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文化杂文精选集。
改变国人思维方式的经典著作。
李银河重新作序,全新修订版本全新上市。
在文化杂文集《沉默的大多数》中,王小波将写作之目的直指生命内核,即自由之思想、道德之发扬,对文人的精神进行了深入探寻。他直面现实日常,在生活中思考文化现象,以独特的视角、反讽戏谑的方式,道出了智慧之语。
王小波(1952-1997),当代著名学者、作家。出生于北京,先后当过知青、民办教师、工人,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1984年赴美匹兹堡大学东亚研究中心求学,2年后获得硕士学位。在美留学期间,游历了美国各地,并利用1986年暑假游历了西欧诸国。1988年回国,先后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任教。1992年9月辞去教职,做自由撰稿人。代表作品有《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黑铁时代》等。被誉为中国的乔伊斯兼卡夫卡。他的电影剧本《东宫西宫》获阿根廷国际电影节优秀编剧奖,并且入围1997年的戛纳国际电影节。
博尔赫斯有句普通的名言,他说当作家写作的时候,他总是写他能写的东西,而不是写他想写的东西。我之所以说它是“普通的名言”,一方面我觉得他道出了书写本身某些难以言传的神秘;另外一方面我也觉得博尔赫斯道出的不过是一种写作的常识。是的,我毫无疑问肯定这是一种常识,...
评分博尔赫斯有句普通的名言,他说当作家写作的时候,他总是写他能写的东西,而不是写他想写的东西。我之所以说它是“普通的名言”,一方面我觉得他道出了书写本身某些难以言传的神秘;另外一方面我也觉得博尔赫斯道出的不过是一种写作的常识。是的,我毫无疑问肯定这是一种常识,...
评分认识王小波还是大学时的事情了。说来也惭愧,最初说喜欢王小波,纯粹是因为想让自己显得独特一点。之所以知道有这么一个人的存在,是通过一个朋友的介绍。这个朋友在我心里一直是个很奇特的人,懂得东西五花八门,说话幽默又风趣,可总能说笑着讽刺些什么。受他影响,我心...
评分王小波生前最后一封电子邮件是发给在美国的刘晓阳的,内容是告诉他自己要出一本杂文集,他在邮件中写道:“我正在出一本杂文集,名为《沉默的大多数》。大体意思是说:自从我辈成人以来,所见到的一切全是颠倒着的。在一个喧嚣的话语圈下面,始终有个沉默的大多数。既然精神原子...
评分从我最开始有思想能力的时候起,我就长期性的处于一种极度困惑与矛盾的状态中,因为做为一个没有多少独立思考能力的小孩来说,我经常在提出一些问题的想法时遭到群攻。无论一个人的年龄和经验如何,当他处于经常遭受论点攻击的环境之下,都很难能坚定的保持自己的独立思想。 ...
追求智慧与利益无关……
评分王小波的笔调总是那么轻松惬意,在这轻松中又总能带给人启发和感动。他的视野从西方看到中国,从原来贯彻现在,如现代鲁迅一样,为国民性格养成贡献自己的思考。他的杂文是具有持久生命力的,初读时喜欢于每天早晨起床后读一篇,整天都会有无尽的享受。我想过不了多久我还会重新读起。
评分对文革多了不少认识。王小波的文字真的美吗?在我看来,他似乎被过于吹捧了。而让我佩服的是他的敢写,他似乎不在乎别人是否看得懂,只是为自己书写。
评分王小波的笔调总是那么轻松惬意,在这轻松中又总能带给人启发和感动。他的视野从西方看到中国,从原来贯彻现在,如现代鲁迅一样,为国民性格养成贡献自己的思考。他的杂文是具有持久生命力的,初读时喜欢于每天早晨起床后读一篇,整天都会有无尽的享受。我想过不了多久我还会重新读起。
评分感触颇深 想说话,想独立思考 需要自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