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动物与灵异

古代中国的动物与灵异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者:[英]胡司德
出品人:
页数:424
译者:蓝旭
出版时间:2016-2
价格:56.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14168689
丛书系列: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图书标签:
  • 海外中国研究
  • 动物
  • 历史
  • 人类学
  • 文化
  • 文化史
  • 民俗学
  • 海外汉学
  • 古代中国
  • 动物
  • 灵异
  • 文化
  • 神话
  • 历史
  • 传说
  • 民俗
  • 自然
  • 信仰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对战国两汉文献做了细致解读,考察古代中国关于动物的文化观念,分析动物观与人类自我认识的联系,探讨动物世界在圣贤概念和社会政治权力概念中所扮演的角色。作者指出古代中国对人在诸多物种乃至天地间地位的认识深受动物观的影响,并就这种影响展开具体阐述。作者认为,古代中国的世界观并未执意为动物、人类和鬼神等其他生灵勾画清晰的类别界线或本体界线,而是把动物界安放在有机整体和诸多物种的相互关系中。整体中的生灵万类,既有自然的一面,又有文化的一面;彼此关系的特点,在于互相影响,互相依赖,浑然一体。

作者简介

胡司德(Roel Sterckx),剑桥大学“中国历史、科学与文明”李约瑟讲座教授,克莱尔学院院士。著作有《早期中国食物、祭品与圣贤》(Food, Sacrifice, and Sagehood in Early China),纽约剑桥大学出版社(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1年出版;主编《论鼎与品味:古代中国宗教与饮食文化》(Of Tripod and Palate: Food, Politics and Religion in Traditional China),纽约帕尔格雷夫·麦克米兰出版社(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2005年出版。撰有古代中国文化史及思想、宗教等方面论文及专著章节多种。2013年当选为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

目录信息

献辞
译者的话
翻译凡例
中译本序
致谢
绪论 文化史视野中的动物
动物与灵异
动物形象
第一章 动物定义
定义的问题
文献中的动物
动物命名与动物名称
结语
第二章 动物与职官
动物管理
礼仪性的动物
动物与神灵
历法中的动物
结语
第三章 动物分类
血气
阴阳五行:关联分类法
道德分类法
结语
第四章 动物与地域
取法动物
动物与地域
超越地域的动物
结语
第五章 化及鸟兽
音乐的起源与动物
动物、音乐与道德教化
德化动物
有德的复合动物
“与鸟兽语”
结语
第六章 动物变化
宇宙生成论的变化观
鬼变
功能性变形
自主变形
象征性变形
作为符兆的变形
谁主变形
对变化的评论
结语
第七章 奇禽怪兽
“奇怪”的定义
“奇怪”的解释
孔子为兽命名
鸜鹆巢于鲁
狗魅
获白麟
结语
结论
参考文献
索引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得到听书: 中国古代文献对于动物的定义也相当浮皮潦草。比如,基本的分类就只有“禽”和“兽”这两大分枝,成书于汉代的《说文解字》,对禽兽的区别是这样解释的:“两足为禽,四足为兽”——这简直是对付事儿;反倒是成书更早的《尔雅》稍微认真点,说“二足而羽谓之禽,四足...  

评分

得到听书: 中国古代文献对于动物的定义也相当浮皮潦草。比如,基本的分类就只有“禽”和“兽”这两大分枝,成书于汉代的《说文解字》,对禽兽的区别是这样解释的:“两足为禽,四足为兽”——这简直是对付事儿;反倒是成书更早的《尔雅》稍微认真点,说“二足而羽谓之禽,四足...  

评分

得到听书: 中国古代文献对于动物的定义也相当浮皮潦草。比如,基本的分类就只有“禽”和“兽”这两大分枝,成书于汉代的《说文解字》,对禽兽的区别是这样解释的:“两足为禽,四足为兽”——这简直是对付事儿;反倒是成书更早的《尔雅》稍微认真点,说“二足而羽谓之禽,四足...  

评分

绪论摘录: p3-4 迄今为止,对古代社会中动物观念和人兽关系的探讨,大抵不离个别物种的历史和动物的社会经济作用,要么就集中在表现、形象和隐喻问题上。关于中国的研究也不例外。至于动物和自然界对社会政治、宗教、哲学等领域的权力模式的形成起了什么作用,却还没有系统的...

评分

得到听书: 中国古代文献对于动物的定义也相当浮皮潦草。比如,基本的分类就只有“禽”和“兽”这两大分枝,成书于汉代的《说文解字》,对禽兽的区别是这样解释的:“两足为禽,四足为兽”——这简直是对付事儿;反倒是成书更早的《尔雅》稍微认真点,说“二足而羽谓之禽,四足...  

用户评价

评分

古代中国人不关注动物的生物学属性,并且认为这不值得研究;更看重动物的社会学意义,把动物视为社会秩序和权力体系的一部分;被用来增强仪式感;被赋予美学意义,并且对应儒家的教化思想;拓展了中国哲学和权术

评分

古代中国人不关注动物的生物学属性,并且认为这不值得研究;更看重动物的社会学意义,把动物视为社会秩序和权力体系的一部分;被用来增强仪式感;被赋予美学意义,并且对应儒家的教化思想;拓展了中国哲学和权术

评分

从动物命名到“正名”,到照顾动物到职官之名(不过这里没提到对人的管理是否模仿了对自然的管理)……从设立万物的编码与秩序到国家机构的建立,应该有迷人得多的写法

评分

花了很大的力气去梳理大量的原始资料,归根结底还是想把中国上古的动物与世界观纳入欧洲的科学和哲学体系里,多少有点吃力不讨好吧。

评分

作者指明上古中国动物学就是“正名”学说的具象化阐释,身为汉学家材料总结非常之牛,非常好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