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上卷)(权威全译本)

西方哲学史(上卷)(权威全译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
作者:伯特兰·罗素
出品人:
页数:641
译者:何兆武
出版时间:2015-9
价格:86.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0111478
丛书系列:商务·权威全译本
图书标签:
  • 哲学
  • 罗素
  • 哲学史
  • 西方哲學
  • 商务印书馆
  • 心理学
  • 哲學
  • 外国
  • 西方哲学、哲学史、权威译本、上卷、经典著作、思想史、西方思想、哲学入门、学术译著、历史发展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是英国哲学家罗素根据其在美国讲学时的讲稿整理而成的一部著作,也是罗素重要代表作之一。它是一部既具有思想深度又具有文学才情的哲学史,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文字优美,生动有趣,深受读者的欢迎。自中译本问世后,上卷印行51周年,下卷印行38周年,可以说,它是我国累计发行量最大的哲学史著作。它对我国普及西方哲学知识,启迪民智起了积极的作用。

从远古以来,哲学就不仅是某些学派或少数学者之间的争论问题,而是社会生活与政治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并不是卓越的个人所做出的孤立的思考,而是曾经有各种体系盛行过的各种社会性格的产物与成因。

本书的特点在于,它是在哲学与社会生活的相互作用和密切联系中讲述西方哲学发展的历史,而不是单纯地讲西方哲学自身的发展。作者在真相所能容许的范围内,试图把每一个哲学家显示为他的环境的产物,显示为一个以笼统而广泛的形式,具体地并集中地表现了以他作为其中一个成员的社会所共有的思想与感情的人。

作者简介

伯特兰·罗素(1872-1970),著名英国哲学家、思想家,20世纪最负盛名和最多产的思想家之一。他生前曾出版过一百多部著作,内容涉及哲学、数学、逻辑、社会、政治、国际关系、文学等多个领域。罗素不但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大师,而且还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曾来过中国,对中国非常友好,并一直密切关注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变革。他的思想对我国知识界有很大的影响。

何兆武(1921- ),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兼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教授和德国马堡大学客座教授。曾就学于西南联合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在西南联大外文系读研究生。1956年至1986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员。长期从事历史理论、历史哲学及思想史的研 究和西方经典著作的翻译工作。

李约瑟(1924-2002),河北乐亭人,1942年公费留学日本。毕业于日本京都大学文学部西方哲学史系,后任该校讲师。新中国成立后于1953年回国从事翻译、教学及科研工作。他在中国语言文字以及英、德、日、拉丁、希腊等文种均有较深的造诣。曾任南开大学哲学系教授,天津中文信息处理研究会会长。中国中文信息研究会理事。

目录信息

美国版序言
英国版序言
绪论
卷一 古代哲学
第一篇 前苏格拉底哲学
第一章 希腊文明的兴起
第二章 米利都学派
第三章 毕达哥拉斯
第四章 赫拉克利特
第五章 巴门尼德
第六章 恩培多克勒
第七章 雅典与文化的关系
第八章 阿那克萨哥拉
第九章 原子论者
第十章 普罗泰戈拉
第二篇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第十一章 苏格拉底
第十二章 斯巴达的影响
第十三章 柏拉图见解的来源
第十四章 柏拉图的乌托邦
第十五章 理念论
第十六章 柏拉图的不朽论
第十七章 柏拉图的宇宙生成论
第十八章 柏拉图哲学中的知识与知觉
第十九章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
第二十章 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
第二十一章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
第二十二章 亚里士多德的逻辑
第二十三章 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
第二十四章 希腊早期的数学与天文学
第三篇 亚里士多德以后的古代哲学
第二十五章 希腊化世界
第二十六章 犬儒学派与怀疑派
第二十七章 伊壁鸠鲁派
第二十八章 斯多葛主义
第二十九章 罗马帝国与文化的关系
第三十章 普罗提诺
卷二 天主教哲学
导言
第一篇 教父
第一章 犹太人的宗教发展
第二章 基督教最初的四个世纪
第三章 教会的三位博士
第四章 圣奥古斯丁的哲学与神学
第五章 公元五世纪和六世纪
第六章 圣边奈狄克特与大格雷高里
第二篇 经院哲学家
第七章 黑暗时期中的罗马教皇制
第八章 约翰·司各脱
第九章 公元十一世纪的教会改革
第十章 回教文化及其哲学
第十一章 公元十二世纪
第十二章 公元十三世纪
第十三章 圣托马斯·阿奎那
第十四章 弗兰西斯教团的经院哲学家
第十五章 教皇制的衰落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罗素宁可大段引证希腊悲剧和莎士比亚,而不引康德和黑格尔的,即使要引,也只告诉你出自哪本书,至于页码,你不用知道。难怪他这本书得的是诺贝尔文学奖。所以我猜想,英美的这些通史著作虽然号称是大学教材,其实主要是给业余爱好者和高中生作为闲书来看的。——[美]斯通普...  

