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芜(1922―2009),安徽桐城人。本名方管,学名方硅德,字重禹。中国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1938年向《广西日报》副刊《南方》投稿时始用“舒芜”的笔名。1937年考入高中时适逢抗战爆发,即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并为《桐报》主编副刊《十月》。1940年辍学,在湖北、四川等地农村任小学、中学教师。1944―1949年,历任国立女子和师范学院、江苏学院、南宁师范学院副教授、教授,进行文学、哲学的教学与研究。1945年初在胡风主编的《七月》上发表《论主观》一文,成为一场长达5年之久的文艺论争的主要焦点之一。这时期还创作了不少杂文,结为《挂剑集》。1949年后任广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研究部部长、南宁市文联副主席、市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南宁中学校长。1952年到北京,历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编辑室副主任、编审。1979年开始任《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审。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桐城后人,功力不俗。有一两篇由于时代原因不好,很五四。所幸大部分都是晚年作,颇有可观。很喜欢《王维散论》。书的第二部分尤为有趣。
评分高适岑参对比部分。杜甫秋兴八首部分。
评分人民文学社绝版多年的《从秋水蒹葭到春蚕蜡炬》一书的再版,但是看起来对旧版有所增删。舒芜说诗的路数蛮好,在咬文嚼字和个人情怀中找到了一种平衡,所以考据中也能生动,抒怀时避免滥情,此外还难得地褪去了彼时该有的那些“时代特色”,值得多读。
评分格高
评分语气亲切。在月光传统下的东方审美趣味之外,另有“日光下的诗人”李白的日光情结。总结韩愈诗歌的两个特点,不美之美,即其狠重奇险的境界;非诗之诗,即散文化的风格。《读诗小扎》中谈及王绩的问乡人诗,但还以为写答诗的朱仲晦乃“乡人”,朱诗呆板,且如今已考证此人非唐人,是宋(明?我忘了)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