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Q年度專欄作傢、《為瞭報仇看電影》作者韓鬆落首度談音樂,講述經典老歌背後,不為人知的人與事。
韓鬆落音樂隨筆集,探尋從上世紀70年代至今的那些老歌和老歌手的下落,以及這些人的人生故事。他們去哪兒瞭,他們為什麼不唱瞭?他們現在狀況如何?
近百篇文章,講述周夢蝶、劉藍溪、楊慶煌、楊明煌、黃舒駿、羅大佑、鄭智化、李宗盛、齊豫、張艾嘉、張瓊瑤、張清芳、童孔、“燕舞”之歌、艾敬、張楚、金德哲、森田童子、中島美雪、多麗•帕頓的故事,甚至有薩頂頂的前世今生。還有那些傳唱已久的歌麯——比如《野玫瑰》的來曆,“牯嶺街少年閤唱團”的來頭,以及《未央歌》《青青的野葡萄》是怎麼成型的,尋找這些在一代人心中留下印跡的聲音的來龍去脈。
韓鬆落,70後,1997年開始散文及小說寫作,2004年開始專欄寫作,在多傢媒體開有電影、音樂、娛樂、文化評論專欄。著有《為瞭報仇看電影》係列、《我們的她們》《竊美記》《怒河春醒》等。《看電影》及《香港電影》雜誌舉辦的“華語電影傳媒大奬”評委,中國電影傢協會理論評論委員會理事,《GQ》中文版2012年“年度人物之專欄作傢”。
早在博客时代,我就养成了每天看韩松落博文的习惯。与一系列写作类似文章的人相比,韩松落并不满足于文章“能读懂就行”“能说清就好”,他始终在精炼文字,甚至是精炼每一个字。这样做的结果是,读他的文章,如沐春风,每个字组在一起,便是暖风拂过面庞,遍体舒泰。 ...
評分“人为什么会恋旧,会在老歌里寻找温暖乃至依傍?大概因为,在时代的动荡中,那些歌是变化最少的,甚至是没有变化的。因其存在的不够实物性和虚拟性,它反而不可更改、不可流失,因而常常为我们提供一种时空静止的假象,为我们设置一道暂时的屏障,安抚我们的焦虑。”作者韩松...
評分这本书是一个老灵魂对一群老灵魂的追忆和探问。读的时候,我脑子里始终循环这几句歌词:“他们都老了吧?他们在哪里呀?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之前读《我们的她们》时,同样魔音穿脑般地自带这段背景音乐。 这大概是七八十年代甚至更久之前出现的明星才会遇到的探问。...
評分九零后的年代在名为“高考”的舞台正式谢幕。帷幕落下,后面站着正青春的零零后。 赶上了九十年代的末班车,很难讲出什么集中体现九十年代的具体物象。在那个浓烈的年代,音乐、电影、文艺,或是更多文艺具象化,于我而言,不过碎片化的表达,很难做到“安得促席,说彼平生”,...
評分韩松落 小时候,听到母亲和她的朋友们在讨论一个演员的下落:“杨丽坤到哪里去了?”后来知道,她们说的杨丽坤,是《阿诗玛》和《五朵金花》的主演,在动乱年代落难,再也没能在银幕上露面。再后来,这两个电影在电视上播出,我看到了她那张美丽绝伦的脸,看到她在茶花...
讀瞭一多半,放下瞭。一貫的風格,簡略科普+適度雞湯,在兵荒馬亂的當下迴味著或靜好或激昂的舊時光。舊時光總是塗瞭金粉般的模樣。
评分把《老靈魂》裏涉及到的歌,做成瞭係列精選集,這是第一輯。蝦米版有一些從書裏摘錄齣來的文字:http://www.xiami.com/collect/135442462?spm=a1z1s.6929273.1561534893.2.GmQAoo 網易雲音樂版:http://music.163.com/#/my/m/music/playlist?id=151602820 因為兩傢所獲得的歌麯版權盡不一緻,兩個精選集麯目略有差異。
评分文字錶達不錯,但是內容嘛,那些陌生的名字既沒有聽說過,也不大想瞭解。而且很多文章都是用自己的話寫瞭個科普,再加幾句感嘆。科普內容和自己的感想所占比反過來就好瞭。
评分no idea為什麼自己藉瞭本如此矯情的書。。
评分不僅是音樂,還是八九十年代的少年成長史。沒有人比韓鬆落更愛追尋這些下落不明之人,藉由他們,拼湊齣我們的長長來時路。如果說娛樂評論滿足八卦之心,韓鬆落的這些文字,卻令人看到風光背後令人心酸的、感慨的、敬畏的,命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