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的一些杂文和序跋。
中国当代学者、作家。
这本杂文集,像是一个全方位的透镜组,从各个不同的视角,投影出王小波对世界、社会、文明各个方面的认识,展示着他的“三观”。 它是一本关于智慧的书,其中很多金句流传至今,但它的价值不限于此。书中没有一句呐喊,但是王小波对科学、人性、平等、自由的热爱,作为一种宏大...
评分王小波曾经写了一篇文章,叫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爱戴。文章是这样的结尾是这样写的:“我已经四十岁了,除了这只猪,还没见过谁敢于如此无视对生活的设置。相反,我倒见过很多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人,还有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为这个原故,我一直怀念...
评分他曾经在《2015》中写过“今年是2015年,我是一个作家。我还在思考艺术的真谛”。可是今年还只是2007年,他就已经走了十年了。十年之前他给中国文学界带来巨大冲击,十年之后的今天呢? 忘了什么时候开始看他的文章了,只是还记得我开始向崇拜鲁迅一样崇拜他是几年前...
评分用匕首或者小刀来形容一个作家的文章,算是一件很过瘾的事情。多少年真能当此誉者,也只有一个鲁迅先生。才情、思想兼备的大先生,如愤怒的公牛一样,教人胆寒!只是先生余下的火种,没有几人真能延续下去,有一个聂绀弩,文采倒是不错,只是还是受阶级教育太深,火气大了,难...
这只猪的特立独行,在于对生活设置的不苟同。值得注意的是,即使看到猪兄尽情享用细米糠,群猪也只是在鬼哭狼嚎;即使看到猪兄逍遥自在地来去,它们也还是安安稳稳地呆在圈里,甚至都没起过效仿的念头——猪总是猪啊。但话说回来,一篇文章应该有它自成一体的价值。我承认其中有些难于理解的话是出于我见识的浅薄,但一些其它书的序一类,单择出来就有了点连根拔起的意味——它们不该被重组成一个文集。
评分幽默的语言挺有意思,但其他get不到点了“安格尔在会见时问:你们中国的作品里怎么没有写性呢?性是生活中很重要的事呀。我国一位年长的作家答道:我们中国人对此不感兴趣!这当然是骗洋鬼子的话实际情况远非如此。但是洋鬼子不吃骗,又问道:你们中国有好多小孩子,这是怎么一回事?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这些孩子不是你捏着鼻子、忍着恶心造出来的吧。当然,我们可以回答::我们就是像吃苦药那样做这件事!但是这样说话就等于承认我们都是伪君子。”公路上扁平如煎饼的物体是视力有缺陷的青蛙………
评分很喜欢
评分重新编排后的书水分不少 但也成功引起我的兴趣
评分之前看过《我的精神家园》,有很多重复的。看了其它版本,选篇也不太一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