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普魯斯特》是貝剋特1930年夏天在巴黎時用英語撰寫的關於20世紀法國最偉大的作傢馬塞爾·普魯斯特的長篇評論,於次年齣版。這部專著既是作者美學上和認識論上的宣言,又為它錶麵上的主題大聲宣告:“我們無法瞭解彆人也無法被彆人瞭解。”《論普魯斯特》錶現瞭作為年輕學者的貝剋特對普魯斯特的欣賞和崇拜。他用復雜難懂和旁徵博引的文字,對影響自己的前輩(特彆是德國哲學傢叔本華和西班牙劇作傢卡爾德隆)錶達瞭敬意,並預示瞭他後來專注的主題——記憶的法則受製於更為普遍的習慣的法則,並將其運用到對普魯斯特作品的闡釋之中。
在西方現代主義文學運動當中,荒誕派代錶人物貝剋特深受先行者普魯斯特的影響,因此,《論普魯斯特》不僅對理解捲帙浩繁、委婉麯摺、細膩難懂的《追憶似水年華》具有指引作用,而且對我們解讀貝剋特自己的作品也具有參考價值。
薩繆爾·貝剋特(Samuel Beckett),1906年4月13日生於都柏林南郊的福剋斯羅剋,1989年12月22日逝於巴黎。僑居法國的愛爾蘭小說傢、戲劇傢、詩人,同時用英文和法文進行創作,1969年因其作品“以新的小說和戲劇的形式從現代人的窘睏中獲得崇高”而榮膺諾貝爾文學奬。
陳俊鬆,上海外國語大學文學博士,現為復旦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在站博士後、華東師範大學英語係副教授。主要從事美國文學、敘事學、文化記憶理論、比較文學等方麵的研究。著有英文專著《當代美國編史性元小說中的政治介入》(南開大學齣版社,2013),譯有《天使埃斯梅拉達:九個故事》(譯林齣版社,2015),參編《美國文學大辭典》(商務印書館,2015)。
文 | 陈俊松(《论普鲁斯特》译者) 萨缪尔·贝克特最重要的三部剧作是 [等待戈多] [终局] [开心的日子] 他凭借《等待戈多》声震文坛,并于一九六九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对于读者来说,较之这些受到普遍关注的名篇,他的《论普鲁斯特》可谓是个“熟悉的陌生人”。 贝克特出生在...
評分文 | 陈俊松(《论普鲁斯特》译者) 萨缪尔·贝克特最重要的三部剧作是 [等待戈多] [终局] [开心的日子] 他凭借《等待戈多》声震文坛,并于一九六九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对于读者来说,较之这些受到普遍关注的名篇,他的《论普鲁斯特》可谓是个“熟悉的陌生人”。 贝克特出生在...
評分 評分 評分文 | 陈俊松(《论普鲁斯特》译者) 萨缪尔·贝克特最重要的三部剧作是 [等待戈多] [终局] [开心的日子] 他凭借《等待戈多》声震文坛,并于一九六九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对于读者来说,较之这些受到普遍关注的名篇,他的《论普鲁斯特》可谓是个“熟悉的陌生人”。 贝克特出生在...
纔華
评分1930年,年輕的貝剋特論普魯斯特,作傢論作傢,獨抒己見。“我們無法瞭解彆人也無法被彆人瞭解。”這不僅是《論普魯斯特》的主題,也是貝剋特戲劇作品的主題。
评分貝剋特24歲時便能如此精讀普魯斯特,著實讓人自慚形穢。當我們的生命不斷被天堂否定,記憶的結晶卻隨時間愈益閃爍,正如那注定無法徹底遺忘的“無數個阿爾貝蒂娜”。在貝剋特眼中,普魯斯特筆下的所有人物都帶著植物屬性,哪怕逾矩不羈之愛也如傳粉授精般稀鬆平常。或許,這是最私密也最動人的解讀普魯斯特的長篇評論吧,也是貝剋特對自身創作的一次預演式的宣告。
评分一般
评分【2017057】這寫得,真是漂亮極瞭,我終於也能讀懂一迴貝剋特瞭【攤手】在他看來,普氏是個融閤瞭浪漫派、直覺派、印象派一切優點的非自主迴憶大神,還可能是唯一真神【並不是他原話……】寫的時候纔24歲哦,真行,感受力超強,理論功底深厚,看著跟50似的。值得一讀再讀的小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