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短歌》与马骅之前的出版物不同,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马骅的遗作(40首诗歌、7封书信),一部分是友人针对他的创作的解析、回忆文章,而且,所有内容均只节选了与云南相关的这一段时间。十年前,作者放弃城市优越的生活前往藏族聚居的乡村,住下来,直至消失。无论对于生者还是逝者,云南明永的日子,都是马骅生命中辉煌的顶点。作者带给我们鲜活的雪山印记,那个遥远的云南小山村跃然眼前。只是生命突然中断,他在万里之外朝拜云霞。
马骅,1972年生于天津,复旦大学国政系毕业,作家、业余剧团成员。2003年马骅远赴云南德钦明永村当志愿教师,2004年6月在返村途中随吉普车一同坠入澜沧江,遗有组诗《雪山短歌》。马骅生前写有小说、诗歌、评论等,并翻译了美国女诗人伊丽莎白·毕肖普和英国诗人特德·修斯等 人的诗歌。
对于马骅这样的诗人,用一种科学化的、“文学批评”式的的方式来谈论其诗歌是不敬的,也仿佛是不切题的。就《雪山短歌》呈现的面貌而言,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处于萌芽状态的纯净、素朴、神秘和天真。说其是萌芽状态的,是因为马骅似乎仍只徘徊于天真和神秘的边缘,而未像同时代诗...
评分现代诗人汉民马骅进山了,复旦和北大两重光环下的才子,他饮着冰川水,沐着藏土人情,欣喜着自己由北上的尘嚣出逃后坚持义务支教而得到的灵魂净化,领着学生唱着歌,坐着巴士山间漂移,极目着奢侈的雪山图景。 但这一次,坠崖的小车载着他,在汹涌中激荡没了,曰:失踪。 马骅...
评分转载-微信公众号 刻痕 八十年代,国门开了个缝儿,风由缝儿吹进来,拂着年轻的头发。几乎所有年轻的心,都在用力蹦跳,滋生很多浪漫的幻想。这是八十年代,诗意的源头。 八十年的诗意是单纯的,浮夸的,带着崇高诉求的。当然没有世界是纯白的,只是灰得浅。浅灰的自由,浅灰的...
评分马骅自诩“盖世界浪子班头”,是关汉卿笔下的“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愿朱颜不改常依旧,花中消遣,酒内忘忧。分茶攧竹,打马藏阄;通五音六律滑熟,甚闲愁到我心头?” 早年的他生活在都市,且涉世既深且广,对很多人来说,他已经成为了一个体面的现代人。这...
讀他的詩時, 世界是透明的: 逝者復活, 包括那些心中最愛的人與回憶. 像回到雪山腳下, 而那些曾惱人的瞬間已離去不再現 --- 我重新一個人, 卻與整個我所愛的世界在一起. “凝望夏空 即是詩, 它未見于書中 真正的詩飛逝”.
评分马骅的诗,没有语言的虚荣。何佳兴的设计很棒,尤其是内文排版。
评分当一个诗人有一堆会写的朋友后,他的诗就升华了。感觉他的朋友从诗歌层面,美学层面,甚至分析到了神学,他的诗成为预言。这个太牛了。四颗星给一本特殊构成,剧情反转的诗集。
评分喜欢的是什么呢,真实吧,而不是塑造的一味的感动和赞美 诗也还可,只是全书也就三十来首,太少了 由此想到,看一整本诗集,通常喜欢的也就其中几首,这样是不是太不值了?应该不是的,可我欠自己一个解释,能说服自己的 更喜欢雪山来信
评分澄净的绝句。澜沧江的灵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