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實踐哲學演講

中國人實踐哲學演講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華東師範大學齣版社
作者:[德]沃爾夫(Christian Wolff)
出品人:
頁數:272
译者:李鵑
出版時間:2016-6-1
價格:45.0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67543782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哲學
  • 海外中國研究
  • 德國
  • 文史哲
  • 曆史
  • Philosophy
  • 新書記
  • 儒傢
  • 中國哲學
  • 實踐哲學
  • 文化
  • 演講
  • 思想
  • 國學
  • 中國文化
  • 人生哲學
  • 智慧
  • 傳統文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作為18世紀歐洲頂尖哲學傢的代錶,沃爾夫麵對的問題是:啓示宗教對於人的德性生活是否必須?為什麼沒有基督教傳統的中國人能憑人性的力量就如此文質彬彬?

與其他歐洲學者對待儒傢經典的諸種態度不同,沃爾夫一方麵強調任何在儒傢經典上強加歐洲哲學概念的做法都是在自說自話;而另一方麵,他也敢於去解釋儒傢經典。他認為《大學》和《小學》兩部書為歐洲人提供瞭一個理想的教育模式。因此他將啓示宗教設計成一種建基於理性形而上學和實踐哲學之上的公民宗教,也即一種可以將人引嚮自然德性的教育方式。今日再讀此篇演講及其詳盡注釋,既有助於我們理解德國啓濛運動的思想特質,也能為我們當下反思儒傢傳統提供鏡鑒。

著者簡介

作者剋裏斯蒂安•沃爾夫(Christian Wolff,1679–1754),德國18世紀上半葉最重要的啓濛運動哲學傢,他所開創的沃爾夫學派對德國18世紀學術思想與公共討論的影響力持續達半世紀之久。沃爾夫哲學以明確定義、嚴格推理和連貫體係為主要特徵,曾在德語學術語言、哲學觀念和問題意識方麵對德國哲學發展産生瞭深刻影響。

譯者李鵑,四川成都人,1982年生,復旦大學管理學學士、哲學碩士,歐盟伊拉斯謨世界奬學金歐洲哲學碩士,德國馬堡大學哲學博士,現為上海交通大學哲學係講師。

圖書目錄

前言/3
中國人實踐哲學演講(1721年)/7
中國人哲學之古老與聞名/7
孔子不是中國哲學創立者/7
中國哲學的創立者們/8
中國人的國傢亦曾衰落/8
孔子重建中國人衰落的國傢/9
中國人的古代基本學說/9
孔子從何處吸收並創造瞭自己的學說/9
孔子之威望/10
孔子學說之命運/10
作者的計劃/10
敬請注意和關心/11
中國人智慧的試金石/11
對反駁的迴應/12
中國人哲學之第一原則/12
諸懿行之區彆與諸德性種類之區彆/13
中國人具有第一種程度的德性/13
中國人如何促進德性之踐行/13
對反駁的迴應/14
為何中國人考慮得更多的是追求德性、而非避免惡/14
何謂自然之力?/14
道德實踐之諸原則/15
是否必須對德性設定限製/16
道德實踐之重要原則/16
貌似有德性的行懿行之習慣來自何處/17
真德性來自何處/17
中國人形塑道德的雙製學校/17
大學之必要性與原因/18
兩種學校各自的建製/18
中國人的諸建製值得贊頌/19
中國人的諸實踐原則/20
諸實踐原則的原因/20
中國人的證明方式/21
中國人諸原則之確定性/21
作者在此項領域中的研究/22
為什麼作者對中國學說的看法不同於翻譯者/22
完善意誌的方式/23
養習德性時所行責任之順序/24
中國人努力改善他人/24
中國人的最終目標/25
中國人的至善/26
中國人的動機/26
産生動機的獨特方式/26
中國人是否具有德性/27
養習德性時禮的作用/28
結論/29
嚮新任副校長緻辭/31
副校長授予儀式/31
中國人實踐哲學演講注釋(1726年)/34
中國人哲學之古老與聞名/34
注釋(1)—(5)/34
孔子不是中國哲學創立者/39
注釋(6)/39
中國哲學的創立者們/40
注釋(7)—(12)/40
中國人的國傢亦曾衰落/44
注釋(13)/44
孔子重建中國人衰落的國傢/45
注釋(14)—(18)/46
中國人的古代基本學說/48
孔子從何處吸收並創造瞭自己的學說/48
注釋(19)—(25)/48
孔子之威望/52
注釋(26)—(31)/52
孔子學說之命運/57
注釋(32)—(33)/57
作者的計劃/58
注釋(34)/58
敬請注意和關心/59
注釋(35)/60
中國人智慧的試金石/60
注釋(36)—(40)/60
對反駁的迴應/63
注釋(41)—(50)/63
中國人哲學之第一原則/66
諸懿行之區彆與諸德性種類之區彆/66
注釋(51)—(53)/66
中國人具有第一種程度的德性/69
注釋(54)—(57)/69
中國人如何促進德性之踐行/74
注釋(58)—(60)/74
對反駁的迴應/76
注釋(61)—(64)/76
為何中國人考慮得更多的是追求德性、而非避免惡/77
注釋(65)—(67)/78
何謂自然之力?/80
注釋(68)—(73)/80
道德實踐之諸原則/82
注釋(74)—(78)/82
是否必須對德性設定限製/87
注釋(79)—(85)/87
道德實踐之重要原則/93
注釋(86)—(89)/93
貌似有德性的行懿行之習慣來自何處/95
注釋(90)/95
真德性來自何處/95
注釋(91)/96
中國人形塑道德的雙製學校/98
注釋(92)—(95)/98
大學之必要性與原因/99
注釋(96)—(102)/99
兩種學校各自的建製/101
注釋(103)—(107)/101
中國人的諸建製值得贊頌/104
注釋(108)—(115)/105
中國人的諸實踐原則/106
注釋(116)—(118)/107
諸實踐原則的原因/107
注釋(119)—(122)/108
中國人的證明方式/108
注釋(123)—(125)/109
中國人諸原則之確定性/109
注釋(126)—(127)/110
作者在此項領域中的研究/110
注釋(128)—(136)/110
為什麼作者對中國學說的看法不同於翻譯者/112
注釋(137)—(145)/113
完善意誌的方式/116
注釋(146)—(150)/117
養習德性時所行責任之順序/118
注釋(151)—(152)/118
中國人努力改善他人/119
注釋(153)—(156)/119
中國人的最終目標/121
注釋(157)—(169)/121
中國人的至善/124
注釋(170)—(173)/124
中國人的動機/125
注釋(174)—(176)/125
産生動機的獨特方式/126
注釋(177)/126
中國人是否具有德性/126
注釋(178)—(191)/127
養習德性時禮的作用/131
注釋(192)—(205)/132
結論/134
注釋(206)—(214)/136
嚮新任副校長緻辭/139
注釋(215)—(216)/140
副校長授予儀式/140
A本注釋/142
外國人名索引/165
重要概念索引/166
中國經典引用、書名、概念及人名索引/170
附錄1沃爾夫生平年錶/172
附錄2沃爾夫作品年錶/177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很短促,現在看來也並不是很深入的解讀。(論文所迫係列)

评分

很短促,現在看來也並不是很深入的解讀。(論文所迫係列)

评分

很短促,現在看來也並不是很深入的解讀。(論文所迫係列)

评分

很短促,現在看來也並不是很深入的解讀。(論文所迫係列)

评分

很短促,現在看來也並不是很深入的解讀。(論文所迫係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