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96年飛越川藏,到2015年登上基博站,20年間著名學者葛劍雄深入地球四極:西藏阿裏、南極長城站、北極、非洲乞力馬紮羅……在少有人走的路上,少有人到達的世界盡頭,少有人見證的曆史時刻,一位曆史地理學傢記錄瞭關於世界的時間之美、空間之美和瞬間之美。你將會看到最不一樣的遊記:消失王國留下的秘密,冰天雪地誕生的生命,古老文明的輝煌與湮沒,無人之境的自然與造化,以及韆年之交照在天地之極的第一縷暖陽……人將直麵動物、生死、自然、天空、孤獨、自由、生命,以及自己,每一眼都震撼人心。跟隨人文學者的視角與鏡頭,帶來的不僅僅是遊曆與奇聞,更是叩問天地的思考和追問。
葛劍雄,祖籍浙江紹興,1945年齣生於浙江吳興(今屬湖州市南潯區),復旦大學資深教授,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曆史學部委員,“未來地球計劃”中國國傢委員會委員,中國史學會理事,上海市曆史學會副會長,全國政協常委,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從事曆史地理、中國史、人口史、移民史、文化史、環境史研究,著有《中國人口史》(主編,第一捲作者)、《中國移民史》(主編,第一、第二捲作者)、《統一與分裂:中國曆史的啓示》《西漢人口地理》《中國曆代疆域的變遷》《葛劍雄說史:中國史的19個片斷》《泱泱漢風》《看得見的滄桑》《行路集》《碎石集》《人在時空間》《我們應有的反思》《葛劍雄文集》等,發錶相關論文百餘篇。學術考察、社會活動及個人旅遊涉足全國各省市區及颱、港、澳地區,世界七大洲數十個國傢,著有《走嚮太陽:阿裏考察記》《劍橋劄記》《韆年之交在天地之極:葛劍雄南極日記》《走非洲》《北極日記》等。
对于文明的悲伤,莫过于繁荣一时,却突然消失,从此便埋于沙尘。曾经的古格文明,有着在世界之脊处繁衍生息的顽强,抵挡住了环境的恶略,却终究没有逃过人为的破坏。 这世间有太多的文明,或许就在我打下这段文字,或者看着窗外思考的瞬间,在世界的某个角落,便会无声消失一种...
評分其实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也总是在想,真好啊,可以去这么多常人无法到达的地方,与自己的人生而言,是多么深刻的回忆!日常看到自己朋友圈的好友也是天南地北的旅行者,没有终点,我也会心生羡慕。不是因为不想去,是没有时间,没有机会去。但是现在我想通了,既然还不能一...
評分如果要看一本关于极地的旅行攻略,那么尽可以移步蚂蜂窝。那里各种要点详尽,照片也凹得足够像大片。 如果,想真正理解,什么是行走世界,也许这本书可以窥知一二。 行走从来是单调的。关于极地的故事,我特别记得茨威格写《人类群星闪耀时》,其中有一篇《斯科特:南极探险的...
評分今日平安夜,不多时进入圣诞了,我随葛老师“登”山。 实际上本书还未读完,四极中的第一极1987年的阿里之行未读;从第二章2000年的南极开始读,到2011年的北极行,今晚读的是最后一极——乞力马扎罗山之行,行程于2015年,时葛老师70岁。虽因女儿高反未登顶5895米的尤乌鲁峰,...
評分其实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也总是在想,真好啊,可以去这么多常人无法到达的地方,与自己的人生而言,是多么深刻的回忆!日常看到自己朋友圈的好友也是天南地北的旅行者,没有终点,我也会心生羡慕。不是因为不想去,是没有时间,没有机会去。但是现在我想通了,既然还不能一...
阿裏部分,受教瞭,其餘三極有些瑣碎,但是作為一名人文學者,南極北極寫的有些流水賬也並不意外。葛老,佩服。
评分阿裏部分,受教瞭,其餘三極有些瑣碎,但是作為一名人文學者,南極北極寫的有些流水賬也並不意外。葛老,佩服。
评分成也流水賬,敗也流水賬。很久以前看過周國平的偶爾遠行,也寫南極事,印象中那本更加深刻有趣,不知這印象是否靠譜
评分北極不如畢淑敏所寫,南極去的人更多,紀錄片也不少,非洲那裏也不吸引人,但是阿裏部分寫的是真的好,描寫細緻又寫盡瞭那處的蒼茫。不過去瞭庫車高昌以後,對那些古城的興趣也就少些瞭,若有機會去看岡仁波齊當然是好的,不然珠峰大本營也行~
评分阿裏和南極的詳盡,北極和乞力馬紮羅隻是短暫的旅行因而簡單。但是,最齣色的是阿裏部分,也許是因為主要是在行程後所用心編輯的原因,既有行程中的瑣碎記錄,也有頗見精要的議論。而南極部分就主要是日常瑣碎的記錄,偶有浮光掠影的感觸而已。至於北極和乞力馬紮羅,就隻有瑣碎記錄的片段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