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文时代

神文时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孙英刚
出品人:
页数:489
译者:
出版时间:2015-6
价格:98.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32576173
丛书系列:中古中国知识·信仰·制度研究书系
图书标签:
  • 历史
  • 思想史
  • 魏晋南北朝史
  • 政治学
  • 孙英刚
  • 魏晋南北朝
  • 文化
  • 神话
  • 玄幻
  • 神话
  • 史诗
  • 东方奇幻
  • 文明传承
  • 命运之轮
  • 神祇之战
  • 秘境探险
  • 古老预言
  • 逆天改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围绕中古著述中的纬书内容,以及具体政治活动中所体现的纬学思想,探讨中古时代知识、信仰与政治合法性的关系。"纬书"相对"经书"而言,主要指"七纬",包括《易纬》、《诗纬》、《乐纬》、《尚书纬》、《春秋纬》、《礼纬》、《孝经纬》及《论语谶》,其将经义的解释与阴阳五行、天人感应等结合,诡为隐语,预决吉凶。在王者仁政学说随宋明理学兴起之前,以天人感应和五德终始学说为基础的纬学思想,始终是中古政治理论的核心。与之相关的符瑞、灾异、德运、占候、天文、历法、音律、堪舆等内容,是古人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严密的内在逻辑,并且在当时的政治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没有现代政治学说可以凭借的背景下,"太平"、"祥瑞"、"灾异"、"天命"等等,是主要的政治语言。而"龙图"、"凤纪"、"景云"、"河清"等,是主要的政治符号。本书所涉课题,不仅为中古知识、信仰世界的重要一环,又事关政治起伏与思想跌宕之关系,进而以中古为样本,对理解整个人类历史中政权合法性的塑造也有一定思考。

作者简介

孙英刚,男,汉族,1979年1月生,先后就读北京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获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哲学博士学位(Ph. D),现任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副教授,研究领域主要为: 1)知识、信仰与中古政治合法性——重点讨论阴阳五行、天文占卜、祥瑞灾异等术数知识和中古政治宣传、政治思想的关系; 2)9世纪以前的中国佛教史——集中讨论佛教王权观以及佛教对中古社会生活的影响; 3)长安——中古都市史,集中讨论宗教影响下的长安日常生活; 4)国外汉学及中国研究的历史与理论。

