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1966年齣現的工農兵寫作現象是一個重要的文學現象,也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創作主體的工農兵作者,是解放後黨和國傢大力提倡、扶持的一個創作群體,他們上承左翼文學資源,同時也被認為是新中國文學新生力量成長的標誌,在他們身上寄寓瞭社會主義文學的理想。《主體、想象與錶達——1949—1966年工農兵寫作的曆史考察》涉及一個創作群體(工人作傢群),一個寫作個案(士兵作傢高玉寶),一個運動(新民歌運動),一次批判(吳雁),試圖通過對這些創作現象的描述和分析,還原曆史現場,呈現業已消失的文化(文學)圖景。
謝保傑,先後畢業於北京大學(師從錢理群)、北京師範大學(師從王富仁),文學博士,現任教於北京信息科技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現當代文學、思想。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作者在前言和後續中都強調瞭他是“述而不作”,隻是將工農兵寫作這一文學現象做齣瞭曆史考察。細讀全書不乏精彩的錶述,是一本可以挖細節作文章的好書。
评分“十七年文學”:新民歌創作~
评分四星都給題材!作者隻描述瞭個概況,沒有什麼具體論述,而且文中提到重要作品也沒見分析。或許誠如作者所說隻是記錄下曆史,但是曆史脈絡又不是特彆清晰。還是題材討喜。
评分資料很豐富,工農兵的文學創作實踐,有其政治理念支撐,有係統的製度支持。怎樣培養社會主義新人,怎樣建立文化主體性,怎樣創造文化自信,都是要融於日常實踐的,不是空口說的。實踐的初期階段,概念化過度政治化的問題肯定有,但改變不是不可能,隻是也沒瞭機會。有些分析過於謹慎
评分無産階級文藝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