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是第一部完整的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史》的基本架构已为中国哲学史界普遍接受,许多观点(如名家应分为惠施之“合同异”、公孙龙之“离坚白”两派;二程思想不同,分别为心学、理学之先驱;又如程朱异同,陆王异同,朱王异同;等等),均发前人所未发,在学术界享有盛誉。
全著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两篇,子学时代介绍了孔子、墨子、孟子、战国、老子、公孙及儒家的哲学文化,经学时代介绍了董仲舒、朱子及清代的哲学文化。
冯友兰,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祁仪镇人。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4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清华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曾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印度德里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
他的著作《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贞元六书》等已成为20世纪中国学术的重要经典,对中国现当代学界乃至国外学界影响深远。被誉为“现代新儒家”。
作者首先从哲学在中国文化的地位谈起,定义作者理解的哲学。作者认为的哲学即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作者进而又谈到一个容易和哲学混淆的概念——宗教,作者说的宗教是哲学加上一定的上层建筑,包括迷信、教条、仪式和组织。 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中国人和其他国家的人...
评分 评分中国哲学史的开山之作,其意义又不仅止于开山。哲学史兼含哲学与史学,其意义也同样两分,有人讲,冯先生此作可以超过而不可越过,即是肯定此作的史学坐标意义,而我以为,大陆地区学者以传统西方经院哲学方法治中国哲学史,其成果迄今并无超过冯著《中国哲学史》的。 这部著作...
评分 评分起初看这本书是朋友推荐的,当时的自己感觉大学生活实在是没有学到什么东西,虽然自己从大一直到大三一直在看书,但感觉自己看的书是没有目的的,是一种逛街似的看书,没有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当自己要为以后的生活开始打算的时候,就想看几本对自己以后人生的道路有路标作用...
囫囵读过,不懂处居多。
评分上篇略懂,下篇一窍不通
评分上篇略懂,下篇一窍不通
评分法家部分,谢谢你代我读。
评分囫囵读过,不懂处居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