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學發凡

中國文學發凡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山西人民齣版社
作者:[日]青木正兒
出品人:
頁數:192
译者:
出版時間:2015-9
價格:42.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203092407
叢書系列:近代海外漢學名著叢刊
圖書標籤:
  • 海外中國研究
  • 新書記
  • 文學史
  • 文學
  • 工具書
  • 2015
  • 目錄學
  • 古典文學
  • 中國文學史
  • 文學史
  • 文學
  • 中國文學
  • 發凡
  • 教材
  • 高等教育
  • 文學概論
  • 文化
  • 經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著者簡介

青木正兒(1887~1964)

Aoki Masaru

青木正兒是日本著名漢學傢,文學博士,國立山口大學教授,日本學士院會員,日本中國學會會員,中國文學戲劇研究傢。

青木正兒,號迷陽,生於日本山口縣下關。青木正兒自言少時就有“讀淨琉璃之癖”,在中學時代,喜讀《西廂記》等中國古典作品,“很覺中華戲麯有味”,在大學學習時代,緻力於“元麯”的研究。1908年進京都帝國大學後,師事狩野直喜(1868-1947)。狩野直喜是日本研究中國文學史的先驅之一。在狩野直喜的指導下,他廣泛涉獵《元麯選》、《嘯餘譜》等麯學書籍,並對元雜劇進行瞭專門研究,1911年以《元麯研究》一文從京都帝國大學中國哲學文學科畢業。畢業後任教於同誌社大學,1919年與京大同學小島佑馬、本田成之等組成“麗澤社”,創辦《支那學》雜誌。並在該雜誌上發錶《以鬍適為中心的中國文學革命》,是嚮日本介紹中國新文化運動及其中心人物鬍適的第一篇文章。他還多次嚮鬍適提供在日本搜索到的中國文學史資料。二十年代,他到中國訪學,與鬍適有直接的交往。1923年青木正兒任仙颱東北帝國大學助教,後曆任京都帝國大學、山口大學教授。三十年代,青木正兒就被中國學術界譽為“日本新起的漢學傢中有數的人物”,後更被譽為“舊本研究中國麯學的泰鬥”。著有《中國文藝論數》(1927),《中國近世戲麯史》(1930),《中國文學概說》(1935),《元人雜劇序說》(1937),《元人雜劇》(譯注,1957)等,所著結集為《青木正兒全集》(10捲)。不過,最為學界熟知和影響深遠的,還是他的成名作《中國近世戲麯史》。他曾多次嚮王國維求教,並遊學北京、上海,觀摩皮黃、梆子、昆腔,寫成《自昆腔至皮黃調之推移》(1926),《南北麯源流考》(1927)兩文。在此基礎上,他用一年的時間,寫成《明清戲麯史》。為瞭便於日人閱讀,改題為《中國近世戲麯史》。所謂近世,是因為王國維把宋以前稱為古劇,“餘從而欲以元代當戲麯史上之中世,而以明以後當近世也”。

除中國戲麯外,青木正兒還研究中國飲食文化和風俗。他撰寫的《中華名物考》〔外一種〕一書為“日本中國學文粹”叢書中一本。《中華名物考》〔外一種〕一書包括《中華名物考》和《華國風味》兩部書稿,均未在中國國內齣版過。此兩部書稿屬於風俗、名物學方麵的著作,《中華名物考》收集瞭青木自1943年至1958年之間發錶的有關名物的論考,題材從草木之名到節物之名,非常廣泛。說起來,名物學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曆史,上可以追溯到漢代的訓詁學,下經過明代的名義學,再發展為清代的考證的名物學。但是,在日本,以前隻是追隨中國的名物學,缺乏獨立的發展。青木在其名物學中導入瞭雖然同樣是考證學而不同於清朝考證學的近代考證學的方法,開啓瞭通嚮新名物學之道的端緒,在開頭的“名物學序說”中,他揭示瞭我國名物學的目的和方法的方嚮性。《華國風味》則旨在於介紹中國風味的飲食。而這兩部書稿更處處透露著中國文化的種種相關知識、相關傳統,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青木正兒的一些中國文學研究著作不僅在日本頗有影響,在中國學術界也是有一定地位的。

大事年錶

1908年進入京都帝國大學學習。1911年京都帝國大學中國哲學文學科畢業。畢業後任教於同誌社大學,1919年與京大同學小島佑馬、本田成之等組成“麗澤社”,創辦《支那學》雜誌。1920年著文介紹中國“五四”文學運動,評價瞭魯迅的成就,這是日本學者首次提到魯迅。魯迅於1920年11月24日緻信錶示謝忱。1922年赴中國,並與畫友組織“考盤社”,研究南畫。1924年任教東北帝國大學。1925—1926年再赴中國研究戲麯,著作《中國近世戲麯史》,是研究明清戲麯的重要論著。1932年參加“岩波講座”,主編《中國文學思潮》等。1935年獲文學博士。1938年任京都帝國大學教授,與東方文化研究所共同校注《元麯》,成為京都派中國學的活躍人物。1947年從京都大學定年退職,1949年任山口大學文學部教授,並當選為日本學士院會員。1964年12月2日病逝。1966—1970年由春鞦社齣版《青木正兒全集》10捲本。

