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惡之路》是黛萊達的成名作。它以撒丁島鄉村為背景,描寫一個青年雇農大膽追求女主人瑪,兩人墜入情網,但因為門第懸殊,女主人改變初衷,另嫁他人,導緻主人公走上瞭邪惡之路。黛萊達選取瞭一個獨特的視角,以愛情與道德、罪與罰的衝突為切人點,展示瞭撒丁島古老的文明和宗法製下的鄉村生活,以柔婉清逸的筆緻叩動讀者的心弦。該書一經齣版,便引起極大的反響,當時甚至連不識字的人都聚集起來請人誦讀。也有人質疑她的創作思路:為何要把這樣罪惡的故事寫得如此動人心扉?能麼能把淫蕩的女人寫得那麼美麗、把為欲望驅使的殺人者寫得相貌堂堂……
格拉齊婭·黛萊達
Grazia Deledda(1871—1936)
齣生在意大利撒丁島中部努奧羅市一個很有聲望的傢庭裏,父親是當時的努奧羅市的市長。她從小聆聽大人們在夜室裏講述有關撒丁島的古老傳說,15歲便開始文藝創作。
她的早期作品《正直的靈魂》(1895)、《邪惡之路》 (1896)以犯罪、懺悔為主題,描寫瞭撒丁島人在古老的宗法製度下所涉及的一係列道德問題。20世紀初期,她著力創作瞭《埃裏亞斯·波爾托盧》《灰燼》《風中節葦》《山上的老人》等小說。20世紀20年代,她又創作瞭《孤獨人的秘密》、 《阿納萊娜·比爾希尼》等作品。1926年,黛萊達獲得諾貝爾文學奬。
我一直以为自己不过是一条会说话的狗,为主人看家护院,听候差遣。面对主人玛丽亚,我刻意的傲慢只是拙劣的伪装,好藏起我这个穷小子的自卑与敏感,但有时我还是忍不住地偷偷地对她摇尾乞怜,寻求安抚。 教父常说,人生而有罪。我的罪,是不该贪恋这不属于我的爱情,不该以嫉妒...
評分我一直以为自己不过是一条会说话的狗,为主人看家护院,听候差遣。面对主人玛丽亚,我刻意的傲慢只是拙劣的伪装,好藏起我这个穷小子的自卑与敏感,但有时我还是忍不住地偷偷地对她摇尾乞怜,寻求安抚。 教父常说,人生而有罪。我的罪,是不该贪恋这不属于我的爱情,不该以嫉妒...
評分Grazia Deledda的《邪恶之路》是看过的为数不多的外国女作家写的书,一开始让我想起了麦卡斯勒的《心是孤独的猎手》,可是看着看着,越来越像张爱玲。那对心理细微入致的描写,对景物那怀着怜悯的俯视,对爱情那刻骨铭心的绝望或是沉溺。最让人着迷的,是她们对有限生活体验的...
評分 評分最後,瑪利亞還是跟隨彼特羅走嚮瞭“邪惡之路。”因為這對於瑪利亞是“最好的結果。”悲哀的瑪利亞!
评分諾貝爾文學奬還有這樣的作品啊……
评分還沒看怎麼打分
评分inspiration killer
评分一上午讀完,能讀到溫度、細節、情欲。重疊的三角戀,愛情與道德的考驗,喜歡裏麵虛榮又嘴硬的媽媽,就是覺得一本1896寫的書中人物放在現在也毫不過時呢。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