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伊琳·卡蒙(Irin Carmon)
《纽约》杂志高级记者,采访过金斯伯格,采访收录在本书中。
[美]莎娜·卡尼兹尼克(Shana Knizhnik)
纽约大学法学院毕业,执业律师,创建“声名狼籍的金斯伯格”轻博客,向鲁斯·巴德·金斯伯格法官致敬,这引发了全世界的 呼应。
——————
译者 骆伟倩
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后获得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法律博士学位。现居美国华盛顿特区,于某国际律所中任职诉讼律师。关注女权主义、美国政治与法律世界(现实的与虚构的)中的女性榜样。立志做一辈子的好奇家和永远的理想主义者。
“这意味着我必须礼貌恭谦,不让愤怒和嫉妒等负面情绪占据自己的心灵,”金斯伯格后来解释道,“坚持信念,保持自尊,耐心教导他人,永远不要愤怒地反驳。愤怒、憎恨和指责只会浪费时间和精力。”——34 马丁和金斯伯格有更长远地打算。在他们看来,政府毫无正当理由,而是仅依...
评分很长时间没有读过人物传记类的书了,我把它们归类为成功学,有些不屑。看到朋友的推荐,偶然买来这本书,也算是一半为了工作吧。没想到读得激动不已,连连写下了一张又一张的小纸条。 书的前面章节是关于金斯伯格早年与“女性”这一身份的抗争—成为哈佛法学院仅有的九个女生之...
评分 评分 评分《异见时刻》这本传记有啥好的? 我们当中很少有人会去写书,更只有极少数人会去写一本传记。但我们这辈子总要不停地介绍别人和介绍自己。文艺地说法叫卖人设、做好人物形象塑造。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我们都得学会怎么给人打广告。 传记的写法如演员——不怕有缺点,就怕没特点。 ...
已经疯狂迷恋金奶了 偶像!
评分模糊界限
评分Ruth Bader Ginsburg, architect of legal strategies in women's rights movement and the notorious dissenter from the highest bench of the American legal system. Thanks to the book and the internet, to role models like her to tell us women truly can have it all. "We are here to win, not to rock the boat when not strictly necessary"—自勉。我翻译的中文版终于要出了呢!
评分在Roberts成为cheif大法院转向右倾之后,本性安静的RBG开始在每次书写反对意见时要求在法庭上全文宣读,以Voting Rights Act一案为起点。That's why RBG gets Notorious。这本书也可以看作从legal case的角度讲述了60年代之后的女权/平权运动一步步不易的进展。RBG对Roe v. Wade的担忧,大概又在same-sex marriage一案中再次显现。历史啊退步起来真是毫不费力。
评分还行吧 基本上书里写的rbg那个电影也涵盖了 不过有个细节挺有意思的 讲她的儿子小时候因为她上班没法自己带还是因为她比较忙比较疏忽 有次误喝了drano通下水道的那个强腐蚀性的 有人问她后悔吗 自责吗 她心很大的说这也不是什么大事之类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