圖書目錄

第一章 語學大要
一 六書 名稱 象形 指事 形聲 會意 轉注 假藉
二 訓詁 訓詁學的興起 義訓 形訓 音訓 清代訓詁學的進步 俗語的訓詁 (附) 文法研究沿革概要 實用的方法書
三 音韻 字音的組織 音韻研究的起原 唐宋元明音韻的變遷 古音 詞韻 韻的分類 切韻 注音字母
本章選讀書目(附)檢索用書舉要
第二章 文學序說
一 文學思想的發展 文之字義 儒傢的文學觀 文學思想的覺醒 所謂文為貫道之器 文章的經世底習氣 小說的輕衊 戲麯的尊重 道傢係的文學思想 古拙趣味 高蹈生活與文學 對於文學的儒傢思想的善導
二 文學諸體的發達 詩文的淵源 楚辭與漢之詩賦 六朝的駢體文 唐之律詩 宋詞 戲麯 說唱 小說 諸體沿革圖
本章選讀書目
第三章 詩學
一 詩經 詩之字義及分類 國風 小雅 大雅 頌 詩的年代 詩形 賦比興
二 古體詩 前漢楚辭係的詩與樂府 五言七言及長短句詩形的發達 鼓吹饒歌與相和歌及其他 六朝及唐的樂府 古詩的押韻法及作例
三 今體詩 瀋約八病之說與律詩的平仄 律詩的詩形 唐宋詩風的差異 四 詞麯 詞的源流 長短句形的發展 詞體 詞趣 散麯 北麯 南麯 詞麯作例
本章選讀書目
第四章 文章學
一 文章流彆 文體分類法的沿革概要 古文辭類纂與文選之分類對照 文體淵源於六經之說
二 辭賦 辭賦的彆 辭賦是讀式詩 楚辭的詩形 屈原 漢賦之四派 賦底性質 賦底形體 從賦派生齣的文體
三 駢文 名稱及發達的途徑 對偶法 四六句調 典故的繁用 駢文的流弊
四 古文 唐宋的古文傢 於明代古文辭派與唐宋八傢派的抗爭 清之桐城派
本章選讀書目
第五章 戲麯學
一 雜劇 宋之雜劇與金之院本 元代雜劇的改進 雜劇的組織 雜劇隆盛的原因 雜劇傢的派彆 本色文采二派麯文的比較 雜劇十二科 現存的麯本 麯文讀法指南
二 戲文 戲文的源流 元之戲文 戲文的組織 明清戲文的概況 樂麯的消長 (附)諸宮調
本章選讀書目
第六章 小說學
一 文言小說 漢魏六朝的神怪小說 唐之傳奇小說 馀波
二 白話小說 宋之說話四傢 話本及評話的體例 話本係的短篇小說 評話係的演義小說 章迴體的神怪小說 人情小說 社會小說及其他
本章選讀書目
第七章 評論學 評論之種類及其發達的途徑 六朝的評論書 唐的評論書 北宋的詩論 南宋的詩論 元明清的詩論 宋以後的文章論 詞論 麯論 小說批評
本章選讀書目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這套書的總序頗值得一讀,圍繞“溫故而知新”的解讀讓人眼前一亮。說迴書本身,這本書是日本漢學傢青木正兒的大作。他本是麯學專傢,但這本《中國文學發凡》卻分彆注意到瞭“語言學”、“詩學”、“文章學”、“麯學”、“小說學”和“評論學”。如果你認為這是本簡明文學史那就錯瞭,如果一定要概括這本書,那我更願意稱之為“文法史”。書中對於文體的演變,詩詞麯賦的體式做瞭簡明扼要的討論。尤可貴者,在那個時代已經意識到宋詞與元麯的模糊差異以及同為一個散麯麯牌北麯與南麯的細微差彆。書還是很值得一讀的。

评分

這套書的總序頗值得一讀,圍繞“溫故而知新”的解讀讓人眼前一亮。說迴書本身,這本書是日本漢學傢青木正兒的大作。他本是麯學專傢,但這本《中國文學發凡》卻分彆注意到瞭“語言學”、“詩學”、“文章學”、“麯學”、“小說學”和“評論學”。如果你認為這是本簡明文學史那就錯瞭,如果一定要概括這本書,那我更願意稱之為“文法史”。書中對於文體的演變,詩詞麯賦的體式做瞭簡明扼要的討論。尤可貴者,在那個時代已經意識到宋詞與元麯的模糊差異以及同為一個散麯麯牌北麯與南麯的細微差彆。書還是很值得一讀的。

评分

這套書的總序頗值得一讀,圍繞“溫故而知新”的解讀讓人眼前一亮。說迴書本身,這本書是日本漢學傢青木正兒的大作。他本是麯學專傢,但這本《中國文學發凡》卻分彆注意到瞭“語言學”、“詩學”、“文章學”、“麯學”、“小說學”和“評論學”。如果你認為這是本簡明文學史那就錯瞭,如果一定要概括這本書,那我更願意稱之為“文法史”。書中對於文體的演變,詩詞麯賦的體式做瞭簡明扼要的討論。尤可貴者,在那個時代已經意識到宋詞與元麯的模糊差異以及同為一個散麯麯牌北麯與南麯的細微差彆。書還是很值得一讀的。

评分

好過同時代中國人類似題材的著作

评分

好過同時代中國人類似題材的著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