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陆军的轨迹(1931—1945)

日本陆军的轨迹(1931—1945)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川田稔
出品人:
页数:368
译者:韦和平
出版时间:2015-9-1
价格:CNY 45.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09778340
丛书系列:阅读日本书系
图书标签:
  • 日本
  • 历史
  • 二战
  • 军事
  • 日本史
  • 日本研究
  • 军事史
  • 近代史
  • 日本陆军
  • 历史研究
  • 二战
  • 军事发展
  • 1931年
  • 1945年
  • 侵华战争
  • 军事战略
  • 战时体制
  • 东亚局势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昭和陆军以九一八事变为契机,打倒了一直推行国际和平协调外交、在国内也比较稳定的政党政治。它是怎样逐步走向侵华战争,然后对美开战,走向太平洋战争的?领导这个时期日本陆军的永田铁山、石原莞尔、武藤章、田中新一等人,持有什么样的政治军事构想?本书的焦点就在于此。

作者简介

川田稔,日本历史学者、政治学者,日本名古屋大学博士,日本福祉大学教授、名古屋大学名誉教授。

目录信息

序 幕 满洲事变——昭和陆军的抬头/001
第一章 政党政治下的陆军——宇垣军政与一夕会的形成/007
1.二叶会和木曜会/009
2.一夕会/020
第二章 从满洲事变到五一五事件——陆军政变与政党政治的结束/029
1.满洲事变前夕/031
2.柳条湖事件与陆军中央/040
3.犬养毅内阁的成立与荒木贞夫就任陆相/057
第三章 昭和陆军的构想——永田铁山/071
1.国家总动员论/073
2.批判国际联盟与对华政策/081
第四章 陆军派系斗争——皇道派与统制派/093
1.陆军中央的派系对立/095
2.军队青年将校与陆军手册/107
3.派系斗争的激化与暗杀永田铁山/115
第五章 二二六事件前后的陆军与围绕大陆政策的斗争
——石原莞尔担任战争指导课课长时期/127
1.华北分裂活动与二二六事件/129
2.石原的对苏战略和对华政策的转变/138
3.卢沟桥事件与石原、武藤的分歧/161
第六章 日中战争的展开与东亚新秩序/175
1.战争的扩大和战线的胶着/177
2.近卫内阁的“东亚新秩序”声明及反响/192
第七章 欧洲大战与日德意三国同盟
——武藤章出任陆军省军务局局长/209
1.《综合国策方案》的制定与建设“大东亚新秩序”/211
2.对南方行使武力论与德英战争的走向/225
第八章 渐进的南进方针与德苏战争的冲击
——田中新一就任参谋本部作战部部长/239
1.从英美可分离到英美不可分离/241
2.德苏战争与武藤、田中的分歧/255
3.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南部与美国的对抗措施/274
第九章 日美谈判与对美开战/285
1.继续谈判,还是决心开战?/287
2.东条内阁的成立与走向日美开战的道路/306
3.武藤和田中的世界战略与战争指导方针/318
尾 声 太平洋战争——日暮西山的昭和陆军/335
主要参考文献/345
后 记/360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对二战中深受日本侵略之苦的中国来说,发动战争的日本绝对是邪恶的存在,以至于很长时间以来,我们提起日本除了憎恶,就是排斥。很少有人愿意冷静地去了解日本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战争的深渊,日本的自我毁灭对中国又有着怎么样的启示。 战争责任是个很复杂的问题,但昭和陆军作...  

评分

中国与日本一衣带水,两国历史与文化极其相似。读罢这本书,我对这个观点的印象又加深了许多。中国的现在与日本的当年是多么的相似,两者都作为东亚地区的第一强国跻身世界列强之列,也都想作为亚洲的代表、东方的代表、黄种人的代表挑战西方主导的世界秩序,争夺世界的霸权。...  

评分

对二战中深受日本侵略之苦的中国来说,发动战争的日本绝对是邪恶的存在,以至于很长时间以来,我们提起日本除了憎恶,就是排斥。很少有人愿意冷静地去了解日本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战争的深渊,日本的自我毁灭对中国又有着怎么样的启示。 战争责任是个很复杂的问题,但昭和陆军作...  

评分

永田铁山在欧洲亲身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段抵近观察当然影响了这位年轻少佐。 军事方面 永田判断下一次世界大战不可避免。首先,德国“带着巨大的仇恨”迎来和平。这种不断增强的内部张力必将在未来深刻影响欧洲局势;第二,不具有超国家权威的国际联盟并无可靠力量来维持...  

评分

本书史料翔实,从永田铁山、石原莞尔、武藤章、田中新一四人的战争思想角度勾勒了日本陆军在九一八、对华战争以及太平洋战争决策前后的计划和构想,难能可贵的是本书站在了世界大战格局审视了日本对外扩张的计划,特别是苏联在战略上对日本侵华以及南进的考量……另外本书描绘...  

用户评价

评分

日美开战前的决策过程尤其精彩,最有意义的一点是中坚陆军幕僚如何决策日本的国防政策以及永田观点形成的背景,战略意图的不同导致了派系分化与争斗,在国防战略的制定上蛮佩服永田的,政策简单明确,也有据可循,从专业的视角来讲,比其后任石原高明不少。一个走向现代化的国家,其中坚阶层不同的经历和知识背景以及对未来的判断对国家政策的影响极大,因此国家政策的即使在短时间内也会出现大的变化,永田和其后任石原就是例子,如果这样的政策制定决定于少数人手中,风险极大,本书对于我们观察一个国家国策的制定过程很有启发意义。幕僚团体(更准确的说是有一定权力和较大影响力的军队中层政务官群体,这个群体从其成长经历来看,很难说是单纯的幕僚或者参谋,其本身即是决策过程/程序的一部分)如何推动国家的政治军事向自身设定的方向演变

评分

非常清晰地给出了31年以来日本陆军的人事变化和决策脉络。永田心心念念要为将来的“举国抗战”做准备,他也确实早早嗅到了战争的味道,并且通过推动“满洲事件”为国家夺得一大块实地。然而这块土地并未成为日本的福地,反而成为二次大战的发端之一。一个出色的中层军官,各方面的判断和分析堪称缜密,本意是未雨绸缪,最后却将国家拖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也是历史的玩笑。强大而民主的政权不一定不侵略,强大而专制的政权好像找不到不侵略的例子。在逻辑上,对内的威权似乎必然会演变成对外的专断

评分

永田鐵山, 石原莞爾, 武藤章, 田中新一

评分

延宕14年的第二次中日战争实为一场幻梦,缘于日本昭和陆军战略人的Macbeth强迫症。欧战的惨烈无常,造成他们强烈的危机感和饥饿感,但历史地刻舟,求不来民族生存之剑。总之,失败之根源还是读书少,眼界窄所致。

评分

以人为鉴,可知将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