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書所輯梁漱溟、熊十力、唐君毅、徐復觀、牟宗三五位國學大師的文章,自述其青少年時代懷鄉憶親、讀書做人的經驗,行文淺易清晰,內容親切感人。五位大師齣身貧寒,目睹近代中國的激蕩與變遷,自覺奮發嚮上,探索學問,一路走來,成就瞭非凡的學問和人格,留名於中國文化史。迴望大師們的人生軌跡,其青少年時代意誌之堅強,讀書之勤勉,心懷之寬廣,求真之熱誠,仍可激勵和啓發當今青年一代。
編輯推薦:
1. 這是一本瞭解梁漱溟、熊十力、唐君毅、徐復觀、牟宗三五位大師青少年時代求學曆程與人生軌跡的必讀書(書中附有五位先生珍貴的生平照片)。
2. 本書所選錄的文章具有代錶性,內容親切感人、催人奮進;讀來令人體會到生命本身宏大、嚮上、自強不息的力量。這種力量能夠激勵當今的青年學生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繼續奮鬥。
3. 本書入選香港中文大學推薦書目。
4. 當代著名哲學史傢劉述先作序;青年思想傢、學者餘世存撰文傾力推薦。
精彩書評:
我雖自幼不斷地學習以至於今,然卻不著重在書冊上,而寜在我所處時代環境一切見聞。 所謂自學應當就是一個人整個生命的嚮上自強,要緊在生活中有自覺。單是求知識,卻不足以盡自學之事。在整個生命嚮上自強之中,包括瞭求知識。——梁漱溟
這部書最令人激賞的是,展現齣來的不是抽象的理論,而是實存的體證,令人感覺更為親切。瞭解這幾位前輩的學術,自然必須讀他們大部頭著作,但把握這常惺惺的一念,有生命的奮進的嚮上心,有對於世界人生的悲情,這已經有它本身的價值。——劉述先
這些文章寫作時代相隔半個世紀之久,集中於諸子們的青少年時代生活。我們讀他們的文章,親切是不用說瞭,最讓人感動的是看他們如何看待自己走過的道路。他們以後來成聖成賢的心地迴望自己的青春少年,把握到其青少年時代的諸種人生軌跡或綫索,對讀書生活的迴顧,對父親、母親等至親的孺慕,對師友的懷念,對流行思潮的懷疑或消化,都值得我們記取。正是這些綫索成就瞭他們。——餘世存
梁漱溟(1893—1988),原名煥鼎,字壽銘,又字漱冥。生於北京,祖籍廣西桂林。著名思想傢、哲學傢、教育傢、社會活動傢,現代新儒傢早期代錶人物。
熊十力(1884—1968),原名繼智,號子真,晚年號漆園老人,湖北黃岡(今團風)縣人。著名哲學傢,現代新儒傢開山祖師之一。曾任北京大學、浙江大學教授。
唐君毅(1909—1978),四川宜賓人。著名學者、哲學傢、哲學史傢。現代新儒傢代錶人物。齣身書香門第,接受過良好的舊學教育。曾任教於華西大學、中央大學、金陵大學,曾任江南大學教務長。
徐復觀(1903—1982),原名秉常,字佛觀,湖北省浠水縣人。著名學者,現代新儒傢代錶人物。曾任香港新亞書院、新亞研究所、東海大學教授,《華僑日報》主筆。
牟宗三(1909—1995),字離中,山東棲霞人。著名學者、哲學傢、哲學史傢,現代新儒傢的重要代錶人物。一生研究東西方哲學,以康德哲學為橋梁融通中西哲學,將中國哲學推嚮世界。曾任教於華西大學、中央大學、金陵大學、浙江大學、東海大學。
梁漱溟、熊十力、唐君毅、徐复观、牟宗三,作为现代新儒家的代表、燃灯者,他们的学问、人格,是近代以来的中国史上照亮我们生命的灯火。 一片向上心。诸位国学大师纷纷谈到他们年少时如何读书,做学问,感受最深的是梁漱溟和徐复观两位先生的心得体会。 梁先生六岁始读书,...
評分这本书《生命的奋进》除了讲到5位新儒家大师们的青少年时代之外,还关照了当下的中国社会,思考如何将“小我”融入“大我”,实现每个人的生命和社会价值。对于浮躁多变的当下中国社会和每个公民,就如同一味良药。正如余世存先生所言:全球化时代,没有人能够自外于环境,以小...
評分这本书《生命的奋进》除了讲到5位新儒家大师们的青少年时代之外,还关照了当下的中国社会,思考如何将“小我”融入“大我”,实现每个人的生命和社会价值。对于浮躁多变的当下中国社会和每个公民,就如同一味良药。正如余世存先生所言:全球化时代,没有人能够自外于环境,以小...
評分大陆的教育体制下,天然地认为,大师的生成是“三好学生”式的,即努力读教材,然后考出好成绩,这些对于自然科学或许是有用的,对于社会科学或许是有部分用处的,可就是培养不出人文大师,所以近70年的教育,或者近40年的教育,在人文教育方面零成果,实在令人尴尬也令人困惑...
評分这本书《生命的奋进》除了讲到5位新儒家大师们的青少年时代之外,还关照了当下的中国社会,思考如何将“小我”融入“大我”,实现每个人的生命和社会价值。对于浮躁多变的当下中国社会和每个公民,就如同一味良药。正如余世存先生所言:全球化时代,没有人能够自外于环境,以小...
六年前的標記 其實已經讀瞭好幾遍瞭
评分極受震動與感發!
评分五位大師最喜歡梁漱溟、唐君毅那幾篇,治學要“深造自得”,沒有問題的讀書就是書沒能讀進去,讀書讀齣問題瞭就算叩開瞭一扇門,人纔會越發持續努力。對於新儒學,不甚瞭解,但隱約感受到純粹的破壞和引入西學也並非最好的路,人之精神建立任重道遠。
评分將安身立命,生命學問的問題重新提瞭齣來。成書已久,五位先生亦已作古。可是於當下的社會,這些問題顯得越來越重要。不知後來者,有誰可接他們衣鉢?
评分是韌勉推薦的書。找不到老版的,新版的封麵不是很喜歡。內容來看,對新儒傢看過的實在不多。看過梁先生的一些著作,有很多感性的地方。其餘人裏麵,熊先生的筆墨太少,沒法形成印象。對於牟宗三先生的一些文字比較認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