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帝国主义

文化与帝国主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作者:[美]爱德华·W.萨义德
出品人:
页数:535
译者:李琨
出版时间:2016-8
价格:45.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8057297
丛书系列:学术前沿
图书标签:
  • 萨义德
  • 文化研究
  • 帝国主义
  • 社会学
  • 文化
  • 政治哲学
  • 民族国家与后殖民
  • 思想史
  • 文化研究
  • 帝国主义
  • 西方文化
  • 殖民主义
  • 权力结构
  • 意识形态
  • 全球化
  • 传播研究
  • 身份建构
  • 文化批判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这是萨伊德继《东方学》之后最重要同时也是最复杂的著作,有人用拉什迪的小说来做比喻,说假如《东方学》是萨伊德的《午夜的孩子》,那么《文化与帝国主义》就是他的《撒旦的诗篇》。与《东方学》基本上不处理文学文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文化与帝国主义》的问题意识建立在这样一个更深入的追问上的:“小说写作和抒情诗……是怎样参与东方主义中的普遍存在的帝国主义世界观的构造的?”由此生发的对“小说与帝国”关系的讨论,不仅像伊恩·马丁在《小说的兴起》那样把现代小说的兴起和现代资本主义相联系,重构了“现代欧洲小说诞生”的帝国主义扩张的语境,而且极富争议地把他对西方文化与帝国主义共谋关系的分析扩展到小说的形式和风格层面,认为欧洲小说在其发生学的意义上汇集了两种的质素:一方面是构成小说的权威的叙述样式,另一方面则是倾向于帝国主义的复杂的思想构造。也许我们未必完全接受萨伊德的观点,但他据此观点对简·奥斯丁、狄更斯、康拉德、叶芝和加缪等一系列经典作品的读解和分析,却不能不让人叹为观止。

作者简介

当今世界极具影响力的文学与文化批评家之一。出生于耶路撒冷,在英国占领期间就读于埃及开罗的西方学校,接受英式和美式教育,20世纪50年代赴美就学,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63年起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讲授英国文学与比较文学。代表作有:《开始:意图与方法》《世界·文本·批评家》《东方学》《文化与帝国主义》《知识分子论》《巴勒斯坦问题》等。萨义德还是有名的乐评家、歌剧学者、钢琴家,并以知识分子的身份积极参与巴勒斯坦的政治运动,为巴勒斯坦在西方世界最雄辩的代言人。

目录信息

前言
第一章重叠的领土,交织的历史
Ⅰ帝国、地理与文化
Ⅱ过去的形象,纯与不纯
Ⅲ《黑暗的心)的两个视角
Ⅳ经验的差异
Ⅴ把帝国与世俗的解释联接起来
第二章融合的观念
Ⅰ叙述与社会空间
Ⅱ简·奥斯汀与帝国
Ⅲ帝国的文化完整性
Ⅳ帝国在行动:威尔第的《阿依达》
Ⅴ帝国主义的乐趣
Ⅵ受控制的土著
Ⅶ加缪与法国帝国
Ⅷ关于现代主义
第三章抵抗与敌对
Ⅰ问题的两个方面
Ⅱ抵抗文化的主题
Ⅲ叶芝与非殖民化
Ⅳ驶入的航程与反抗的出现
Ⅴ合作、独立与解放
第四章免受统治的未来
Ⅰ美国的崛起:争夺公共空间
Ⅱ向正统与权威挑战
Ⅲ运动和流动
注释
索引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结合萨义德的多重身份来阅读他的书是一件有趣的事,何况萨义德本人也多次在他的书中提到他的身份、成长经历与他的写作的关系。萨义德1935年11月出生于当时的英国托管地巴勒斯坦西耶路撒冷的阿拉伯基督教家庭。家境富有。父亲出身于耶路撒冷的中产阶级,母亲也出身中产阶级,富...  

评分

结合萨义德的多重身份来阅读他的书是一件有趣的事,何况萨义德本人也多次在他的书中提到他的身份、成长经历与他的写作的关系。萨义德1935年11月出生于当时的英国托管地巴勒斯坦西耶路撒冷的阿拉伯基督教家庭。家境富有。父亲出身于耶路撒冷的中产阶级,母亲也出身中产阶级,富...  

评分

萨义德的《文化与帝国主义》是其后殖民主义理论概述的著作之一,他的“小说——帝国”的论述揭示了传统殖民主义新模式和新形式,而这种新的形式被称之为“文化霸权”,即文化批判学派葛兰西所说的统治阶级借助知识分子和文化机构统治市民社会,使自己的伦理政治及文化价值成为...  

评分

翻译得实在太草率了吧,错误一堆一堆不说,连正文和注释提到的书名/人名都没有统一,这个是最起码的吧。 而且译者的汉语感觉似乎很有问题,好多句子那个“的”多得都数不过来。 好书不能烂翻!  

评分

翻译的老师大概不是主攻文学的,很多术语读上去怪怪的。 BF选过李老师的课,说这老师很有水平的。 不知道是不是专业方向有别,所以影响了翻译质量?  

用户评价

评分

看得渐入状态已经是在300页之后了。前面萨义德举例的西方文学作品和学术作品大多没看过,医学学者的观点也是云里雾里,但还是翻了过来。后面讲美国、越战、萨达姆,统归就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现代操作,好歹亲近了些。西方与东方的了解都建立在互相想象的基础上,前者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巡视东方直到现在也是充满傲慢与偏见。理解不深,还得拓展阅读才是。

评分

浏览完了。行文真的可以再精简一些。后殖民理论几乎不能算作文学理论,它是一种文化学、社会学。文学理论是真的没啥创新了吗,沦为各种社会学和哲学的附庸?读时想起福柯的话语理论、阿伦特的帝国主义和弗洛姆的极权理论与后殖民理论的联系。重要的不是西方对东方(现代)的发现,而是东方放弃对前现代的执着(这种执着来源于西方的期待视域)。

评分

以文学作品为研究文本,从权力话语系统阐述反殖民主义的合理性。”叙述本身是力量的表现,而它的美德是西方在全球的角色相关联。” 萨义德自我证实的同时,也进入过于一元化的论述。但不论从哪种角度切入的后现代主义,似乎都朝着自由和平等理念的表达殊途同归:“今天没有一个人是单纯的,印度人、妇女、穆斯林或美国人之类的标签只是一个起点……更充满同情、更具体、更相对地考虑他人,要比考虑自己更为有益,更困难。但这也同时意味着不去企图统治他人,不去把别人分类,分高下。”

评分

匆匆。

评分

然而这种二元对立在当下已经不太受用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