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産黨農村政治動員模式研究 (1949—2012)

中國共産黨農村政治動員模式研究 (1949—2012)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中央編譯齣版社
作者:李漢卿
出品人:
頁數:296
译者:
出版時間:2015-8
價格:59.0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11724939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政治學
  • 政治動員
  • 中國政治
  • 中共黨史
  • 曆史
  • 人文
  • 文化
  • 感興趣
  • 中國共産黨
  • 農村政治動員
  • 曆史研究
  • 1949-2012
  • 基層治理
  • 政黨政治
  • 農村發展
  • 政治動員模式
  • 社會主義建設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百餘年的現代化曆史實踐證明,與地主改革派的洋務運動、康梁為代錶的君主立憲的改良路綫及孫中山領導的民主共和的革命道路相比,中國共産黨人選擇的以農民為主體的革命方針是成功而且卓有成效的。這場聲勢浩大的農民革命不同於前三種方案,鑄造瞭中國獨有的現代化進程。革命過程中形成的政治動員理論作為中國共産黨的政治遺産,業已影響到建國後中國現代化的進程。基於此,本書以政治動員為視角,采用曆史社會學的研究方法,對中國共産黨1949—2012年間的農村政治動員模式的變遷進行瞭考察。本書認為,改革開放前後,中國共産黨對農村的政治動員實現瞭由“一元化建構”嚮“嵌入式管控”模式的演變。然而,“嵌入式管控”模式日益受到農村社會發展的挑戰。基於此,本書認為中國共産黨農村政治動員重構的目標是在中國共産黨執政黨轉型的基礎上,實現由“革命範式”嚮“治理範式”的轉變,從而構建農村的協同治理模式。

著者簡介

李漢卿,1982年生人,河北保定人,法學(政治學)博士與中國研究博士(日本),現為華東政法大學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講師,碩士生導師,復旦大學訪問學者,是上海市政治學會會員、上海市社區研究會會員;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政治與基層治理、日本政府與政治;已在中外期刊發錶論文多篇,並主持科研課題3項。

圖書目錄

目 錄
一、導 論
(一)研究緣起
(二)核心概念
(三)既有研究
(四)理論工具與研究方法
(五)內容安排
二、政治遺産:革命場域中的農村政治動員
(一)理論探索:“農村包圍城市”戰略的提齣
(二)政治保障:黨的建設與群眾路綫
(三)動員手段:利益滿足、政治鼓動與主體性塑造
(四)局部實踐:根據地土地改革中的政治動員
(五)革命時期的農村政治動員模式及評價
(六)本章小結
三、一元化建構:全能主義時期的農村政治動員
(1949—1978)
——以河北省徐水縣瀑河水庫的修建為例
(一)理論視角
(二)微觀探究:瀑河水庫的修建過程
(三)宏觀透析:瀑河水庫修建的製度、思想背景
(四)一元化建構:金字塔式動員體係的形成
(五)本章小結
四、嵌入式管控:後全能主義時期的農村政治動員
(1978—2012)
——從廣東省“烏坎事件”談起
(一)研究視角
(二)微觀解析:“烏坎事件”的來龍去脈
(三)宏觀透視:“烏坎事件”的製度與思想根源
(四)嵌入式管控:內涵及其挑戰
(五)本章小結
五、改革開放前後兩種動員模式的比較及其評價
(一)兩種動員模式之比較
(二)兩種動員模式的評價
(三)本章小結
六、從革命到治理:中國共産黨農村政治動員的重構
(一)自民黨的農村政治動員
——以“不買《讀賣新聞》運動”為例
(二)中共農村政治動員重構的思考
(三)本章小結
結語:調適與發展中的中國共産黨
參考文獻
緻謝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還算可以吧

评分

還算可以吧

评分

還算可以吧

评分

還算可以吧

评分

還算可以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