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与日常生活

制度与日常生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杜丽红
出品人:
页数:395
译者:
出版时间:2015-3
价格:80.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16157725
丛书系列: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图书标签:
  • 社会史
  • 城市史
  • 医疗史
  • 卫生问题
  • 近代史
  • 民国史
  • 中国近代史
  • 医疗社会史
  • 制度
  • 日常生活
  • 社会结构
  • 行为规范
  • 文化实践
  • 公共生活
  • 制度影响
  • 个体选择
  • 社会互动
  • 治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制度与日常生活:近代北京的公共卫生》以近代北京公共卫生制度作为研究对象,既从国家和社会的角度阐述制度变迁的过程,也从日常生活的角度分析制度在社会中的实际运作,构建出以制度为中心的近代国家与社会互动的历史过程。根据公共卫生制度发展的历史阶段,以内外城巡警厅警保司卫生科出现的1905年为起点,该制度基本成熟的1937年为终点。这样的时间划分正如公共卫生制度一样,在遵循自身发展逻辑的同时,兼顾政治发展的不同阶段。

作者简介

杜丽红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近代经济史。

目录信息

导言
一 基本概念
二 研究意义
三 构想与方法
四 基本框架
上编 制度变迁
第一章 警察卫生制度的移植
一 组织与规则
二 实际内涵
三 执行机制及其成效
四 冲击与挑战
小结
第二章 美式公共卫生的在地化
一 北京科学医学教育的发展
二 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资助
三 在地化试验
四 丙寅医学社与公共卫生观念的普及
小结
第三章 从警察卫生向公共卫生的转化
一 日臻独立的组织
二 培养基层专业卫生行政人员
三 卫生教育
小结
下编 日常生活中的制度运作
第四章 从清道到清洁:环境卫生
一 环境恶化及其对策
二 街道清洁
三 垃圾处理
四 污物处理
第五章 从干净到无菌:饮水与食物卫生
一 构建饮水卫生机制
二 依法治理食品卫生
第六章 从有治无防到防治结合:疫病防治
一 预防医疗体系的建立
二 疫病防治方式的演变
三 保健事业的起步
四 花柳病防治
结论
一 移植、扩散与转化:制度变迁过程
二 制度变迁中的国家与社会
三 日常生活走向理性化
四 全球化与在地化
附录一 卫生署第五 届卫生稽查训练班试题
附录二 公共卫生护士班学员实习简评
征引文献
一 正史政书和政府公告类
二 方志、资料集
三 档案
四 报纸
五 刊物
六 中文著作
七 译著
八 论文
九 英文著作
十 英文论文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值得好好研读学习。

评分

不甘于经验性的描述,希望能够寻找隐藏于现象背后的社会结构及其变迁,对北京的城市问题作出类似历史社会学那样的研究。基于扎实充分的史料积累与经验性描述,充分吸收社会科学的方法,作者形成了一套过程分析框架,建构出了近代北京公共卫生制度研究模式。对于我来说这是一本很重要的书,很大程度上丰富了自己对未来兴趣领域的研究设想,导言、结论需要反复阅读、思考。个人认为,第六章第四节讨论花柳病防治问题有点不是太细致,给人感觉稍微有点局促,首先将各种性病统称为花柳病是否恰当?还是应该分开具体讨论?其次娼妓检查与花柳病防治涉及的问题面是比较广泛的,作者在文中多少也有涉及到,但是在相当有限的篇幅里难以有效的展开,只能统合在疫病防治这一个大框架之下。感觉北京的性病防治可以拆开研究,这不仅仅是疫病防治问题。

评分

《制度与日常生活:近代北京的公共卫生》以近代北京公共卫生制度作为研究对象,既从国家和社会的角度阐述制度变迁的过程,也从日常生活的角度分析制度在社会中的实际运作,构建出以制度为中心的近代国家与社会互动的历史过程。根据公共卫生制度发展的历史阶段,以内外城巡警厅警保司卫生科出现的1905年为起点,该制度基本成熟的1937年为终点。这样的时间划分正如公共卫生制度一样,在遵循自身发展逻辑的同时,兼顾政治发展的不同阶段。

评分

可以的,值得

评分

条理清晰,介绍系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