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一寸心

千秋一寸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华书局
作者:周汝昌
出品人:
页数:318
译者:
出版时间:2016-7
价格:45.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101117318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周汝昌
  • 诗词
  • 古典文学
  • 诗歌
  • 文学
  • 考研书单
  • 2017
  • 古典文学
  • 诗词赏析
  • 历史人文
  • 心灵成长
  • 文化传承
  • 古典诗词
  • 心灵哲思
  • 传统美学
  • 人生感悟
  • 文学经典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是周汝昌先生撰写的一部讲解唐诗宋词的名作。所选诗词作品,并不遵循常见的“文学史模式”,而是完全以“个体鉴赏”为出发点,考虑到一般读者的接受水平、兴趣及作品本身的浅深难易。作者的意图,是引导读者去发现与感悟古典诗词的美,着重的是情思、笔致的深层领略。这是一部既“引人入胜”、又“渐入佳境”的著作。

作者简介

周汝昌(1918-2012),字玉言,别署解味道人。天津人。燕京大学中文系研究院毕业。曾任四川大学外文系讲师、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部编辑、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等。资深红学家、古典诗词研究家。著有《红楼梦新证》、《书法艺术答问》、《曹雪芹小传》、《献芹集》、《红楼梦与中华文化》、《千秋一寸心:周汝昌讲唐诗宋词》、《红楼小讲》等多部学术论著、随笔集,主编《红楼梦辞典》,并编注《杨万里选集》、《范成大诗选》等。

目录信息

新版自序
初版自序
凡例
之一 满城春色宫墙柳
山抹微云秦学士——说秦观《满庭芳》
满城春色宫墙柳——说陆游《钗头凤》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说岳飞《满江红》
洛浦梦回留客——说岳珂《满江红》
花落水流红——说王实甫《赏花时》
文采风流今尚存——说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感时思君不相见——说敦诚《寄怀曹雪芹》
桂华流瓦——说周邦彦《解语花·上元》
众里寻他千百度——说辛弃疾《青玉案》
夜凉河汉截天流——说夏竦《喜迁莺》
不减唐人高处——说柳永《八声甘州》
应是绿肥红瘦——说李清照《如梦令》
火冷灯稀霜露下——说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
梨花落后清明——说晏殊《破阵子》
不知腐鼠成滋味——说李商隐《安定城楼》
之二 锦瑟年华谁与度
怕教彻胆寒光见怀抱
——说吴文英《绕佛阁·与沈野逸东皋天街卢楼追凉小饮》
飞云苒苒蘅皋暮——说贺铸《青玉案》
重燃绛蜡——说韩疁《高阳台》
永夜月同孤——说杜甫《江汉》
送乱鸦斜日落渔汀——说吴文英《八声甘州》
人有悲欢离合——说苏轼《水调歌头·中秋》
锦官城外柏森森——说杜甫《蜀相》
走月逆行云——说贾岛《宿山寺》
靓妆眉沁绿——说晏几道《临江仙》
路上行人欲断魂——说杜牧《清明》
东风无力百花残——说李商隐《无题》
远天垂地外——说贾岛《秋暮寄友人》
尘香明日城南陌——说吴文英《菩萨蛮》
之三 为君持酒劝斜阳
东城渐觉风光好——说宋祁《木兰花》
簌簌衣巾落枣花——说苏轼《浣溪沙》
背西风酒旗斜矗——说王安石《桂枝香》
雁横南浦,人倚西楼——说张耒《风流子》
风和闻马嘶——说欧阳修《阮郎归》
小楼西角断虹明——说欧阳修《临江仙》
梦绕神州路——说张元幹《贺新郎》
柳外斜阳,水边归鸟——说辛弃疾《念奴娇》
酒旗风村烟淡——说秦观《踏莎行》
新晴锦绣文——说杜甫《晴》
朱门柳细风斜——说欧阳修《越溪春》
惜春常怕花开早——说辛弃疾《摸鱼儿》
落日塞尘起——说辛弃疾《水调歌头》
摇断吟鞭碧玉梢——说辛弃疾《鹧鸪天》
菡萏香销翠叶残——说李璟《浣溪沙》
胭脂泪,留人醉——说李煜《相见欢》
轻送年华如羽——说吴文英《喜迁莺·福山萧寺岁除》
残红几点,明朝知在否——说张扩《殢人娇》
之四 一上高城万里愁
写意溅波,传愁蹙岫
——说吴文英《探芳新·吴中元日承天寺游人》
相失万重云——说杜甫《孤雁》
乱入红楼,低飞绿岸——说陈尧佐《踏莎行》
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说李煜《虞美人》
照花前后镜——说温庭筠《菩萨蛮》
只是当时已惘然——说李商隐《锦瑟》
咸阳古道音尘绝——说佚名氏《忆秦娥》
夕阳无限好——说李商隐《乐游原》
隔叶黄鹂空好音——说杜甫《蜀相》
一上高城万里愁——说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
莺语乱,春拍岸——说钱惟演《木兰花》
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说苏轼《洞仙歌》
风流儒雅亦吾师——说杜甫《咏怀古迹》
依约是湘灵——说苏轼《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
附 录
唐诗宋词的鉴赏——在中国现代文学馆的讲座
熏出一颗诗心 /刘心武

