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法隆被《华尔街日报》评为十年来成就最大的神经科学家,他有着美满的事业和家庭,研究大脑组织35年。多年来,他深深着迷于心理变态者的脑部结构研究,并发现心理变态者的大脑边缘皮质都存在相同的变异。2005年,在对正常人和异常人脑部扫描图的研究中,他竟然滑稽地发现,自己 的脑部结构跟心理变态罪犯的一模一样。詹姆斯曾坚信自己已经找到了破解心理变态的钥匙,但这难道要证明自己也是一个变态狂吗?
2005年12月,在家庭聚会上,母亲悄悄塞给他一本书说“这本书,或许可以让你好过一些。是关于你父亲家族的。”书开头就讲述了詹姆斯父系血统康奈尔家族的第一桩弑母案,随后的200年里,其父系陆续曝出过杀妻弑母等数个杀亲案件。2011年后,另两支父系血脉,一支被曝出全是凶杀犯,一支全是抛弃妻子的流氓恶棍。
2008年,詹姆斯受邀参加TED,鼓起勇气自白了自己的狗血家族史。演讲被放到YOUTOBE上后引起关注热潮。显然,对大众而言,“天生杀人犯”比“神经科学家”更可以唤起注意。
《犯罪心理》的导演西蒙找到作者,邀其在电视剧中本色出演。而《华尔街日报》也凑热闹,将其狗血经历付诸笔端……
詹姆斯•法隆: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的教授及学科带头人,获奖神经科学家,教授精神病学和人类行为学已经35年。他所研究的课题非常广泛,包括:成人干细胞、中枢神经系统回路、神经营养因子、神经解剖、基底神经节、多巴胺、精神分裂症、帕金森症和老年痴呆症、人类大脑成像等。
他的神经复原公司获得了年度最佳生物新技术的评选,推动了干细胞研究的重大突破。《纽约时报》说他对产后新神经元发育的探索是十年来大脑研究最重要、最惊人的成就。他经常为各类媒体提供犯罪和恐怖心理的专业分析,在犯罪心理电台上露面,在BBC“Are You Good or Evil”节目中占据了突出的位置。
在《犯罪心理》系列剧中那个携带变态心理基因的心理学教授是其本色出演。
又是一部看书名的作品。一个准心理变态的科学家的自述,其中3成是脑科学专业内容,文科生直接跳过(搞得很像科技类文章的阅读理解)想看什么很黄很暴力很变态的内容?没门,以为就什么犯罪纪实的读者可以走开了。 心理变态无法量化,这个书的意义在于一是提醒自己,时不时反省...
评分1、所有的心理变态特质可以被归为四类,或者说是四种“因素”。人际因素:包括认识肤浅、表现夸张、充满欺诈。感情因素:包括毫无悔意、缺乏同理心、拒绝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行为因素:包括行事冲动、做事缺乏目的性、为人不可靠。 2、这里我们需要区分同理心和“心理理论”...
评分当我以极其残忍的方式弄死寝室里可恶的老鼠的时候,我就在想,我是不是有些心理变态; 当我在实习时看刑事案件中的尸检报告毫无恶心的感觉的时候,我也在想,我是不是有些不正常; 当我脑袋里会蹦出莫名其妙的想法的时候,我还在想,我是不是应该去看看心理医生...
评分当我以极其残忍的方式弄死寝室里可恶的老鼠的时候,我就在想,我是不是有些心理变态; 当我在实习时看刑事案件中的尸检报告毫无恶心的感觉的时候,我也在想,我是不是有些不正常; 当我脑袋里会蹦出莫名其妙的想法的时候,我还在想,我是不是应该去看看心理医生...
评分在科学界和医学界里,变态并不是一个带着异样眼光来看待的贬义词,它仅仅是作为人的生理结构的某些部分脱离了普遍情况的一种状态。而作为读者,更多人大概是因为“变态”的社会意义才燃起对《天生变态狂》的兴趣吧。至于我,受着生物学和社会学双重好奇心的催使,在适合冷阅读...
好看!密密麻麻做了七页笔记!科普书写成这样只有7.9,这届读者真不行。
评分书名有点哗众取宠但内容还挺翔实,专业性也比较强,作者挺能剖析自己内心世界的。读完之后感觉自己更了解某些朋友了哈哈。
评分作者用自身经历讲述心里变态到底怎么回事 正义与罪恶只在一念之间~~~
评分字里行间满满地都是“我超厉害”的自恋,暂弃
评分心理变态是由基因决定的,后天环境可以暂时挽救一个反社会的罪犯不犯罪,还可以让这个混蛋为人类进步做贡献。因为对整个社会的进步有帮助,所以这种基因一直没被淘汰。实际是强者不需要遵守弱者的秩序,弱者因不理解而把强者称为变态。中间理论有点烦,跳过去就好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