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之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
简体网页||
繁体网页
陈彦青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5-7
430
148.00元
平装
9787301258873
图书标签:
色彩
艺术史
艺术
设计
五色观
中国
陈彦青
色相
喜欢 观念之色 的读者还喜欢
下载链接在页面底部
下载链接1
下载链接2
下载链接3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2-23
观念之色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观念之色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pdf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观念之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描述
本书为中国传统色彩的专题研究,重点研究的是中国传统色彩系统观念的自然演化、目的性设计以及与此相关的中国传统色彩运用、观念演化过程中的色彩事件。通过从中国历代史料及出土文物、古代图像出发,寻求一种有关“中国传统色彩系统观念的文化想象”,并由此探讨中国传统色彩系统观念的可能成因及建构机制。本书的目的在于试图梳理出一个中国传统色彩系统观念的基础成因,也因此在所涉及的时段选择上,从基础生成的先秦出发经由秦汉、两晋南北朝以至中国传统文化最终成型的唐、宋时期。
中国传统色彩的运用有着一个华夏文化强烈影响下的以观念介入为主导的色彩系统的存在。色彩系统的建构中有着极为明确的政治、伦理、文化目的性。这些都体现在了最初的五方正色和间色的观念性色彩系统的基础成型,并由此被纳入五行观念之中,更因此以五德终始说介入到了有关王朝更替的历史进程中。在这过程之中,五行色彩的象征意义因为王朝更替时的政治考虑产生了一个影响深刻的由革命的“五行相克”到禅让的“五行相生”的观念转换,这可以说是中国思想史、造物史的一个重要事件。而与此同时并存的是作为色彩系统的建构模式中正色和间色的身份转换现象的存在。即没有一个色彩的伦理身份是稳固不动的,在适当的情况的下,间色和正色之间是可以发生身份转换的,比如在历时性色彩系统“天玄地黄(纁)”以及共时性的“五方正色--间色”的关系中,高等级系统的“正”和低等级系统的“间”使得作为个体色彩的“五方正色”自动地转换成为了“间色”。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了宋明帝“紫衣红裳”的冕服色彩运用以及由隋唐开始的等级色彩进一步强调下的品官服色制度上。在这种状况底下,色彩的运用在生活世界中产生了围绕着等级色彩的“禁僭”现象,而与此同时就是那些在禁用之外的色彩的繁盛发展,也就是所谓的更低等级色彩“间色之间色”的存在,它们于是呈现在了诗歌、文学、绘画、生活器用的色彩表现上。
中国的传统色彩运用的核心就是“观念”,色彩观念在这里是一种目的性设计,并由此形成了一种独立的色彩系统观念,而中国传统色彩也由此获得了独立于西方色彩体系之外的身份存在。
观念之色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著者简介
1972年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学博士,师从于杭间教授。现任职于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主要从事视觉符号学、色彩学研究及现当代艺术批评。
主要相关论文发表及出版:2013年,《<中华古今注>记秦始皇“三品绿袍”之误》,《装饰》;《中国传统色彩系统的观念设计及其历史叙事》发表于《南艺学报•美术与设计》;2013年,《中国色彩系统观念建构一种:间色的转换》发表于《新美术》第四期并为《人大复印资料•J7造型艺术》第六期全文转发;《中国现代艺术与设计学术思想丛书•乔十光》卷编者,2013年10月,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
图书目录
序(杭间)
第一章 引言
一 中国传统色彩观念的存在
二 中国传统色彩观念成因及其目的性建构
三 色彩观念调控下的时代色象
四 必须重新审视的中国传统色彩中“传统”的问题
第二章 中国色彩系统之最初生成暨先秦时段的表现
一 不清晰但存在的前色彩系统
1 “黑深——浅白”二色观的产生