编者后记 /周丽苓
校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千古的文章,得失全在寸心之内。老杜的寸心悟到这至理名言让人叹服,千年后的周汝昌老先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将诗者的心,讲者的心和读者的心三心合一,构成这中华诗词的“千秋一寸心”,则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全书基本是周老先生对于...  

评分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千古的文章,得失全在寸心之内。老杜的寸心悟到这至理名言让人叹服,千年后的周汝昌老先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将诗者的心,讲者的心和读者的心三心合一,构成这中华诗词的“千秋一寸心”,则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全书基本是周老先生对于...  

评分

相比唐诗,我更喜欢宋词。唐诗格式几乎一成不变,比较乏味,表达的内容也因此受到影响。而宋词由于词牌的不同,长长短短不拘一格,而且富有韵律感,读起来抑扬顿挫,可以表达的内容也更多。至于现代诗词,虽然更直白了,但是美感也几乎丧失殆尽。 宋词中,辛弃疾的作品是我的...  

评分

中国人读诗,大抵也是能分出几种境界的。好似初入门道者,读“空山新雨后”便看到空山,听到新雨,体感气候,嗅闻味道;稍涉专业者,读“风急天高猿啸哀”便满目协律工仗;而至情至慧者,读“葡萄美酒夜光杯”也能产生“无理”“有理”的思辨,觉出长怀不忘的伤情感慨来。读诗...  

用户评价

评分

当代最好的诗词赏析

评分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评分

读此书需多点耐心,多点诗心,才能走入周先生的性灵世界,共这千秋一寸心。较以往读过的诗词鉴赏而言,周先生文辞秀丽,文白交杂,于诗词外又成一种享受,于叶嘉莹先生的清润不同。同时,周先生特注意诗词的音韵,主张以诗心感之,把握诗髓,率性选择、品味,而反对一味以西方的文学理论套用,使诗落于死板。(当然,我以为孙绍振先生的理论是入于文字、出于生命,把握了文学的深层奥秘的。)尤其喜欢品柳永《八声甘州》与晏几道《临江仙》两篇。但整本读下来,或是我心思浮动,终觉得细腻繁复,让人有些疲惫,须细味处太多,而惊人处略少。

评分

笔酣墨饱,满耳宫商

评分

诗人者,词人者,皆多愁善感也,体常人之所不能体,发乎与心而见于诗词。那么,我辈赏诗词之意何在?一为修身养性,二为悟美,三为与先贤心神交融,感受其情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