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風景城市的形成史

杭州風景城市的形成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東南大學齣版社
作者:傅舒蘭
出品人:
頁數:195
译者:
出版時間:2015-5
價格:48.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64155384
叢書系列:中國城市規劃·建築學·園林景觀博士文庫
圖書標籤:
  • 杭州
  • 城市史
  • 城市
  • 城市研究
  • 城市規劃史
  • 傅舒蘭
  • 旅行
  • 建築
  • 杭州風景城市
  • 曆史形成
  • 城市景觀
  • 文化傳承
  • 地理特徵
  • 社會發展
  • 人文風貌
  • 城市規劃
  • 旅遊文化
  • 地方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杭州風景城市的形成史:西湖與城市的形態關係演進過程研究》可以讓更多的讀者朋友們從書中瞭解到更多的知識。《杭州風景城市的形成史:西湖與城市的形態關係演進過程研究》為增進對中國城市問題中“自然—城市”關係的理解,提供瞭具體的實證研究和參照事例,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對同類研究具有較好的參考性,適閤城市規劃、建築學、園林景觀等相關專業的學生及從業者閱讀。

著者簡介

傅舒蘭

東京大學博士。現任浙江大學建築工程學院區域與城市規劃係講師,兼東京大學先端科學技術研究中心都市保全係統的客座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嚮為中國近現代城市規劃史、東南亞文化遺産保護等。

圖書目錄

0 緒論
0.1 研究背景與意義
0.2 研究目的與視角
0.3 關鍵概念釋義
0.3.1“山水”一詞的取義與理解
0.3.2“山水城市”一詞的所指
0.3.3 類似概念的區彆
0.4 研究綜述與研究定位
0.4.1 杭州相關的城市史研究
0.4.2 西湖相關的園林史研究
0.4.3 杭州城市規劃相關的研究
0.4.4 本研究的定位
0.5 研究時間跨度
0.6 研究方法
0.7 研究框架
1 江南城市與山水風景的發展曆程
1.1 江南的定義
1.2 江南城市的特徵與發展曆程
1.2.1 江南城市的選址與形態特徵
1.2.2 近代以前江南城市的形成與發展曆程
1.2.3 江南城市的近代化
1.3 山水思想的形成與江南的造園實踐
1.3.1 山水思想的形成與發展。
1.3.2 江南的造園實踐(蘇州園林、杭州西湖)
1.4 小結
2 近代以前的杭州城與西湖風景
2.1 杭州城的變遷
2.1.1 地形形成與城市選址
2.1.2 城市形態的演變(南宋一清)
2.2 城外西湖風景的形成
2.2.1 空間形態的落實
2.2.2 山水風景內涵的演變
2.3 小結
3 城湖接續與西湖風景的城市化(近代早期)
3.1 城外的“日本租界·通商場(1896年)”
3.2 杭州城內近代化的背景與促因
3.3 湖濱地區“新市場”建設計畫(1914年)
3.3.1 史料甄選
3.3.2 計畫實施的背景與過程
3.3.3 計畫內容與平麵布局
3.3.4“新市場”計畫實施前後的變化
3.4“建築西湖環湖馬路之計畫”(1920年)與“籌設西湖勸業博覽會計劃”(1922年/1927年)
3.4.1“建築西湖環湖馬路之計畫”(1920年)
3.4.2“籌設西湖勸業博覽會計劃”(1922年/1927年)
3.5 西湖風景視角的變化
3.5.1 新的圖像記錄技術與新視角
3.5.2 導遊書籍的刊行與風景觀變化
3.6 小結
4 城湖一體結構的確立與西湖風景的消弱(1927—1978年)
4.1 曆次城市總體規劃的製定及其主要內容
4.1.11927年杭州市工務局成立後的城市總體規劃製定(1927—1936年)
4.1.2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城市總體規劃(1945—1949年)
4.1.3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的城市總體規劃(1951年)
4.1.4 中蘇友好時期的城市總體規劃及其修編(1953—1957年)
4.1.5 政治運動時期的城市總體規劃(1958—1978年)
4.2 各次城市總體規劃的特徵及其實施影響分析
4.2.1 功能分區
4.2.2“以西湖為中心”的城湖一體結構
4.3 西湖風景區內的各次建設及其影響分析
4.3.1 整治恢復與局部建設(1949—1958年)
4.3.2 建設停滯(1959—1965年)
4.3.3 占用與破壞(1966—1978年)
4.3.4 各次建設中的民眾參與
4.4 小結
5 西湖與城市關係的再思考及西湖的再生(1979—2007年)
5.1 曆次城市總體規劃的製定及其主要內容
5.1.11983年的城市總體規劃及其修訂
5.1.21996年與2002年的城市總體規劃
5.2 曆次城市規劃與西湖保護相關的內容
5.2.1 學術期刊及報刊記載的討論內容(1983年前)
5.2.2 城區帶狀限高(1983年總規)
5.2.3 重要視點可視範圍內的建築控高(1990年空域規劃研究)
5.2.4 環狀城區限高與湖濱地區詳細規劃(1996年總規)
5.2.5 專題保護規劃與數字技術輔助手段的新發展(2002年總規)
5.3 西湖風景區的建設及其保護規劃內容
5.3.1 西湖整治工程(1976—1984年)
5.3.21983年總規中的相關內容
5.3.3 圍繞世界遺産申請相關的規劃與工程(2000—2007年)
5.4 西湖及舊城保護中的民眾參與
5.4.1 義務勞動
5.4.2 報刊輿論
5.4.3 民間團體的自發調研
5.5 小結
6 結論與思考
6.1 結論
6.1.1 基於杭州城市曆史變遷的縱嚮梳理
6.1.2 城市視野中西湖風景觀的變化與發展
6.2 進一步的思考與拓展
6.2.1 承載著中國傳統自然觀和文人生活理想的“山水”
6.2.2 利弊兩生的近代舶來概念“城市”
6.2.3 調和對立關係進而促成一體融閤的“山水城市”
6.2.4 研究心得與後續拓展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圖錶索引
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看此书目的是前半部分,也就是近代及近代以前杭州西湖景观造设部分,后半的现代建设并没有仔细看。就看的部分来说,作者(城市规划专业)的论述就算从史学研究者的角度来看也颇为扎实。中国古代“山水”情怀的解释跳出了从来缺乏因果和逻辑的空洞抒情,而是进行了可视的,量化...

