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鄉土”的地方精神

文學“鄉土”的地方精神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北京大學齣版社
作者:李丹夢
出品人:
頁數:370
译者:
出版時間:2014-8
價格:50.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301244203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文學研究
  • 李丹夢
  • *北京大學齣版社*
  • 河南文學
  • 文學
  • 鄉土文學
  • 地方精神
  • 文化認同
  • 地域敘事
  • 民間傳統
  • 鄉土情懷
  • 文化記憶
  • 社會變遷
  • 地域文化
  • 鄉土書寫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文學“鄉土”的地方精神>以"文學豫軍"的創作為例,探討現代化進程裏中國文學"鄉土"的變遷,包括話語突圍與主體建構兩個方麵。文學"鄉土"並非一般認為的僅是農村題材或農民小說,它與農民、農村有關,但本質上是個體認同的構造。自"鄉土"誕生以來,其認同構造經曆瞭"鄉土-中國"到"鄉土-地方(文化)"的轉變。豫軍的創作是一種文化創傷籠罩下的書寫,這種創傷源於中原由盛轉衰的鬱結與失語。河南就像一個"中國棄兒",這亦可作為"文學豫軍"集體身份的命名。棄兒意識與深刻的創傷感牽動著他們的"鄉土"想象及主體建構,苦難話語,官場話語、曆史話語、底層話語即是曆史"傷口"牽係與延續的證明,一種記憶轉喻式的結晶。此間顯露的地方創傷性反應與活力,可作為全球化語境裏中國鄉土文學發展的參照與縮影。

著者簡介

李丹夢,華東師範大學中文係教授,中國現代文學館特邀研究員。

圖書目錄

叢書總序 吳義勤 3
上篇 史論
引論 作為認同構造的現代文學"鄉土" 2
第一章 地方性文化視角的興起 32
第一節 引入"主體" 32
第二節 1990年代以來文學"鄉土"的變遷 36
第三節 "中國"的式微與"原子"個體 39
第四節 "鄉土"認同的思維結構 43
第五節 地方文化視角的興起 46
第六節 從"尋根"到"地方" 49
第二章 "中國"視域中的"河南" 55
第一節 豫籍作傢皈依地方文化的"需要" 55
第二節 醜陋的"河南人" 61
第三節 中原衰落的曆史及原因 64
第四節 河南文化精神的"造化演示":黃河 67
第五節 河南,中國現代主體的"他者"或"代錶"? 69
第六節 "中國棄兒" 72
第七節 "中"的尷尬 78
第八節 河南現代文學的運命 80
中篇 綜論
第三章 話語與方法 84
第一節 何謂"話語"? 84
第二節 福柯的"地緣政治"與文化 88
第三節 主體與話語 91
第四章 "中原突破"的精神內涵 97
第一節 "棄兒" "尋根"與文化創傷 97
第二節 "傷口"凝視下的"中原突破" 104
第三節 一個典型個案:《堅硬如水》與"墓穴"記憶 110
第四節 河南現代文學裏的"中國" 117
第五節 "尋根"的宿命 122
第五章 "中原突破"的話語形構 127
第一節 "鄉土"話語的曆史"索引" 127
第二節 官場話語 135
第三節 苦難話語 152
第四節 底層話語 173
第五節 曆史話語 194
下篇 作傢論
第六章 喬典運:現代中原"化石" 220
第七章 張宇:"軟弱"與"鬼氣"的敘述 245
第八章 李佩甫:卑賤的神聖之旅 261
第九章 閻連科:極端化寫作的命運 281
第十章 劉震雲:權力與人性的角逐 311
第十一章 李洱:反抒情的自我抒寫 344
參考文獻 362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