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奎松的著述历来以史料发掘和实证研究见长,但本书展现的,却是他对中国近现代史、中国革命史,特别是对中共党史的一些宏观思考。从书中那些娓娓道来、看似通俗的访谈和演讲的文字中,读者会看到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个性解读。
杨奎松: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后历任中共中央党校《党史研究》编辑、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讲师、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共党史、中国现代史,著有《“中间地带”的革命——国际大背景下看中共成功之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1、2)、《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 》、《读史求实——中国现代史读史札记》、《有疑——中国现代史读书札记》、《西安事变新探——张学良与中共关系之谜》、《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内战与危机(1927-1937)》(《中国近代通史》第八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海市蜃楼与大漠绿洲——中国近代社会主义思潮研究》等书。
杨老师不但在历史研究中颇有建树,而且在人文关怀上还有有责任的看法。《谈往阅今》就是在谈论过往思考过去的同时找寻今日,审视当下。不过出版日期被写成了2011年3月,应该是2012年3月。我不想在此多说什么,总之,杨老师的书都值得一读,相信每个人读后都会有所思考。特推荐!
评分本是一本好书,很好的名字,但是副标题“中共党史访谈录” 就知道没有可读价值了。 所以,唉, 当朝人不评当朝史是有原因的。
评分 评分【反帝】 近代中国人对国家问题的认识不仅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且也必定会与中国自身现代化的进程密切相关。这是什么意思呢?举一个例子,1919年北京学生抗议巴黎和会损害中国利益时,举行了示威游行,我们今天称之为"反帝爱国"。但当年学生们其实还没有反帝思想,他们抗议...
评分杨书难则难在,史家于历史隧道的幽微处,走钢丝,发洞见,提出不易断下结论之两难问题。若非长期浸淫、往来穿梭于某题,很难想像得此功夫。作为史家的杨奎松先生,其著述高妙,妙不可言之处,正是提出了不止一个“杨奎松难题”。喜欢历史的朋友建议购买,跟随作者回到那个跌宕起...
关于土改的几篇很好
评分看不出和官方史有太多差别,写史一般都是通过作者对资料的阐释重新建构一段时间的概貌,希望这些史家能顶住政治压力,尽量客观一些,打哑谜的话后人就很难解读了。说到最后又是编码解码的问题,我的解码能力不够强。
评分购于南昌青苑书店
评分3.5。“近代中国的道路选择问题”、“中共土改史研究中的若干问题”两篇最好。
评分了解一个的研究,读访谈是最佳捷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