評分

看此书目的是前半部分,也就是近代及近代以前杭州西湖景观造设部分,后半的现代建设并没有仔细看。就看的部分来说,作者(城市规划专业)的论述就算从史学研究者的角度来看也颇为扎实。中国古代“山水”情怀的解释跳出了从来缺乏因果和逻辑的空洞抒情,而是进行了可视的,量化...

評分

看此书目的是前半部分,也就是近代及近代以前杭州西湖景观造设部分,后半的现代建设并没有仔细看。就看的部分来说,作者(城市规划专业)的论述就算从史学研究者的角度来看也颇为扎实。中国古代“山水”情怀的解释跳出了从来缺乏因果和逻辑的空洞抒情,而是进行了可视的,量化...

評分

看此书目的是前半部分,也就是近代及近代以前杭州西湖景观造设部分,后半的现代建设并没有仔细看。就看的部分来说,作者(城市规划专业)的论述就算从史学研究者的角度来看也颇为扎实。中国古代“山水”情怀的解释跳出了从来缺乏因果和逻辑的空洞抒情,而是进行了可视的,量化...

評分

看此书目的是前半部分,也就是近代及近代以前杭州西湖景观造设部分,后半的现代建设并没有仔细看。就看的部分来说,作者(城市规划专业)的论述就算从史学研究者的角度来看也颇为扎实。中国古代“山水”情怀的解释跳出了从来缺乏因果和逻辑的空洞抒情,而是进行了可视的,量化...

用戶評價

评分

論文資料

评分

評價隻有一句話:老師好!(上上個學期的設計課老師,哈哈哈哈)

评分

對杭州城市規劃的曆史有瞭大緻的瞭解。 杭州從古代的城湖分離,發展的近現代的逐步完成城湖一體。 群眾運動對於西湖的建設和破壞都是巨大的。 要通過製定保護機製,保護山水的意象,形成一種良好的城市與山水的平衡。

评分

曆史資料翔實清楚,風景觀的轉變很有意思。

评分

評價隻有一句話:老師好!(上上個學期的設計課老師,哈哈哈哈)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