目录信息

“注意中国传统文化” “顺应时代潮流”(代序)
------
第一辑 中国文化之精神
一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自序
二 以为这问题还远的不对
三 中西学术之不同
四 中国人则怎样
五 中国文化个性殊强
六 西人所长吾人所短
七 宗教在中国
八 中国以道德代宗教
九 两种理和两种错误
十 中国民族精神所在
十一 人权自由之所以不见
十二 中国文化五大病
十三 中华民族是人类一奇迹
------
第二辑 社会演进上中西殊途
一 社会构造是文化的骨干
二 近代西洋社会生活
三 最近潮流之转换
四 对照来看中国社会
五 试解释其所以然
六 文化之形成和变迁
七 中西文化的分水岭
八 希腊罗马古代社会
九 基督教的精神
十 集团生活之血底锻炼
十一 欧洲中世社会
十二 基尔特制度
十三 城市自主
十四 何谓集团生活
十五 中国之缺乏于此
十六 中国民族性的缺点
十七 中西社会构造不同
十八 伦理本位底社会
十九 职业分途底社会
二十 伦理本位与职业分途
二十一 人生态度之特点
二十二 最大之偏失
二十三 人生第二态度
------
第三辑 发挥中国的长处以吸收外国的长处
一 中西文化长短之比较
二 西洋文化的长处在人对物
三 何谓民主
四 中国人究竟缺乏什么
五 西洋人团体生活之发展及转变
六 今天世界文化之三大类型
七 中国何故无民主
八 世界今后文化之新趋势
九 中国民族精神两特点
十 以中国精神引进团体组织
十一 以团体组织运用科学技术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书很好,内容也很不错,代表着当时对于中西文化冲突下中国文化的思考与忧虑,但是中信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感觉有点南辕北辙,同时如果能有人写一篇序就更好了。  

评分

名字题材大得我都不好意思读,中国文化的命运!还是希望中信出版社不要用这种噱头式的副标题:“尘封七十年的遗稿首次呈现,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最有价值的读本”。“最有价值”这类广告词简直就是⋯⋯叫卖 梁的思想还是全在《人心与人生》里更全面更完善。 梁这一代文人,...  

评分

梁先生自称“问题中人”,他的一生精力全在于求解两大问题:“人生问题”即人为什么活着和“中国问题”即中国向何处去,而中国文化又是与这两大问题息息相关,其重要性可谓是“中国问题”的源头。解释东方文化也就成了梁先生的一大重任。 前天刚听完霍桂桓讲人文学术书籍的读法...  

评分

评分

文/吴情 鸦片战争以来,古老的中国开始了漫长的后发现代化进程。洋务派从“器物”层面开始探索,最末以甲午北洋水师的惨败为标志告终;改革派则从“制度”层面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企图推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百日之后亦临破产,除京师大学堂外,成果几近荡然无...  

用户评价

评分

中国文化的独特性,提升了文化自信。

评分

断编残简

评分

中国之病,一在散漫,二在被动,出门顺民,闭门皇帝。伦理本位的文化孕育了偏向家庭生活之路,于是中国人普遍缺乏集体生活,导致缺乏法制精神,缺乏纪律习惯,缺乏组织能力,缺乏公共观念。固曰,在中国鼓吹西方的个人主义是完全错误的,我们需要的是团体,而个人主义是团体生活之一种离心倾向。伦理以对方为重,不相争而相让,自己一面遂隐而不见,自由亦随个人而不见了,固曰中国虽无明确个人自由,但也未尝不自由。以西方中心主义来看,中国呈现出落后的状貌,但若以历史的观点来看,当发展的停滞成为必然,或许便不宜称其为落后。一些我们批评的痼疾,其实已是有其内在逻辑的长久习惯。虽然它是如此特别,不能将他国的成果照搬照抄来,但在世界的时代浪潮中,这个惯性巨大的民族文化该何去何从,业已是极难的课题。

评分

阶级分立而非对立,宗教信仰

评分

可以证汤因比之虚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