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扇了解语言器官、破解语法基因、进入人类心智的大门;
一个关于语言问题最权威的答案;
一些令人信服、生动有趣的例证;
一场常识对谬论的彻底胜利。
史蒂芬·平克,出生于加拿大蒙特利尔,1976年取得麦吉尔大学心理学学士学位,1979年取得哈佛大学实验心理学博士学位。
1982年—2003年,在麻省理工学院脑与认知科学系任教,并专心研究儿童的语言学习模式,并最终成为麻省理工学院认知神经学中心的掌门人。1994年,他的《语言本能》一经出版,就成为轰动一时的畅销书,并入选《美国科学家》(American Scientist)评出的20世纪100本最佳科学书籍。
2003年,被聘为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2008年—2013年,被授予哈佛学院荣誉教授头衔。
2004年,当选《时代》杂志全球100位最有影响力人物。2010年—2011年,两度被《外交政策》杂志评为全球顶尖思想家。在2013年《前景》杂志“最伟大思想家”的评选中,平克名列第3。
平克写作比较喜欢玩弄辞藻,论证的方式也是那种聪明人的方式,经常看完一段不明所以,结果下一段他就说别的去了,也就是说,你明白就好,不明白那就拜托了你往回翻几页,重新看起。 因为这种写作方式,这本书看到一半差点崩溃,但因为内容很好,舍不得半途而废,还是坚持下来了...
评分在看这本书前,其实本学渣对这样大部头的学术类本是充满敬畏的距离感,但抱着对书名的兴趣,和哲学达人的推荐,现在微信读书上的试读章节看起,居然慢慢的也看下来了。 本来这部书中很大篇幅涉及了英文为主体的语法语句分析,对英文不算很好的本学渣而言看起来还是有点吃力。好...
评分这个书的中心思想,就是说,人的语言是与生俱来的,不管你最后说的是中文、英文、西班牙文还是非洲的斯瓦西里话……你说的都是“人话”,只要是“人话”,就是大脑可以学习的范畴。 这种学习“人话”的功能,不用教,我们与生俱来。就好像走路、吃饭、睡觉、做爱一样,都是天...
评分语小言经典入门书吧,用不那么蛋疼的方式展示语小言蛋疼的本质。 虽然这个老家伙严格意义上心理学家而不是语言学家,但是在语言习得的争论中,明显和乔姆斯基有一腿。。。 Youtube 上有个他主讲的视频,可以作为本书简介,活泼可爱卖萌清新,可以戳这里 http://www.youtube.c...
评分不记得怎么买了这本书,只知道一直放在书架,一直没有读完。直到这一次长时间宅在家里,终于一次性读完了。 几个收获: 关于单词,词根—词干--单词 关于句子:对句法分析有了不同的感受 对一些生理上的构造有了了解:声门、左脑、边缘系统、大脑皮质——真正的语言区坐落于大...
想了解“语言与思想的深层关系”,那么我选这本书一定错了。开篇读着还蛮兴奋,觉得平克在写心语本能,读着读着发现作者中后段每篇都写的是句子或口语。原来真的写的就是狭义的那种语言的语言本能。以前读书觉得痛苦的是不知道自己想知道什么,所以作者写什么就乱读一气,现在读书痛苦的是,我想知道的东西最后没有得到答案。总之这本书作为科普是不太及格的,比如平克会经常用类似于“某些观点,揭示xx实事”这样的案例去扩大化的揣度作为他的论据。他对自己提出的论点的论述时常不完整。
评分看不懂,过段时间二刷
评分遗害无穷
评分很差,那种没基质罔顾传统材料就面向大众预言未来的轻断。传统语言学和认知科学的方法当然不同,但此处不同不是本书处理糟糕原因。轻断贻害。
评分怎么说呢,这一类书作者似乎总有一种想推广一种邪教学说的野心,动不动“颠覆刻板印象”云云,实际上归根结底,大多数都是在开头抛出一个所谓“标新立异”的观点,继而用所谓的一系列实验数据及案例佐证之(而案例本身很可能也只是特例,并不具有普适性),最终形成一套自洽的逻辑。所以阅读感受便是一开始颇有兴趣,到后面越来越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