2 从“黑白”到“黑白赤”
3 “黑白赤黄”四色观的发展
二 五方位与五色观
1 方位的确认
2 五方与五色的结合
三 从历时“玄黄”到共时“五色”
1 玄黄色彩系统的出现
2 从“玄黄”到“玄纁”的原理转换
3 五行的登场
四 中华色彩系统基础建构的初成
1 间色系的出现
2 间色系出现可能的根源
五 五德终始说下色彩的世代及政治、伦理建构
六 先秦(战国)时段色彩运用:色相及色彩词
1 北方色系
2 西方色系
3 中位色系
4 东方色系
5 南方色系
6 统辖之色:玄色
第三章 秦、两汉(兼论新莽、三国)色彩系统建构及表现
一 秦朝的色尚选择及色彩表现
1 尚黑及袀玄之辨
2 “黑帝祠”缺失之可能
二 “赤-黑-黄-赤”:反复西汉色尚
1 从秦国金瑞尚白到刘汉破秦用赤:相克之道
2 从初定袭秦尚黑到汉武帝土德尚黄
3 西汉后期“黄”或“赤”选择背后思维模式的转变:五行相克抑或相生
三 被忽略的新莽与东汉的必然选择
1 五行相生之下的禅让:王莽的目的
2 从五德相克到五德相生的思维模式转化的确立
3 曹魏服黄:“新莽”再现
四 色彩禁色的初现(东汉)
1 禁色初现背后的色彩等级
2 蚕服色彩等级中正色与间色的表现
3 关于绶的色彩等级及色彩搭配的疑惑
4 汉代色彩禁用:色彩“禁僭”的开端
五 东汉时段色彩运用:色相及色彩词
1 北方色系
2 西方色系
3 中位色系
4 东方色系
5 南方色系
6 统辖之色:玄色
第四章 两晋南北朝的色彩系统表现
一 晋朝的王朝色彩选择及“金行服赤”之疑
1 曹魏土德服赤之可能及西晋因循
2 晋朝“金行服赤”历史悬案的产生
3 晋朝色彩象征弃白用赤的若干可能
4 晋朝金德而弃白用赤的矛盾
二 南朝宋、齐、梁、陈的色尚选择
1 水德服黑:南朝宋的色尚选择
2 萧齐木德尚青的选择及萧梁火德尚赤的历史批判
3 色彩悬案:陈朝木德尚青之疑及三种可能
三 北朝的行次、色尚选择及问题
1 北魏色彩象征的变化:从边缘到中心的身份目的
2 北齐“木德服赤”的可能及《通典》、《通志》可能之误
3 北周“木德服黑”的可能及《通典》、《通志》可能之误
四 南朝色彩系统的等级表现及色彩事件
1 刘宋色彩改革:以复古之名的观念事件或谓间色的异化
2 禁用日严:刘宋朝间色开放的背后
3 刘宋朝色彩的盛宴
4 齐梁二朝色彩运用
五 北魏制度改革下的色彩等级表现
1 北魏色彩系统表现
2 北魏孝明帝“皂衣绛裳”色彩身份之转化
3 北魏君臣绶色中的社会阶层构成及其等级建构
六 北周色彩等级表现
1 北周皇帝、皇后十二服色彩表现
2 北周十二色的等级表现
七 两晋南北朝时段色彩运用:色相及色彩词
1 北方色系
2 西方色系
3 中位色系
4 东方色系
5 南方色系
6 统辖之色:玄色
第五章 隋唐色彩系统建构及色彩表现
一 隋、唐色彩象征的选择、色彩建构
1 隋朝的色尚选择及黄色的表现
2 唐朝的色尚选择、色彩建构及黄色的身份
二 等级色彩观念的新建构——品官服色
1 隋朝品官服色的确定:从务从简便到等级观念
2 唐朝品官服色细化和明确:等级观念的进一步强化
三 释、道色彩的世俗化及文化影响
1 赐紫:佛教的进一步融入
2 坐忘:道家的态度
3 山水精神:青绿山水画的独立以及水墨的初生
四 从文化意蕴而来的色彩感觉细化
1 唐诗色彩:色彩体验的深度打开
2 色彩的观察与想象
3 色彩的情景创造
五 唐朝“焕烂求备”的生活色彩
1 色彩万象:几份文献记录中体现出来的唐代世界
2 唐瓷之色
3 锦绣华服的色彩表现
4 胡服异色:另一种流行
六 唐朝时段色彩运用:色相及色彩词
1 北方色系
2 西方色系
3 中位色系
4 东方色系
5 南方色系
6 统辖之色:玄色
第六章 两宋兼涉辽、夏、金的色彩系统表现
一 宋、辽、金的王朝象征色彩选择及其相互关系
1 辽王朝选择的可能
2 宋朝的选择
3 金王朝的选择、更定背后的政治考量
4 西夏的缺席
二宋朝色彩系统下的政治伦理结构及等级制度及辽、金色彩等级
1 两宋、辽、金在天子五辂的表现及各自的考量
2 两宋年间冕服色彩的四次修订和辽、金的区别
3 宋、辽、金的朝服、常服色彩及其关系
4 品官服色的继承及国家对等原则的可能
三 间色“紫”的尴尬
1 紫色的历史登场及历史批判:色彩观念的复杂性
2 “禁僭”之旅:紫色禁用及借紫现象
3 紫色在两宋年间的突出表现
4 兼论:紫色在元朝的扩大化及明代品官服色中的消失
四 两宋年间士人阶层的政治、生活态度的转变
1 士人阶层的精神状况
2 水墨表现:基于精神的新色彩观念的确立
五 两宋时段生活色彩的各种表现
1 属于两宋的新的色彩运用
2 织物的色彩及基本表现
3 瓷色概貌
4 被突出的色彩:形和色
六 两宋时段色彩运用:色相及色彩词
1 北方色系
2 西方色系
3 中位色系
4 东方色系
5 南方色系
6 统辖之色:玄色
第七章 作为生活色彩系统关键的间色表现
一间色的身份转换