目录信息

序言
绪论
一、神文与人文
二、天命与天道
三、预言与灾祥
四、历术与历数
五、乌托邦与救世主
上篇 天命与预言
第一章 “洛阳测影”与“洛州无影”:中古知识世界与政治中心观
一、“洛州无影”的文化冲突说
二、“洛阳测影”的知识逻辑和思想意涵
三、黄旗紫盖,终于入洛:洛阳测影与南北对峙
四、推算时间:洛阳测影与日长之瑞
五、武周政权与“洛州无影”
六、义净与武周政权之关系
七、余论
第二章 “黄旗紫盖”与“帝出乎震”:中古时代术数语境下的政权对立
一、对峙南北: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的政治宣传
二、厌胜东南:“黄旗紫盖”与隋唐长安城
三、天子之气:云气占与中古天命说
四、望气西北:归义军时代的“龙兴紫盖”及其思想意义
五、帝出乎震:其含义变形与政权对峙
第三章 “太平天子”:中古时代的救世主主义与政治宣传
一、贞观十七年凉州瑞石出现的政治背景
二、作为政治理想的“太平”
三、作为符命的“太平天子”
四、“千年太子”
五、余论:重新审视李唐的神权谱系
第四章 金刀之谶:政治预言与宗教信仰的融合
一、金刀之谶的根源:“种族文化”说与“道教谶记”说
二、寻找新的理论基础:“刘氏复兴”与弥勒新佛
三、走向对立:唐代前期的弥勒叛乱与“金刀”之谶
四、信仰竞争与王权之争:“真君出世”与“弥勒下生”
五、重新梳理“卯金刀”谶的演进过程
六、结论
中篇 祥瑞与灾异
第一章 乐与政通:《景云河清歌》的政治文化史研究
一、《景云河清歌》的内容与背景
二、祥瑞与“作乐”
三、“像功德而歌舞”:唐代宫廷乐舞的政治语言
四、隋文帝“黄钟一宫,不假余律”的政治含义
五、太平之乐与亡国之音:《乐纬》的分析
六、余论:重新认识古人的知识
第二章 祥瑞抑或羽孽:五色大鸟与中古时代的政治宣传
一、纬书中的“五色大鸟”
二、鸟情占传统中的“五色大鸟”
三、政治起伏中的“五色大鸟”
四、余论:祥瑞还是羽孽?
第三章 佛教对阴阳灾异说的化解:以地震、火灾与武周革命为中心
一、谶纬与佛教之关系:一个思想背景
二、地震与“帝出乎震”――所谓武周时期“灾异祥瑞化”
三、灾异还是因缘:本土阴阳灾异说的挑战以及华严法藏对地震的不同解释
四、明堂大火:阴阳灾异说与佛教理论的再次交锋
五、“火”还是“灾”?――围绕阴阳灾异说进行的争论
六、厌胜之道:“建章故事”与明堂重建
七、明堂大火与武则天的政策转向
八、余论
第四章 庆山还是祗阁崛山:重释《宝雨经》与武周政权之关系
一、女身为帝和杀害父母说:《宝雨经》对武周政权的意义
二、山涌和五色云:重读《宝雨经》窜入部分
三、庆山说:从新丰庆山到万年庆山
四、佛教的加入:从庆山到祗阁崛山
五、余论:《宝雨经》与阴阳谶纬之关联
下篇 历数与历术
第一章 “朔旦冬至”与“甲子革令”:历法、谶纬与中古政治
一、中古时代历法、谶纬、政治之关系:一个思想背景
二、“上元”的含义与隋唐政治起伏
三、作为王者贞祥的“朔旦冬至”
四、“甲子”的重要政治意义
五、余论:隋唐时代衍散之纬学
第二章 “辛酉革命”说与龙朔改革:7―9世纪的纬学思想与东亚政治
一、唐高宗龙朔改元、改革的谜团
二、日本史料所见的“辛酉革命”说
三、“辛酉革命”说的起源与隋及唐初政治、思想、知识之关系
四、日本文献揭示的龙朔改革的内在逻辑与思想意义
五、结论
第三章 无年号与改正朔:安史之乱中肃宗重塑正统的努力――兼论历法与中古政治之关系
一、肃宗去年号、改正朔之情形
二、肃宗对玄宗之区隔及肃宗之理论困境
三、肃宗之前的无年号纪年
四、无年号纪年的实质和肃宗的复古理想
五、余论
附录
动物异象与中古政治――评陈怀宇《动物与中古政治宗教秩序》
征引文献
书名索引
人名索引
专名索引
后记
再版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非常精彩的学术专著!作者研究的是中古时期(主要是隋唐)信仰与政治的关系,重点围绕谶纬和术数展开深入分析。谶纬、祥瑞、灾异、天象、历数,这些在现代人看来纯属迷信甚至可笑的东西,从秦汉到晚唐的1000多年里,占据中国人信仰世界和政治世界的中心,尽管这是因为古人对客...  

评分

读完后最大的感受在于这本书并没有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结论,但是处处都有结论。从严格的学术规范上说,在形式要件上,论文本身需要一个结论,这个结论应该是对整个论文的规范性凝练。对于一个学术论文来说,结论的意义在于这构成对一个论题的论证,而不是简单的平铺直叙,一个优...  

评分

非常精彩的学术专著!作者研究的是中古时期(主要是隋唐)信仰与政治的关系,重点围绕谶纬和术数展开深入分析。谶纬、祥瑞、灾异、天象、历数,这些在现代人看来纯属迷信甚至可笑的东西,从秦汉到晚唐的1000多年里,占据中国人信仰世界和政治世界的中心,尽管这是因为古人对客...  

