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文化杂文精选集。
改变国人思维方式的经典著作。
李银河重新作序,全新修订版本全新上市。
在文化杂文集《沉默的大多数》中,王小波将写作之目的直指生命内核,即自由之思想、道德之发扬,对文人的精神进行了深入探寻。他直面现实日常,在生活中思考文化现象,以独特的视角、反讽戏谑的方式,道出了智慧之语。
王小波(1952-1997),当代著名学者、作家。出生于北京,先后当过知青、民办教师、工人,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1984年赴美匹兹堡大学东亚研究中心求学,2年后获得硕士学位。在美留学期间,游历了美国各地,并利用1986年暑假游历了西欧诸国。1988年回国,先后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任教。1992年9月辞去教职,做自由撰稿人。代表作品有《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黑铁时代》等。被誉为中国的乔伊斯兼卡夫卡。他的电影剧本《东宫西宫》获阿根廷国际电影节优秀编剧奖,并且入围1997年的戛纳国际电影节。
从我最开始有思想能力的时候起,我就长期性的处于一种极度困惑与矛盾的状态中,因为做为一个没有多少独立思考能力的小孩来说,我经常在提出一些问题的想法时遭到群攻。无论一个人的年龄和经验如何,当他处于经常遭受论点攻击的环境之下,都很难能坚定的保持自己的独立思想。 ...
评分在我心目中,先前会认为王小波就是骆驼一样的人,因为在作家的心目当中,他应该也算多产吧,但是好戏在后面,他给我的感觉真的是好戏在后面。 不是通过朋友和同事来知道他的,是在做学生时期,无意中在书店里买到他的书,从那天开始认识了一个叫王小波的中年男人,他跟我过去...
评分现在许多年轻孩子喜欢说:我书读得少,你不要骗我。——这话真叫我无语。依我看,你书读得少活该被人骗。明知读书少还不多读点,还当优点似的炫耀,这样的价值观对吗。我觉得是误人子弟。你可以说自己不够聪明没学历,但读书这种事,懒就是懒,没别的理由。 经常看到一些年轻...
评分2006年的4月11日,是王小波去世9周年。 3年前的这个时候,我写过《一只令人怀念的猪》。当时,我在一家都市报编辑文化类周刊,辛苦撰写的评论往往被总编删得惨不忍睹。从那精准娴熟程度而言,亲爱的总编更适合去做一个屠夫或兽医,专门从事剔骨与阉割手术。我那文章里,就那么...
评分博尔赫斯有句普通的名言,他说当作家写作的时候,他总是写他能写的东西,而不是写他想写的东西。我之所以说它是“普通的名言”,一方面我觉得他道出了书写本身某些难以言传的神秘;另外一方面我也觉得博尔赫斯道出的不过是一种写作的常识。是的,我毫无疑问肯定这是一种常识,...
王小波的笔调总是那么轻松惬意,在这轻松中又总能带给人启发和感动。他的视野从西方看到中国,从原来贯彻现在,如现代鲁迅一样,为国民性格养成贡献自己的思考。他的杂文是具有持久生命力的,初读时喜欢于每天早晨起床后读一篇,整天都会有无尽的享受。我想过不了多久我还会重新读起。
评分用最不侵犯人的方式说了当时最大逆不道的话,令人生惧的是许多话在当今也适用。中国这三十年的变化一方面大得惊奇,一方面也少得让人后怕。
评分小篇幅杂文集。温柔一刀版的鲁迅。什么事让王小波那么一说,不由得一笑。时而觉得他絮叨,读下去反倒明白他为什么绕。理性、智慧、有趣地生活。
评分我的精神支柱
评分中信这个版本的装帧就像古籍似的,非常有质感,深得我心,阅读起来也很舒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