评分

“罗素宁可大段引证希腊悲剧和莎士比亚,而不引康德和黑格尔的,即使要引,也只告诉你出自哪本书,至于页码,你不用知道。难怪他这本书得的是诺贝尔文学奖。所以我猜想,英美的这些通史著作虽然号称是大学教材,其实主要是给业余爱好者和高中生作为闲书来看的。——[美]斯通普...  

评分

罗素说,西方人在处理不确定性时采取了三种方法:神学、科学和哲学。无论哪种方法,都是对不确定性的一种规避,都是追求一种确定的感觉。 中国人,在面对不确定性时,不奢求神学的虚假庇护,不喜爱科学的生硬与刻意,也不擅长哲学(西方式哲学)的机械和呆板。因此,中国...  

评分

商务印书馆这一版本的《西方哲学史》,比起另外的版本似乎有很多内容上的删节。有些原本预期可以在书中看到的内容,从头到尾也没有出现过,后来才知道这个是删节本。作为一本类似通识读物的小书,它的长度不过六百余页,对于哲学的阐释着重于结构框架的建立,涉及到每个具体的...  

评分

读本文之前,事先说明,第一,本文不是对对本书的书评,只是借此谈谈自己的感想,不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不看;第二,本人也不是热血青年,只是就事论事而已;第三,本文的文科指宽泛意义上的人文社科。 今年的大学生又成了闷急的老处女。教育部公布的大学生就业率是个很冷的笑话...  

用户评价

评分

天知道为什么又把罗素翻出来看

评分

“人间寰宇不再是一个泪之谷,一个在朝圣途中走向彼岸世界的处所,而是一个提供异教快乐,名誉,美丽,和冒险机会的地方了。”有很多主观,很多升华,这也是好看的地方。

评分

这段时间基本没看别的书,光看这一本就看了快一个月了,基本每天花费 1-2 小时吧......的确堪比教材,上卷相对系统地梳理了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派别的历史和代表人物。相对来说比较有感触的是犬儒主义和柏拉图主义,前者是因为现在很多媒体和人都在错误地使用这个词汇(有点类似于经济学里面的“劣币驱逐良币“),后者是因为和基督教的相互关联。缺憾就是人名的翻译还不够统一,经常出现同样的人名,上一篇和下一篇不一致的情况,如果能在人名首次出现的时候标注英文就更好了,另外错别字也有一些...

评分

对于大部分的哲史来说,罗素的哲史应该属于中级版的,里面有些内容可能对刚涉及哲学的人来说稍加复杂。大部分内容很好理解,各种理论逻辑描述的也比较详细。但是,由于太过详细有些内容不免有些乏味。尤其是卷二宗教哲学部分,这部分我是勉强看完的。因为本身我就对宗教之类的特别排斥,所以对宗教内容不是很感兴趣。全书从古代哲学的兴起一直叙述到宗教哲学的落寞,应该是非常全面的了!而且还有很多罗素自己的观点,这一点是非常宝贵的。

评分

最近课业比较重,读读停停前后得有一个多月才把上卷看完,为了接地气特意买了最近一版的翻译,物有所值!其实读这本书总会不自觉地跟之前读过的梯利的《西方哲学史》进行对比,只能说两者都有可取之处吧,梯利的哲学史更注重对纯理论的探讨,思辨性与逻辑性很强,然而这对于我这个新手来说并不太友好。而罗素的哲学史,就像他自己在序里说的:“哲学家们既是果,也是因”,对每位大哲所处的历史大环境的介绍与分析着实是本书的一大亮点,字里行间隐藏着小老头式唠叨的智慧体会起来也是一种乐趣。但读久了不免会产生一种本末倒置之感,仿佛全书只剩下了“史”而找不见“哲学”了,其实整本书的思想跨度也不算特别大,无非就是古希腊哲学与经院哲学这两大块内容,但其间特别是后者对历史的大篇幅描述感觉就像在跑马拉松,精辟的哲学分析也因此被覆盖掉了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