评分

读完后最大的感受在于这本书并没有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结论,但是处处都有结论。从严格的学术规范上说,在形式要件上,论文本身需要一个结论,这个结论应该是对整个论文的规范性凝练。对于一个学术论文来说,结论的意义在于这构成对一个论题的论证,而不是简单的平铺直叙,一个优...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四星半。由谶纬、术数入手理解中古政治,别开生面,辨析甚精,读来酣畅淋漓。再三强调要理解当时观念,与古人“处于同一境界”,但据此批评陈寅恪则忽略了一点:视为“文饰之具”未必就不能与古人“处于同一境界”,后文恰恰证明,当时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观点,故迷信谶纬与利用谶纬并不矛盾,武则天“但史册书之,安用查其真伪乎”可谓一语道破。书中很多观念渊源实在先秦,仅就中古言之难达根本,但作者并非治思想史,仅借此为方法解释历史现象,但也因此,有时逻辑思辨、推断失之简略,如对乐纬的解释,又如宋代神权政治色彩淡化,远不仅是道学“理性精神”兴起而已,盖谶纬、祥瑞是双刃剑,也可用以夺权,这是集|权的宋代不能容忍的。

评分

瑕瑜互见之作。绪论和此后使用的许多概念都不大合适(mandate、Messiah、utopia等,甚至造出「神文时代」这个词对举「人文」都有点生硬)表明作者对西方政治理论和学术了解有限,倒是进入讨论以后像模像样。我非内行以下胡说:上篇相对完整,每篇都讲一些事,但章二明显深度不足,章三因「救世主主义」术语深受局限没有写好,章四有趣;中篇章三可能是一大亮点,章一很硬见出功力;下篇章一二可能是全书最漂亮的部分,章三包罗甚广却没有argument。有几篇文章的结论都不清晰甚而留白:「xxx对历史研究很重要」,不甚令人满意;中四几节全排史料不分析;页25n1、3再现于页313-4和360,梗也重复,不合规范。总体来看不如刘浦江先生五德终始一文的深度,广度尚佳,适合其他领域史学家休闲阅读,还请方家多鉴。

评分

中古出现的两类新变化一是胡族南下,一是佛教传入。前者的讨论相当多,但不脱陈寅恪范式,集中于种族文化政治门第等,虽说经济社会领域的讨论似在其外,实则也属传统范式。而对佛教传入导致中古社会的变化,之前多集中于中外交流领域(如敦煌学),近些年则渐发崛其政治文化内涵,如魏斌等人的研究。但孙的这本书展示了宗教对于政治的真正作用,即与谶纬结合参与塑造意识形态。(这一点又与陈苏镇不同)整本书展示中古隋唐的不同面相,尤其是武则天的转轮王形象以及佛教对道教以及谶纬的冲击与融合(如“卯金刀”和“十六子”谶的讨论)。方法论上则不出葛兆光的范式,不过由于孙的个人取向,本书不愿以构建完整拼图代替描摹碎片,让人看起来像是同一主题下的不同事件叙事。另对神文与人文讨论是否又回到了谢和耐、白乐日认为宋代文艺复兴的观点?

评分

即使是官方辟谣加科普一千次,神秘的《推背图》依然是地摊文学的热门话题。毕竟,对渺小的人类而言,能够“窥视命运”实在是太有诱惑力了。 让我们回溯到《推背图》诞生的中古年代,那时候的民众,对于“谶言”和“祥瑞”这种事情,更是有谜一样的信服和膜拜。如果一个人出生时没点异象,简直都不好意思混得出人头地。君权也一定要配上点“天命”,才能显得合法。 所以,那个时候流行的书籍,相对于“经书”而言,还有一套“纬书”。谶纬的纬,就是指的“七纬”——《易纬》、《诗纬》、《乐纬》、《尚书纬》、《春秋纬》、《礼纬》、《孝经纬》及《论语谶》。 现代社会,我们早已从神文时代走向了人文时代。但是人类对命运的恐惧和迷茫却亘古长存。在或许被“谶言”迷住的当下,或许我们更应该看看曾经是从怎样的愚昧中走来。

评分

好书,可以就是太啰嗦。说白了“异象,韱纬,圣人”三者的关系,但是好像还真要像作者这么罗嗦才能看明白了,但是吧却是啰嗦。“洛州无影”“帝出于震”“朔日冬至”.......说得我都信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