1 从宋明帝“紫衣红裳”看间色身份的转换可能
2 间色:一种观念设计的结果
3 正色、间色转换可能及其条件
4 “间色之间色”:色彩等级构成细化的必然
5 间色的权力巅峰: “日常生活”的突围
6 色彩禁僭下的间色运用
二 中国色彩的文化意蕴及其展开层面
1 意蕴:间色在文化、艺术审美上的主角身份
2 中国传统色彩词的诗意命名
3 精神割裂的色彩体验的存在
4 文化意蕴展开的色彩感觉四层面
5 意蕴间色的生活追求
三 小结
第八章 结语
一 基本的色彩观念背后思想史的典型体现
二 色彩系统建构的基本模式:特定条件下的身份转换
三 色彩意蕴的阐发:色彩“禁僭”现象之外间色发展的结果
四 水墨:另一个精神色彩系统的存在
五 结语之结语
后记
参考书目
· · · · · · (
收起)
观念之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用户评价
评分
☆☆☆☆☆
看此书前提条件要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及阴阳五行说有所了解,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中国的色彩观。
评分
☆☆☆☆☆
【阅读时间:5小时】研究中国从上古以来直到宋朝的颜色系统如何作为观念的象征而被使用。五德五色,土黄为中,黑木在北,白金在西,蓝木在东,红火在南。这个颜色系统我个人以为作为一个假说更为合适,虽然能够在历史中看到一个明确的文化脉络。本书作为文化史的补充很有趣。知道了一些以前不知道的事
评分
☆☆☆☆☆
作者是清华美术史博士,我本来对这书期望很高的,读完却有些失望。在学术方法上,作者并没有掌握人类学和符号学这些现代色彩分析的基本工具,而在具体问题的论述上,很多问题虽然都提到了,但蜻蜓点水,泛泛而论,实在没有吃透,比如唐诗的色彩学问题。当然,偶尔有些子题目还是有亮点的,比如对宋瓷形制和色彩的探讨。他导师的序和他自己的那篇后记倒还可以。
评分
☆☆☆☆☆
挺好的博士论文....
评分
☆☆☆☆☆
作者是清华美术史博士,我本来对这书期望很高的,读完却有些失望。在学术方法上,作者并没有掌握人类学和符号学这些现代色彩分析的基本工具,而在具体问题的论述上,很多问题虽然都提到了,但蜻蜓点水,泛泛而论,实在没有吃透,比如唐诗的色彩学问题。当然,偶尔有些子题目还是有亮点的,比如对宋瓷形制和色彩的探讨。他导师的序和他自己的那篇后记倒还可以。
读后感
评分
☆☆☆☆☆
粗略浏览了一遍,总体来说是一本偏学术的书。 作者是个不折不扣的学霸,跟着名师做学问,系统的梳理先秦、秦、两汗、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两宋的色彩观念变化。从玄黄到五色,色彩在中国文化中的规范作用一直大于装饰功能。 其实到明清之后,随着技术进步,色彩有了...
评分
☆☆☆☆☆
粗略浏览了一遍,总体来说是一本偏学术的书。 作者是个不折不扣的学霸,跟着名师做学问,系统的梳理先秦、秦、两汗、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两宋的色彩观念变化。从玄黄到五色,色彩在中国文化中的规范作用一直大于装饰功能。 其实到明清之后,随着技术进步,色彩有了...
评分
☆☆☆☆☆
粗略浏览了一遍,总体来说是一本偏学术的书。 作者是个不折不扣的学霸,跟着名师做学问,系统的梳理先秦、秦、两汗、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两宋的色彩观念变化。从玄黄到五色,色彩在中国文化中的规范作用一直大于装饰功能。 其实到明清之后,随着技术进步,色彩有了...
评分
☆☆☆☆☆
粗略浏览了一遍,总体来说是一本偏学术的书。 作者是个不折不扣的学霸,跟着名师做学问,系统的梳理先秦、秦、两汗、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两宋的色彩观念变化。从玄黄到五色,色彩在中国文化中的规范作用一直大于装饰功能。 其实到明清之后,随着技术进步,色彩有了...
评分
☆☆☆☆☆
粗略浏览了一遍,总体来说是一本偏学术的书。 作者是个不折不扣的学霸,跟着名师做学问,系统的梳理先秦、秦、两汗、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两宋的色彩观念变化。从玄黄到五色,色彩在中国文化中的规范作用一直大于装饰功能。 其实到明清之后,随着技术进步,色彩有了...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观念之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