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恶之路》是黛莱达的成名作。它以撒丁岛乡村为背景,描写一个青年雇农大胆追求女主人玛,两人坠入情网,但因为门第悬殊,女主人改变初衷,另嫁他人,导致主人公走上了邪恶之路。黛莱达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以爱情与道德、罪与罚的冲突为切人点,展示了撒丁岛古老的文明和宗法制下的乡村生活,以柔婉清逸的笔致叩动读者的心弦。该书一经出版,便引起极大的反响,当时甚至连不识字的人都聚集起来请人诵读。也有人质疑她的创作思路:为何要把这样罪恶的故事写得如此动人心扉?能么能把淫荡的女人写得那么美丽、把为欲望驱使的杀人者写得相貌堂堂……
格拉齐娅·黛莱达
Grazia Deledda(1871—1936)
出生在意大利撒丁岛中部努奥罗市一个很有声望的家庭里,父亲是当时的努奥罗市的市长。她从小聆听大人们在夜室里讲述有关撒丁岛的古老传说,15岁便开始文艺创作。
她的早期作品《正直的灵魂》(1895)、《邪恶之路》 (1896)以犯罪、忏悔为主题,描写了撒丁岛人在古老的宗法制度下所涉及的一系列道德问题。20世纪初期,她着力创作了《埃里亚斯·波尔托卢》《灰烬》《风中节苇》《山上的老人》等小说。20世纪20年代,她又创作了《孤独人的秘密》、 《阿纳莱娜·比尔希尼》等作品。1926年,黛莱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第一次翻开这本书到读完居然过去了2个多月了,这对于平日里一晚上就吞完《京华烟云》的我来说,确实是比较少见的情况,可况这本书只是薄薄的一个小册子,可见书的开头有多么没吸引力。 故事的开头就像夏日里从午睡中醒来的感觉,暑气依旧,百无聊赖,我看了几页就丢在一边了,...
评分Grazia Deledda的《邪恶之路》是看过的为数不多的外国女作家写的书,一开始让我想起了麦卡斯勒的《心是孤独的猎手》,可是看着看着,越来越像张爱玲。那对心理细微入致的描写,对景物那怀着怜悯的俯视,对爱情那刻骨铭心的绝望或是沉溺。最让人着迷的,是她们对有限生活体验的...
评分 评分我一直以为自己不过是一条会说话的狗,为主人看家护院,听候差遣。面对主人玛丽亚,我刻意的傲慢只是拙劣的伪装,好藏起我这个穷小子的自卑与敏感,但有时我还是忍不住地偷偷地对她摇尾乞怜,寻求安抚。 教父常说,人生而有罪。我的罪,是不该贪恋这不属于我的爱情,不该以嫉妒...
略感失望。翻译有点草率。对撒丁岛的风土人情和美丽景色,黛莱达描写得亲切自然,笔触清新如鲜花与流水一般。但人物情感的转化较为生硬,男主角为何忽然移情女主角,女主角最后是如何对男主角爱恨交织,都是写得不太充分的。所谓“邪恶之路”,题目很大,其实小说并未深挖“邪恶”的根源,只是浅显地涉及阶层问题,主要情节还是非常戏剧化的情杀。考虑到时代因素,它在当年有受欢迎的理由,今天读来毕竟是落后了。
评分有一种读言情的感觉(偷偷笑),这才是人真正的本性,她犹豫不定,水性杨花,受困于名誉与内心。他生性敏感,自卑易怒,克制于情欲和仇恨。但就这么活生生把人的本性展现了,一点都不矫揉造作,因为人就是这样、可爱极了!
评分一个人的私念换来一生的悲哀,玛利亚也算是自食其果吧。
评分有一种读言情的感觉(偷偷笑),这才是人真正的本性,她犹豫不定,水性杨花,受困于名誉与内心。他生性敏感,自卑易怒,克制于情欲和仇恨。但就这么活生生把人的本性展现了,一点都不矫揉造作,因为人就是这样、可爱极了!
评分好原始的写法。各种自然的景象、撒丁岛的风俗和年轻人最淳朴的欲望之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