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莫不饮食,而鲜能知味。梁实秋先生无疑是一位知味者。本书为收录梁实秋先生美食散文最全的一本,配以作者私人珍贵老照片。梁实秋的散文成就最高,其文旷达幽默,谈起吃来,引经据典,信手拈来。
梁实秋(1903―1987),20世纪华语世界中散文天地的―代宗师,给本世纪文坛留下了2000多万字沉甸甸的著译的文学大师.梁公散文自然、真率、豁达洒脱;亦庄亦谐、“绚烂之极趋于平淡”;旁征博引、中西逢源等特色,我们从他的作品中遴选了有代表性的散文、小品、杂感、随笔,合成四卷本“雅舍文集”。我们深信,只要抛弃偏见,读者不难从中感受这位大师个性独异的文心、文气、文调,领略他的积学之厚、腹笥之富和经泽之熏,走进一片高雅脱俗的美文世界。
吃好吃的容易,写好吃的难,文采不高,见识不广,顶多写成赵珩那样。人之差距有如此,不服不行。 贴一段《馋》: 北平人馋,可是也没听说与谁真个馋死,或是为了馋而倾家荡产。大抵好吃的东西都有个季节,逢时按节的享受一番,会因自然调节而不逾矩。开春...
评分原文连接:http://www.rsywx.net/wordpress/2009/03/1577 ================== 事实证明,古文还是很难读的,而我个人最喜的,乃是民国时期大家所撰之半文不白的文字,尤以散文为甚。 近日阅《唐史演义》,读来殊为难懂,于是随手抓来梁实公的《雅舍谈吃》翻阅。 家中梁实公...
评分大概一周前,室友买回了一个全自动电饭煲,晚上放入米和水,定时,早上起床就可以喝粥了。可是,很难吃!粥一点都不粘稠,几乎就是熟饭粒熟豆子加清水的组合,所以还是宁愿早起40分钟,用大锅和普通电饭锅熬上一锅粘稠的粥。 现代人工作紧张,在生活琐事上就贪图快和便捷,我...
评分记得高晓松曾经算过,按照一个人活70年,大概在世20000天,每天三顿饭,一生也就只有60000顿可吃。抛出睡过没吃的早饭,减肥不能吃的晚饭,不知味的前十年后十年,能吃的也就不足40000顿。这这个算法醍醐灌顶, 让我更是不敢亏待自己的舌头和胃脘。 而梁老先生对于馋的释义更妙...
想吃吃不到,最是难熬
评分食物本身是一回事,吃饭的心境又是一回事。之前不懂"馋"是何滋味,如今却每每想起家里的蛋酒豆皮和老爸做的木须肉。下半年将身处异国,怕是也要开始研究菜谱罢。
评分错找了这一版 也不错 吃不着就看看吧
评分趣85th。装帧有惊喜。治大国如烹小鲜,谈吃谈烹饪也能反映处世哲学。印象最深的是,阿弟问娘亲炸小丸子多少钱一份,众兄弟齐笑,唯她独自心酸,忙托人买了份给孩子们吃。想起张恨水在家摆果盘,孩子们也是偷偷拿着吃。小时候对食物的渴望总是很强烈,现在想吃什么吃什么,反倒少了儿时的那份期许。
评分梁老写吃也馋人,实物细节描写太细致,不经意间勾出情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