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插图珍藏本,贴近原著作者心灵的翻译。有收藏价值的版本。
★文学经典,生命中不容错过的文学名著,当代美国读者的散文经典,与《圣经》诸书一同被评为“塑造读者的25本书”。
★全世界数以万计的读者,海子心中的天堂生活,影响了托尔斯泰,圣雄甘地等人,从而改写了一些名族和国家的命运。
★150多年来畅销不衰的心灵“圣经”,美国文学上最无可争议的传世作品。感动了全世界亿万读者的名著经典,读完它,你会获得内心的宁静!
亨利·戴维·梭罗是美国超验主义作家。他于1845年春天,在老家康科德城的瓦尔登湖边建起一座木屋,过起自耕自食的生活,并在那里写下了著名的《瓦尔登湖》一书。
这是一本宁静、恬淡、充满智慧的书。其中分析生活,批判习俗处,语语惊人,字字闪光,见解独特,耐人寻味。许多篇页是形象描绘,优美细致,像湖水的纯洁透明,像山林的茂密翠绿也有一些篇页说理透彻,十分精辟,给人启迪。
这是一本清新、健康、引人向上的书,对于春天,对于黎明,都有极其动人的描写。这里有大自然给人的澄净的空气,而无工业社会带来的环境污染。读着它,读者自然会感觉到心灵的纯净,精神的升华。
亨利·戴维·梭罗,(1817-1862),极具世界影响力的美国思想家,美国精神和传统的奠基者之一,十九世纪中期美国文坛的代表人物,其作品《瓦尔登湖》是美国文坛学,也是世界文学的经典。1845年7月4日,28岁的梭罗独自一人来到距离康德科两英里的瓦尔登湖畔,建造了一个小木屋住了下来。他在书中详尽地描述了他在瓦尔登湖湖畔一片再生林中度过两年零两个月的生活以及期间他的许多思考。是一本让人心归宁静,充满希望的智慧大作。当人们逐渐失去田园的宁静,它便被整个世界阅读和怀念。
10.23至11.9,每天用睡前的时间重读完了。这本书的对我而言已经非常亲切,特别是最开始读的那章,隔着书都能听到作者的坚定反问,“两个住得最远的居民之间离得有多远?那颗星的直径我们的仪器都测不出来,我为什么会感到孤独?”由此也可见,梭罗也是很喜欢争辩的,他不是隐士...
评分《瓦尔登湖》徐迟译本,是好不容易读完的。时隔两年,虽然对于《瓦尔登湖》的具体内容已经记不清,但某些句子的印象还是有的。然而重读王家湘的译本时,竟然完全不觉得自己在读一本读过的书,而更像读一本新书,并且读得非常流畅——那种流畅并非出自熟悉,仅仅是出于文字表达...
评分立秋前后,我读了这本书。很薄,只有三百多页,断续看了三天,把其他正在读的书都停下了,很有点迫不及待的味道。 今年夏天,北京几乎就没怎么热过。立秋这几天,一直在下雨,迫使人取消某些户外活动。 昨晚我去五道口,正是雨最大的时候,一群人躲在易初莲花的...
评分 评分某个同事对我不结婚的想法表示不可思议,我说我安于独处,不需要他人陪伴,多一个人在身边反而是累赘。 表姐对我每月只赚2000多元表示不可思议,我想我有住的地方不用付房租和水电煤,不买新衣新鞋新包,不化妆不外出吃饭,日常开销不过是交通费加一些吃的,和一些必需品,我...
这个版本翻译真的很烂,买了两年的书,无数次拿出来读,但又无数次的读不下去。。。
评分书是好书,但是翻译太差了,甚至有些前言不搭后语,插图倒是精美,可恶的是竟然在插图上也印了文字,希望喜欢《瓦尔登湖》的朋友们能够选择一本好的译本去读,好好领略一下那些星空下真正的秘密。
评分久闻大名,终于在一个周五的晚上将其简略读了一遍。归结起来,书中最常出现的几个观点大致是:自由主义、唯心主义、无政府主义、反物质文化。书中前1/3的内容在我看来带有一些攻击性的说教,用大量的反复和强调企图来使读者认同观点(因为我也没看原著,所以自然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问题)。本书在对于人的物质生活、对工作和职业的理解、社会的组织形式、对人与自然的思考上有许多闪光点。总而言之,在我看来是本值得一读的心灵读物,但也没有宣传得那么伟大和神奇。本书的主要内容是透过作者对自我生活的记录、对自然的描写来抒发内心的想法,可能不大适合想看趣味故事情节的朋友。
评分梭罗大概是极简生活的鼻祖了吧
评分翻译太减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